葉克飛
最寬又最矮的文塔瀑布,簡直像個水簾。
無論是日本人的“地球步方”,還是臺灣人的“墨刻”,都沒有關(guān)于庫爾迪加的只言片語。這兩個我最愛用的旅行攻略書系列同時遺漏了旅行者口中的“拉脫維亞最美小城”是何原因?
當(dāng)我開著車在拉脫維亞鄉(xiāng)間公路上晃悠了兩小時之后,終于知道了答案。
路況不錯,雖是窄窄的雙向兩車道,但都是平整的柏油路。一路風(fēng)光更是旖旎,無盡的原野與密林,秋天的金黃色始終跟隨。只不過,一路下來會車次數(shù)不過數(shù)十次,所見村莊不過兩三個,放眼望去也只有幾十戶人家,偶有民宅散落原野之間,獨門獨戶。
在小國寡民且人口高度集中于首都的拉脫維亞,庫爾迪加其實要算有相當(dāng)規(guī)模的城鎮(zhèn)了。不過即使距首都里加只有兩個半小時車程,一路上已很難見到人煙,公共交通自然有限。所以,一向沉迷于鐵路旅行、次選大巴的日本和臺灣旅行者就這樣被拒之門外,反而是我這種自駕黨有機會沾沾自喜于來去自由的快感。
庫爾迪加是一座由日耳曼利沃尼亞騎士團于1242年建立的城鎮(zhèn),1378年取得城市自治權(quán)。如今的城鎮(zhèn)面積13.2平方公里,人口1萬多,以17世紀的木制建筑著稱,最知名的景點當(dāng)屬文塔瀑布。
文塔瀑布是歐洲最寬瀑布,寬達249米,但高僅一米多——你沒看錯,它還是全歐最矮瀑布。據(jù)說,洄游產(chǎn)卵的三文魚從波羅的?;氐轿乃訒r,會在瀑布處來個跳龍門。中世紀一位公爵在瀑布上架設(shè)捕魚籃等待三文魚跳入,如此“守株待魚”,居然收獲頗豐。
在已步入發(fā)達國家序列的拉脫維亞,即使偏僻小城鎮(zhèn)的配套也不含糊。只是停車遇上了麻煩,廣場上密密麻麻停滿了車,找車位甚至難于在首都里加,讓我們十分詫異。
庫爾迪加的主街就在附近,我們也無需導(dǎo)航,因為大家從停車場出來都涌向同一個方向。習(xí)慣了歐洲小城鎮(zhèn)安靜之美的我們,被這過分的熱鬧搞得一頭霧水。
主街兩側(cè)有磚石結(jié)構(gòu)的兩三層小樓,也有波羅的海沿岸特色的帶煙囪的單層木制建筑,比鄰而立,新舊雜陳。街上布滿各種攤檔,當(dāng)然少不了吃的,從煙肉香腸到烤肉、從自制果醬到各色調(diào)料應(yīng)有盡有,都是手工出品。
人頭涌涌的街道。
自制果醬。
拖南瓜比賽。
文塔河上的老磚橋。
途經(jīng)一個古樸雅致的院落,院內(nèi)遍布石雕,滿樹黃葉。黃色墻身的古老建筑是當(dāng)年的猶太教堂,如今被改建為庫爾迪加中央圖書館,是城中最大的建筑,與一座古樸的紅磚教堂為鄰。我們在這里迷了路,詢問路人如何前往瀑布,對方的回答很有意思:“跟著人走就行?!?/p>
主街盡頭是一個橢圓形小廣場,平日想必空曠,今日卻擠滿了人,各種攤檔從主街延伸至此。一家炭火燒烤檔最吸引人,漂亮的鐵藝烤箱,粗獷的燒烤方式,簡直讓人垂涎。廣場有多個出口,我們自然又要問路,結(jié)果答案跟剛才一樣:跟著人走就行。
于是,我們就跟著人潮,經(jīng)過一片民宅,拐過兩條街道,眼前突然豁然開朗——原來“主戰(zhàn)場”在這里。
這是一片高低起伏的坡地,有樹林有草地,林蔭道兩旁擺滿攤位,人流比主街更密集。因為地方空曠,花樣也多得多,有比賽射箭的,有比賽拖南瓜的,有樂隊在演奏,一對對老人在跳舞……抬頭看,樹葉都是秋天的顏色,不斷有葉子慢慢飄落。
原來,我們碰上了當(dāng)?shù)氐呢S收節(jié)。
被這熱烈氣氛所感,途中遇到當(dāng)?shù)仉娨暸_記者拍攝,我跑到攝像機前做鬼臉,換來的是電視臺記者豎起的大拇指。在這個中國游客罕至的偏僻小鎮(zhèn),我們一路上收獲無數(shù)注目禮,說不定還成了當(dāng)晚電視新聞的主角呢。
我們幾乎都快忘了來看瀑布這個初衷,可翻過兩個小山坡,走到文塔河邊,瀑布就自動出現(xiàn)在眼前。
只見眼前流水潺潺,因河道的落差,形成了雖寬卻矮的瀑布,遠遠望去就像個水簾。河畔可見片片草地,綠黃相間。河對岸有兩棟民宅,精巧雅致,宛若童話。
與瀑布遙遙相對的是橫跨文塔河的老磚橋,這是歐洲現(xiàn)存最老的磚拱橋之一,建于1874年,按沙皇時代的道路交通標(biāo)準建設(shè),可供兩輛馬車通行。
沿河而行,一條遍布精美建筑的大街與主街遙遙相接,同樣布滿了各種攤位。豐收嘉年華的熱切就這樣繞城一周,無處不在。
大多數(shù)攤檔只擺了一兩樣產(chǎn)品,透著一股實誠。比如賣刨子的,幾把刨子旁是刨出來的如小山般高的蘿卜絲和白菜絲,乍一看還以為是賣蘿卜絲和白菜絲的呢。手工點心和手工杯墊看起來并不精致,可粗獷中卻帶著家的味道。
就像歐洲大多數(shù)小城鎮(zhèn)一樣,這個孤懸世外的小城鎮(zhèn)固守著傳統(tǒng),不抗拒文明的進步,也不丟棄往日的生活。
抬頭望去,小城的天際線屬于一棵棵黃葉繽紛的老樹,也屬于圣凱瑟琳教堂的塔樓。
這里曾是杜克·詹姆士公爵的受洗地。這位公爵曾于17世紀時統(tǒng)治庫爾蘭和瑟米利亞公國,是小城歷史上最顯赫的人物之一。象征著信仰的教堂就這樣俯視全城,不但是我等游客登高一覽風(fēng)光的最佳去處,也是小城精神的象征。
老紅磚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