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要: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也開啟新征程。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需要一代又一代大學生做出努力,因此,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闡釋文化自信的內(nèi)涵后,進一步分析了新時代下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現(xiàn)實困境,并就此提出了培育與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新時代;文化自信;大學生;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毙聲r代,大學生肩負著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的時代使命,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因此,探究新時代下如何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一、文化自信的內(nèi)涵
文化自信是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價值取向的自信。習總書記強調(diào)“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體。因此,堅定文化自信,就是鑒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這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的大問題。
二、新時代下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碑敶嗄甏髮W生是青年群體的重要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肩負起時代所賦予的新使命,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懈奮斗。
首先,大學生在社會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作用不容小覷。其次,大學生文化自信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培育“四有新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其中“有文化”就體現(xiàn)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堅守。大學生祖國的未來,我們應加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文化的學習和認同。
三、新時代下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困境
(一)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增強,但缺少堅實文化理論基礎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 和生命力?!碑敶髮W生雖對中華文化認同感較強,但西方文化的影響力并未消退。同時,大學教育中缺少專門針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等的課程教學,使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缺乏系統(tǒng)的了解和認識。
(二)多元文化時代的到來, 大學生難辨文化“真假”
互聯(lián)網(wǎng)是多元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互聯(lián)網(wǎng)的深入發(fā)展使得文化的傳播更具開放性、互動性和快捷性,人們借助網(wǎng)絡,不僅創(chuàng)新了文化形態(tài),也為文化的發(fā)展注入了新鮮血液。當今社會,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深入大學生生活學習,他們通過網(wǎng)絡學習各種文化知識,通過網(wǎng)絡增進人際關系、拓展人脈圈。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隨著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推進,不同的文化通過微載體傳入中國,大學生對外來文化充滿了好奇心,外來文化獲得不少大學生的喜愛。外來文化正在慢慢地占據(jù)著中國的文化市場,并借助多種文化載體傳輸他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大學生也不能夠幸免,長此以往,大學生對本國文化的自信下降。
四、新時代下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徑
(一)加強文化理論的學習
只有具備豐富的文化理論知識,才能培育高度的文化自信。因此,大學生要切實加強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理論知識學習,豐富文化知識、增強文化底蘊,為更好的將中華文化發(fā)揚光大做準備。
(二)辯證地對待外來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強調(diào)要辯證的看問題。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顯得尤其重要,大學生要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和批判的思維挖掘外來文化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摒棄其糟粕,正確對待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
(三)合理有效運用新媒體,加強文化自信宣傳教育
當代大學生是“微時代”的主力軍,各種“微媒體”在大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我們應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教育作用,積極搭建新媒體教育平臺,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革命文化和中國特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營造強烈的文化氛圍,讓大學生在無意識中接受中華文化的熏陶。
(四)開展文化實踐活動,鞏固大學生的文化的自信
鞏固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是時代的要求,現(xiàn)實的需要。文化實踐活動是鞏固文化理論的重要途徑之一。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檢驗大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中國特色社會主文化理論,有利于把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在活動中強化理論,并將理論外化于行。因此,高校可積極開展包括三下鄉(xiāng)活動、中華文化的主題演講比賽和讀書會、紅色文化之旅等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增強文化自信。
五、結(jié)束語
列寧說:“在文化問題上,急躁冒進是最有害的”。同樣,培育和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也是個循序漸進過程,不能一蹴而就。當代大學生是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擔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務必使新時代大學生樹立“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思想觀念,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積極推動文化建設,做新時代的文化領軍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95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1
[2]劉凱亞 陳紹華. 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四個維度[D].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民航學院, 2018.
[3]朱宗友 劉凱.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根基[D]. 阜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8.
[4]張志忠. 莫言·中國名片·文化自信[D].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 2018.
[5]張志強 田梁. 語境、意蘊與共識:美好社會制度的“中國方案”探析[D]. 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8.
[6]馬超. 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底蘊[D].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南開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18.
[7]謝珍紅. 堅定文化自信繁榮社會主義文化[D]. 中共興寧市委黨校, 2018.
[8]魏家麗. 堅定文化自信強化使命擔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D]. 成都市文化館 四川成都 610000,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