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嘉柯
我從小就挺宅,不愛跟其他孩子玩。從17歲那年開始,我在法律系的課堂上聽到各種故事,其中很多讓我瞠目結(jié)舌,這讓我大學時寫作很順利。
畢業(yè)后,我去了一家心理學雜志社,完全出于好奇。那時我并不知道,我打開了人間的潘多拉盒子,見到了深海才有的奇異斑斕。
當時,單位規(guī)定員工必須值夜班,接咨詢熱線電話。當然,夜晚回家不方便,單位會給50塊錢的車費補助。好幾個同事不樂意地說:“為什么不邀請社會義工參與呢?”領(lǐng)導回答:“社會義工根本沒有相關(guān)知識,不像你們天天受熏陶,有基礎(chǔ)?!钡钱敃r的我們,寫一篇文章就有幾百塊,所以誰也不樂意在這件事上浪費時間。不過,我之所以選擇在這家雜志社工作,就是因為懷著對他人的好奇心。說不定有精彩故事呢!
就這樣,在深夜,我開始跟各地許多千奇百怪的人談心,各種你能夠想象到的奇葩人士、邊緣故事,應有盡有。有的故事,讓你難過落淚;有的故事,讓你憤怒。但這些情緒我都得控制好。一般我接到問題后,會按照電話咨詢手冊的標準回答來應對。應付不了的,請他們明天接著打。
后來我又當了半年記者,一會兒飛去北京采訪,一會兒去小城市參加醫(yī)學會議,一會兒去山村了解最底層人的生活。最終,我變成了一個見多識廣的人。
我去很多大學和知名企業(yè)做講座,登臺演講渾然忘我,從不緊張,效果奇佳。我自己都想不到,當年我接熱線電話的經(jīng)歷,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些我不喜歡的、厭煩的,甚至是我抗拒的人生閱歷,一點點成就了我。不知不覺,功夫居然就上了身。
十年前我扇動翅膀,構(gòu)成了當下的我。
我們在這世上,選擇什么就成為什么。人被塑造,也自我塑造。做過的事情、涌出的念頭,構(gòu)成了此時此刻的我們,再走向下一步。
十年前,我是一個懷有好奇心的人,也是一個想要擺脫既定生活的人。我放棄了通過父親找關(guān)系得來的工作;我放棄了一個網(wǎng)站的邀請,去了心理學雜志社,想搞清楚心中的各種困惑。就這樣,我一步一步變成了現(xiàn)在的我。
人生可以規(guī)劃,并且要努力,但不該死板僵硬地去執(zhí)行,也不要拒絕嘗試改變。遭遇失敗,要能反思,然后站起來。
如今我很明確自己要什么,并且會朝著那個方向堅定地走下去。如果沿途還有驚喜和改變,我也會凝視它、思考它、審視它、選擇它。榮耀聲名、經(jīng)濟回報,都只是附屬品,輔助我們獲得更多的人生自由和內(nèi)心滿足。對此,我深信不疑。
十年過去了。時間的陳釀里,多少事,奔流如江河,總讓人熱淚盈眶。最先衰老的從來不是容顏,因為,今天,永遠是你余生中最年輕的一天。此刻,永遠是你余生中最年輕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