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450000)李雅麗 蔣菊華 王彥柯
肛瘺是肛腸科較為常見的疾病,肛管、直腸周圍感染、腫脹、疼痛等是該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其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帶來極大的影響[1]。臨床對于該疾病的治療主要是采取手術,但是術后患者極易出現(xiàn)疾病復發(fā)的癥狀,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為了降低患者術后疾病的復發(fā),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對循證護理對預防肛瘺術后復發(fā)的效果展開分析,以此為臨床提供可靠的治療建議。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的對象為我院收治的60例行肛瘺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肛瘺疾病,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齡18~72歲,平均(42.1±3.2)歲;觀察組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齡19~73歲,平均(43.5±2.2)歲。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可知,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性較高。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循證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包括:①建立循證護理小組:由護士長建立循證護理小組,護理人員應向肛瘺術患者講解相關的知識,深入分析患者的病情的具體情況;同時,還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護理方案,為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奠定基礎[2]。②心理指導:由于患者面對治療存在一定的負面情緒,循證護理小組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流,并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導措施,以此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緩解,促進患者疾病更好的康復。③健康教育:循證護理小組人員應當向患者講解肛瘺疾病相關的知識,包括誘發(fā)因素、治療方法、術后護理等,以此使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有所提升,使其更加注重自身的個人衛(wèi)生及排便習慣。此外,護理人員應準確的回答患者所提出的疑問,對于文化低的患者,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向患者講解,使患者的預防意識得到提升,降低術后疾病的復發(fā)率。④術后科學換藥:術后換藥是肛瘺手術護理的關鍵,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傷口愈合情況密切觀察,為防止傷口的感染奠定基礎。護理人員還應告知患者需要注重的事項,換藥時應保持通暢的引流,以此促進傷口更好的愈合。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復發(fā)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對比分析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復發(fā)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復發(fā)率6.6%(2/30)低于對照組20%(6/30),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滿意的有11例,較滿意的有14例,不滿意的有5例,護理滿意度為83.3%;觀察組滿意的有16例,較滿意的有12例,不滿意的有2例,護理滿意度為93.3%,因此,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肛瘺疾病患者術后極易出現(xiàn)復發(fā)現(xiàn)象,為了降低術后復發(fā)率,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措施具有重要意義,以此改善患者預后,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循證護理作為一種有效的護理方法,其從患者身心角度出發(fā),為患者制定科學的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滿意的、全面的護理服務,以此使患者的滿意度得到提升,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本文主要對我院60例肛瘺術患者展開研究,通過分析可知:兩組患者術后復發(fā)率的比較,觀察組(6.6%)低于對照組(20%),差異顯著(P<0.05);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3.3%)高于對照組(83.3%),差異顯著(P<0.05)。因此,給予肛瘺術患者循證護理措施能有效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降低患者肛瘺術后的復發(fā)率,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給予肛瘺患者循證護理措施能有著降低患者術后復發(fā)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因此,該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