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藝術家
夏天我們總說最想去國外的海灘曬陽光浴,可老外們不往三亞跑,就愛去青島。難怪球迷們愛調(diào)侃“山東濟南,中國青島”。當我來到青島這座城市,這樣一股摩登的氣質(zhì),讓我恍惚間還以為來到了北歐瑞士。
但往老城區(qū)青島里院走,我又回過神來,這里是山東青島。
這里絲毫不遜色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和福建的土樓,在亂中有序的歷史建筑里,藏著古早味兒的老青島。
同樣是摩登氣質(zhì),上海是美酒加咖啡,而青島則是啤酒加海鮮。
一到夏天,當然是青島的主場了。難道還有比哈啤酒吃蛤蜊洗海澡更仙的事?
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的散啤給的。
去過青島的人,就知道青島有一大怪象——一到夏天,走在青島的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手上拎著塑料袋,掛著一袋袋黃色液體,這是什么青島特制鹵水?
直到我看到有些人吸管一插,邊走著邊喝,剛好走到地鐵口就喝完了。青島的地鐵上還會特意寫著“切勿把散裝啤酒帶入”的告示。我才知道,原來這是散裝啤酒。
青島話里的“喝”的發(fā)音就是“哈”,哈啤酒是青島人骨子里就有的文化。
青島的啤酒癖好是全民性的,不止壯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夏天哈啤酒才能續(xù)命。
以至于外界對青島人總有這樣的誤解——“你們家里是不是都有個水龍頭,流出來的是啤酒?”
千萬別信一個青島人跟你說:“我就是不太能喝啤酒,喝到三四瓶差不多得暈了。” 如果你聽到這樣的話,別天真地跟這樣的青島人拼酒,分分鐘可以讓你先躺下。要知道,青島人喝啤酒是要以捆計算的,一捆就是10瓶。
難怪都說青島人真嗜酒如命。有人做過統(tǒng)計,在青島營口路的130多家啤酒屋里,人們每晚喝掉的青島啤酒,有26輛小汽車那么重。每天喝完的扎啤桶,堆起來有迪拜塔那么高。
青島人喝啤酒從來都無所顧忌,五花八門,有些看起來簡直匪夷所思。盛啤酒的酒具最早還是個大瓷碗,像車夫這類的普通勞動者大碗喝啤酒,是一種放松解乏,補充體力的方式。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青島人還有用水壺暖瓶,甚至水桶去打散啤。
至于為什么要用塑料袋打散啤?據(jù)說這樣打起來啤酒是最新鮮的,打完還要用吸管吸,連老外都爭相模仿,已經(jīng)成了享譽國際的“青島style”。
真正讓青島啤酒聞名于世的,是從1991年開始的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這節(jié)日對青島人來說可是比春節(jié)更重要。每年8月萬人空巷,規(guī)模一年比一年壯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青島暢飲,啤酒節(jié)也早已成了青島的文化符號和夏日狂歡的世界名片。
如今,“青島啤酒”不僅已經(jīng)占領了整個中國市場,遠銷世界40多個國家,對青島人來說,早就已經(jīng)不單單是一種本土飲品那么簡單了。兼具西方色彩和本土元素的雙重特性,讓它早已完成了青島人引以為傲的“自我”的重塑。
青島啤酒全中國也只有一個,它到底是不是來自德國不重要,真正的魂早已在歷史長河的激蕩中匯入了黃海,歡騰在每個青島人的血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