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芬
摘 要:課程審議是一項重要且持續(xù)性的教研活動,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起著推進性的作用。課程審議,是指課程開發(fā)的主體對具體教育實踐情境中的問題進行反復討論和權(quán)衡,以獲得一致性的理解與解釋,并最終做出恰當?shù)恼n程變革的決定及相應的策略。這是課程審議的概念,帶著這樣的認識,在對課程審議的不斷實施與思考過程中,我們不斷產(chǎn)生新的問題與設想,從形成“課程審議的四步曲”到提出“問題聚焦式課程審議”,試著梳理問題、提煉策略、實施策略,并最終解決實踐問題。
關(guān)鍵詞:課程審議; 聚焦問題; 資源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9-094-002
對于課程審議,大家早已非常熟悉。即便在我們這樣一個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也早在2004年因加入虞永平教授的《生活化游戲化課程》實驗項目而接觸到課程審議,并在園內(nèi)形成了班級、班際、園級的三級課程審議制度。
在最初的課程審議中,由于對課程理解的片面性,我們在審議時將視線更多聚焦于集體教學活動,老師們花大力氣研討的是“開展哪幾個主題?”“具體開展哪幾個教學活動?”“這些活動的目標怎么定?過程怎么設計?”“怎樣分工準備教學具?”至于“生活活動該如何組織?”“區(qū)域游戲該如何開展?”“戶外活動該如何指導?”等等,這些實際上占據(jù)幼兒更多時間、更大版塊的課程內(nèi)容卻不夠重視。我想,這也許是我們許多幼兒園都曾經(jīng)歷過的事情吧。當然,這樣的課程審議在當時也是非常有實效的,可以說很受老師們的歡迎,尤其是青年教師。但很快,隨著對課程理解的不斷深入,尤其是課程游戲化項目推進以后,我們對課程、課程審議有了全新的認識與重視,也在課程審議的方式上形成了新的策略與做法,我們稱之為“課程審議四部曲”。
第一部分:略談“課程審議四部曲”——是我園課程審議的基本框架
◆第一步,審課程主題內(nèi)容。主要發(fā)生在學期初,需要審議的內(nèi)容是:規(guī)劃課程預設與生成的比重和確定學期課程預設的主題內(nèi)容。
◆第二步,審課程目標與實施途徑。主要發(fā)生在學期初以及主題實施前,需要審議的是:
1.梳理,保障課程目標的全面性。由各年級組長帶領(lǐng)組員教師分二步進行。
(1)第一步,檢驗課程目標是否全面、均衡。由年級組長組織本組教師對期初預設的一學期所有主題的課程目標進行匯總后,逐條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進行對接、匹配。如發(fā)現(xiàn)有缺失或超載的目標,則做好備注說明。
(2)第二步,對缺失目標、超載目標進行補充與調(diào)整。根據(jù)不同主題的特征、幼兒發(fā)展不同階段的特點等,將預設主題中缺失或超載的課程目標進行補充與調(diào)整。缺失目標通常也是班本主題生成的重要依據(jù)之一。
2.分解,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適宜性。審議時,參加人員將主題目標分解成若干條后,分別對接大家認為最適宜實現(xiàn)目標的課程實施環(huán)節(jié),如:日常生活、戶外游戲、區(qū)域活動等等,做到確保每一條課程目標都有具體實現(xiàn)的課程實施途徑。在“保底”之下,再對課程目標進一步作解讀,尋找更多能夠?qū)崿F(xiàn)目標的課程實施途徑。通過這一步的審議,既能夠?qū)崿F(xiàn)課程目標落實的適宜性,也打開了教師對課程認識的視野,將關(guān)注點不再僅僅聚焦于集體教學活動之上。
3.細化,尋找課程目標的具體途徑。通過審議,課程目標與課程實施途徑(即實施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對接,已經(jīng)基本保證了所有課程目標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落實。之后,審議組要做的是進一步的拓展細化,從每一條目標、每一個實施環(huán)節(jié)上做進一步研究,擬定具體的活動內(nèi)容與形式、可以利用或開發(fā)的課程資源、課程環(huán)境的規(guī)劃等細節(jié)問題。通過細化審議,課程目標就得到了進一步的落實保障。
◆第三步,審主題過程。主要發(fā)生在班級實施的過程中。
◆第四步,審主題反思。主題活動結(jié)束之后,年級組會在周審議時以分享交流的方式請各班呈現(xiàn)各自主題實施過程中的軌跡。
我們通常會以:故事分享、PPT演示、問題紙條等形式進行。
第二部分:問題聚焦式課程審議的設想與實踐——以《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大班下主題“我們在春天里”為例
課程審議,是指課程開發(fā)的主體對具體教育實踐情境中的問題進行反復討論和權(quán)衡,以獲得一致性的理解與解釋,并最終做出恰當?shù)恼n程變革的決定及相應的策略。這是課程審議的概念,帶著這樣的認識,在對課程審議的不斷實施與思考過程中,我們不斷產(chǎn)生新的問題與設想。
問題診斷:在多年課程審議的過程中,我們漸漸發(fā)現(xiàn)審議中“量有余而質(zhì)不高”的問題。怎么說呢?按照“四部曲”的框架,每個學期都開展了多次課程審議,審議中,大家更多的是在陳述或傾聽自己與他人的想法、做法,說完了、聽完了,審議也結(jié)束了,留下一份或一套課程審議的表格,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我們審議過了。
在這種逐漸變得模式化的審議中,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課程審議的概念告訴我們,它是指“開發(fā)的主體對具體教育實踐情境中的問題進行反復討論和權(quán)衡……”那么,我們審議中的問題在哪里?我們的反復討論又在哪里呢?
形成策略:我們并不認為是“四部曲”本身出現(xiàn)了問題,我們的審議仍舊是在“四部曲”的整體框架下進行的。改變的只是我們在每個主題審議前嘗試拋出問題,讓教師帶著問題去審議。因此“聚焦問題式”課程審議成為我們解決問題的策略。
審議時可以聚焦哪些問題呢?目前我們想到的有:主題內(nèi)容、資源、空間以及持續(xù)的時間。下面就以我們《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大班下學期主題“我們在春天里”為例具體談一談我們是如何進行“聚焦問題式”的課程審議的。
◆首先,聚焦問題。在主題前審議時,大家一致認為:春天,萬物復蘇,桃紅柳綠,小蝌蚪在河里游著,各種動植物都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孩子們可以在春天的花園里、種植地里、田野里尋找春天的顏色和聲音,感受春天的氣息,因此,我們將審議的聚焦點放在了“資源”上。
◆接著,圍繞問題,開展班際、班級間課程審議。
一審,我們有哪些資源可以利用?
這是一次審議內(nèi)容為“主題資源”,審議議題是“園內(nèi)資源和園外資源”的班際審議活動,由年級組長召集,發(fā)生在主題實施之前。
在審議中,老師們主要陳述了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在課程游戲化推進過程中,我園的戶外環(huán)境改造使得園內(nèi)的資源越來越豐富,因此,無需出門,便能得到有用的各種資源;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園內(nèi)資源固然豐富,也能達成課程目標,但園外農(nóng)村的田野、公園的小河,才是真正的大自然,有著春天更多的信息。
在這次審議中,大家主要的分歧是:幼兒園內(nèi)的資源已經(jīng)很豐富了,可以足夠支撐主題的開展,是否有必要讓幼兒走出園外?
審議中,大家形成了本議題的最終見解:充分利用園內(nèi)資源,對園內(nèi)不足的資源借助家長的力量進行拓展和豐富。
更重要的是,這次的審議后續(xù)我們還做了重要的一件事,我們從“有什么”、“怎么用”和“為什么用”三方面進行思考,讓資源的利用更聚焦課程目標。
二審,我們的班級課程資源架可以收集些什么?
班級課程資源架是我們幼兒園在三級課程資源庫建設中形成的一種圍繞主題資源收集的方式。在年級組審議之后,各班圍繞“資源”開展了一次班級審議。這次審議的議題是“課程資源架的收集內(nèi)容”,班級的老師、幼兒是審議的主體,有些班級的保育員和部分家長也參與了進來。
在審議中,教師確定了各班資源收集的類別及收集途徑與方式,更重要的是她們不只是停留在收集什么上,而是通過與課程目標的對接,進一步思考了收集的價值。在整理時,年級組將各班資源架收集類別進行了梳理匯總,為下一輪的課程審議與實施留下寶貴資源。
三審,圍繞一次具體活動的開展。
在主題活動中有一個“遠足”的活動,“去不去?”成為這一次班際審議的議題。在審議中,老師們陳述了三種觀點:一種是贊成,并從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角度提出肯定意見;第二種是覺得遠足好是好,但安全怎么辦;第三種是反對,覺得遠足活動弊大于利,幼兒園其他活動完成能夠替代。最終,大家圍繞審議中主題的分歧:遠足活動的安全保障問題進行了研討,形成了最終的見解:一方面與掃墓活動結(jié)合,使活動價值更大化,另一方面通過邀請家長志愿者、聯(lián)系交警大隊以及加強對幼兒自我安全保護意識的培訓等保障大家最擔心的安全問題,以此完美解決了關(guān)于遠足去不去和怎樣去的問題。
在開展課程審議時我們也碰到很多很多的困難,除了技術(shù)層面的,其實更現(xiàn)實的問題是沒有時間去審議。為了讓有限的時間用得更有效,除了保留必要的一些審議記錄之外,很多時候我們允許大家“只審不記”或“只記重點”。并且在嘗試了“聚焦問題式審議”之后,我們更是允許大家把之前已經(jīng)經(jīng)過幾輪審議實施的那些部分略過就好,我們希望把更多的時間留在陪伴孩子成長方面。
幼兒園課程沒有最好的,只有適宜的,才是最好的。我們的課程審議永遠走在為實現(xiàn)讓幼兒園的課程回歸生活原貌、回歸教育本身、回歸兒童本真這一終極目的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