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發(fā)萍 張曉鋒
近年來以第三方支付、趣分期、微信支付、螞蟻花唄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蓬勃發(fā)展,線上金融模式快速地走入大學生群體,以便捷、高效、門檻低等特點深深吸引著廣大學生。大學生群體擅長接納一切新穎的事物,他們也是互聯網金融信貸產品的嘗鮮者。但我們不可忽略的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特別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收入來源渠道不穩(wěn)定,并且價值觀和消費觀特別容易受到別人的熏染。文章以南陽市為例,通過研究互聯網信貸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從中找出潛存的問題并且提出一些完善意見。
本文主要通過發(fā)放電子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南陽市兩大院校(南陽師范學院和南陽理工學院)的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用微信、QQ、微博等多種方式發(fā)放問卷,最后收回了520份調查問卷,其中問卷提交主要來自手機,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到南陽市大學生偏向于哪種信貸工具、申請互聯網信貸的主要用途和他們現在的消費觀念等問題。通過本次調查分析為大學生信貸消費存在的各類問題找到完善的對策和建議,有效提高大學生對消費信貸的認識,增強安全意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一、大學生互聯網消費信貸調查及分析
本次調查對象主要以南陽市在校大學生為主,進行消費信貸行為分析,依據大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相關整理,隨后設計問卷,并發(fā)放調查問卷,獲得所需數據。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后得到分析結果。
本次調查的主要人群是南陽市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以發(fā)放問卷的形式,由南陽師范學院、南陽理工學院兩大學院的同學回答作為采集數據的來源,本次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520份,其中南陽師范學院收回270份,南陽理工學院收回250份。問卷調查中的樣本相互獨立,學生的收入以及生活費支出狀況均成正態(tài)分布。
(一)樣本分布
性別分布。兩所院校中被調查的男性共150人(28.85%),女性共370人(71.15%),被調查人群中女性居多,占總人數2/3左右。
年級分布。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級的有效分布分別為40人(7.69%)、40人(7.69%)、80人(15.38%)、360人(69.23%)。在所調查的人群中,大四的學生偏多。
城鄉(xiāng)分布。據調查顯示,受調查人群中來自農村的同學共270人,占總體的52%;來自城市的共250人,占總體的48%。農村、城市的不同很可能影響后面數據的搜集,而且還與學生每個月所有生活費、日常消費、消費用處等息息相關。
(二)受調查學生的經濟狀況分析
第一,收入情況。從調查的結果發(fā)現,大學生每月生活費普遍在1000–1500元之間,是被調查人群中所占比最高的,除了家長給的生活費收入以外,還有420名同學有過兼職的經歷(80.77%),通過做兼職賺取自己的額外零花錢??梢钥闯龃髮W生家中所給予的生活費數額是有限的,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個別消費,消費不能隨心所欲,這是大學生進行互聯網信貸的關鍵原因之一。
第二,生活費使用結余情況。從調查結果發(fā)現,在接受調查的520名同學中,有半數以上每月生活費無剩余,可以看到近乎一半人的生活費僅夠維持自己日常生活,每月生活費根本無剩余,更不用說有剩余的閑錢去進行別的消費了。
第三,消費信貸的需求。調查顯示,有69.27%的同學曾有過沖動消費,超過一大半的人會選擇分期購物。由此可見,大學生常常存在沖動購物、購物還較隨便,而他們本身又缺乏足夠的資金源,在非常缺錢的狀況下,信貸產品的出現就間接性地激發(fā)了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學生購物的欲望,最后使得他們選擇了信貸消費。
(三)大學生對互聯網信貸平臺的了解情況
第一,了解程度及渠道。目前信貸平臺都推出了分期購物這種模式,在人群中普及范圍較廣。經過調查,有70%以上的同學都了解分期購物,可以看出,分期購物這種方式在大學生中間還是很普遍的。而當我們調查大學生是通過哪些渠道了解信貸平臺的時候,得知通過同學介紹了解的人數最多,這也間接說明大學生之間對于信貸消費可能存在效仿行為,看著身邊的同學申請了,自己也去嘗試一下;此外,互聯網和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宣傳也是大學生了解信貸的重要渠道之一。
第二,常使用平臺及使用頻率?,F在市場上推出了各式各樣的信貸平臺,大學生比較熟悉的平臺有愛學貸、京東白條、螞蟻花唄、分期樂等。根據調查問卷可以看到,被調查人群中使用過螞蟻花唄的人數占總體的96.15%,使用過京東白條的占48.08%。大家使用各種信貸方式比較頻繁,其中以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居多。在過去半年中,大學生運用螞蟻花唄、趣分期、京東白條的次數在5次以上的占1/3以上,由此可見大學生對于各種互聯網信貸平臺使用還是很頻繁,需求量較大。
(四)大學生消費信貸用途與還款方式
1.大學生消費信貸用途廣
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選擇互聯網信貸平臺的主要原因是其還款期限較長、較為自由,再者就是激活流程簡單,無須綁定銀行卡或面簽以及貸款利率或費用較低。最終經過調查發(fā)現,大學生不僅應用互聯網信貸的次數多,而且應用消費信貸的用處十分寬泛。其中用于購物消費的最多,占50%以上,這說明隨著大學生進入校園后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感興趣的東西也逐漸增加,學習之余更多地開始注重衣食住行及娛樂方式,同學間的攀比行為也就逐漸顯現,購買品牌物品的學生也逐漸增多。
2.消費信貸還款缺乏保障
大學生是缺乏固定收入來源的典型團體,每個月的生活收入都依附于家長,經過調查發(fā)現,大學生的消費信貸還款來源中,從下個月生活費中抽取的占50%,用其他借款方式償還的占5.77%,向同學借的占1.92%,其他渠道還款的占32.69%。由此可見,沒有固定收入的大學生大部分都只是拆東墻補西墻、借新貸還舊貸,從下個月生活費中抽取也只能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這種窘況愈演愈烈,有時還會入不敷出,極其容易導致債臺高筑?,F實生活中因為無法按時還款而發(fā)生的各種惡性事件比比皆是。
二、大學生互聯網信貸行為存在的風險分析
(一)大學生互聯網借貸存在沖動性,易產生風險
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都是缺乏穩(wěn)定收入來源的特殊團體。但是步入大學階段后,部分學生會出現一些不正確的消費心理。擁有超前消費心理的他們沒有正確的規(guī)劃,會選擇“先消費,后付款”的方式來滿足自己,但是他們的超前消費心理,不停地使其購買不在自我支付范圍內的高消費物品。受調查群體里有60%以上的同學都進行過沖動消費。因而可知大學生進行沖動消費的占比很高,他們的消費行為存在明顯的沖動性和隨意性,沒有進行理性的思考,忽略了可能會產生的各種后果以及隱藏的風險。
(二)大學生消費信貸存在信用風險
互聯網信貸平臺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大的信用風險。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同學會無止境地在各種信貸平臺上進行各類消費,不停地拆東墻補西墻,借新貸還舊貸,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這種狀況越來越糟糕,有時候還會入不敷出,最后不僅導致債務纏身,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到個人以后的信用度問題。
(三)誤入貸款陷阱,存在人身危險
大學生使用互聯網信貸平臺消費時,容易沒有節(jié)制地在各個平臺進行多次借貸,誤入貸款陷阱,給自己以及家人帶來人身危險。部分大學生落入套路貸,還款金額幾十倍于本金,甚至引發(fā)了人身安全事件。
三、規(guī)范大學生消費信貸行為的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做好自我約束
大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將學習和提升個人技能放在首位,努力學習更多一些金融方面的常識,擴寬自己的見識,不要特別刻意追求物質生活方面的享受,跟風進行消費;應該做好自我約束工作,做到理性消費,不要過度消費、不和同學隨便進行攀比;同時,大學生也應該明確意識到互聯網消費信貸只是暫時用來滿足自己的一種手段,后期還是要償還本金的,而且還會產生一小部分利息,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度合理地進行網絡信貸;此外,大學生在進行信貸消費的過程中還應謹慎一些,提防個人資料的泄露,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三思而后行,時刻牢記互聯網信貸的風險和弊端。
(二)學生積極與家長溝通,家長引導孩子適度消費
一方面,大學生應該與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多進行溝通交流,也應主動讓家長了解自己在學校的情況、了解到自己在想什么。有什么迫切的需求可以告訴家人,先和家人商量以后再做決定。另一方面,家長也要對孩子的消費觀念方面進行教育,加強對子女的監(jiān)督,對子女不合理的訴求要適度制止,并合理指引子女進行適度消費,家長本身要建立好正確的消費觀,做子女的榜樣。同時家長要學會聆聽,主動去了解孩子內心的變化。
(三)學校應加大監(jiān)管力度,加強信貸方面知識的普及
學校應進一步加大對網絡信貸這一方面的監(jiān)管監(jiān)察力度,對互聯網信貸信息的進入與傳播要加強監(jiān)控和引導;此外,還需建立起必要的審核考查部門,緊密關注互聯網信貸平臺在學校的各種行為。比如,學生會應該和宣傳部、團委、廣播處等各部門增強對校園不良網貸的監(jiān)控。并且時不時用廣播、宣傳頁、海報等宣傳方式給學生宣告有關互聯網信貸方面的信息,對它的利弊進行普及,同時也要扼制不良網貸在學校中擴散;學校要按期展開關于互聯網信貸方面和互聯網安全方面的各類大型講座,增強對大學生互聯網信貸方面知識的普及,強化大學生規(guī)避風險意識,引導其進行正確的互聯網操作。
步入大學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切實的人生價值觀,特別容易受到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作為當今時代的主要成員,高等教育的代表,清楚并具備最基礎的理財知識和風險防范意識是十分有必要的。各大學校應該給學生增加消費觀方面的課程、財務風險防范課程等,在無形中影響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并增強他們的風險防范意識。同時,家長也應該對孩子的消費行為給予足夠的重視,家長應對孩子在消費觀方面進行必要教育,告訴他們不要在生活中隨便與他人攀比。最后,大學生本身也應建立并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和理財觀念,不應隨便受到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出現錯誤的消費理念;不應盲目過度超前消費?;ヂ摼W信貸行為并非不能有,但使用時應仔細考慮實際消費的需求性以及本身的償債能力,不要高估自己的還款能力以及忽略這種行為后可能會產生的后果。同時積極學習金融方面的常識及基本法律知識,進行理性消費。本文嘗試以南陽市兩大高校為例,對大學生的互聯網信貸行為進行相關分析,并針對當下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一點建議。總體來說,本文在整理數據、收集資料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仍有待于進一步的實踐總結。
(作者單位:南陽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楊仕穎,盧蘅.互聯網信貸對大學生消費行為和觀念的影響[J].時代金融,2017(18).
[2]于影.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
[3]李全記.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與對策[J].卷宗,2013(7).
[4]王進.校園網貸,是餡餅還是陷阱—記一起大學生校園網貸案例引發(fā)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7(4).
[5]蔣璐.大學生網絡信貸問題調查及研究對策[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4).
[6]肖建霞.當代大學生消費價值觀現狀及教育對策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
[7]代美艷,查純雪.淺論大學生利他行為影響因素及行為能力培養(yǎng)[J].絲路視野,2017(30).
[8]付思成,林子杰,張金晶,柴曉嶺,吳劍明.大學生網貸現狀及規(guī)范化發(fā)展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yè),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