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慶峰 楊召乾 龔麟
摘 ? 要:銀杏是現存最古老的孑遺植物,有“金色活化石”“植物界大熊貓”之譽,而邳州是全國五大銀杏基地之一,是著名的“銀杏之鄉(xiāng)”。從整地、播種、田間管理、苗木出圃等方面,全面闡述了邳州銀杏育苗的全過程,供參考。
關鍵詞:銀杏;育苗技術;田間管理
銀杏遭遇了第四代巨大冰川毀滅性活動,僅殘存于中國,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據史籍記載,我國的銀杏栽培始于秦漢,盛行于三國、擴展于唐、普及于宋。邳州市的銀杏栽培歷史早于宋代,也先于唐代,據考證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方興未艾的銀杏文化是邳州的人文象征,銀杏是邳州民眾心目中的“圖騰”,“古老的銀杏,綠色的邳州”,二者互為依存、相得益彰。
邳州現有銀杏成片林2萬 hm2,是重要的銀杏苗、果、葉產地之一。四戶鎮(zhèn)白馬寺古銀杏為北魏正光年間所植,樹齡已有1 500余年,0.67萬 hm2連片銀杏園被評為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園,銀杏葉生產基地在全國率先通過國家GAP認證。邳州境內銀杏種植主要分布在鐵富、港上兩鎮(zhèn),栽種面積為1.33萬 hm2,這也幫助邳州成為全國栽種銀杏面積最大的縣。2010年12月,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核,決定對“邳州銀杏”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1 ? 整地
銀杏苗木喜光、喜濕、怕澇、耐干旱,所以選擇圃地很重要。一定要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土層深度應在50 cm以上(最好是沙土與黃土)、土質疏松肥沃、土壤的透氣性好、微酸或中性(pH值為5.5~7.5)、含鹽量不得超過0.3%、有水源且排水好的土地作為圃地。土壤黏重、低濕地、內澇地、重茬地,以及前作為馬鈴薯、黃瓜等蔬菜地均不宜作銀杏育苗地[1]。
育苗前一年入冬前,在苗圃地中撒施基肥(土雜肥)4~7 m2/667 m2,整體深耕1遍,深度為30 cm左右,依照地形開排水中溝,基本按照50 m方格進行。經過一個冬天的凍垡和風化,來年3月份化凍后,撒施復合肥、黑礬(除地下害蟲),并進行淺耕、耙碎整地。
2 ? 播種
2.1 ? 種子的采選
在種子采選過程中,要求母樹品質好、結果數量多、顆粒大、樹體健壯。果子自然成熟脫落后,在地面上收集為宜。將采集的果實堆漚2~3 d,再浸于水中搓去外皮,晾干,進行冷藏或低溫沙藏。育種時要選擇顆粒大的,180~240粒/500 g之內的種子最好,發(fā)芽率要求在80%,因為顆粒大的種子含胚乳較多,可以為銀杏小苗的初期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需求,培育出來的苗木比較強壯,后期的長勢較好[2]。
2.2 ? 浸種和播種
種子用水加多菌靈常溫浸泡7 d,2 d換1次水,期間要經常翻動,及時揀出破損或變質種子。
3月底下種,播種量為175~200 kg/667 m2,采用條播,深度為3~6 cm,把種子橫向平放在溝里面,方向要一致,種子與種子之間的距離為3~5 cm,行距為20 cm,每隔5行設一個寬行30 cm用于田間管理,然后用疏松的土層把種子蓋好,稍微壓實一點。噴灌1遍透水,1~2 d后打1遍除草劑,敷地膜。
3 ? 田間管理
3.1 ? 揭膜
當出芽率達到30%~40%時,及時揭膜。
3.2 ? 澆水
根據天氣和田間的具體情況適當澆水,使用噴灌保持地面潮濕。苗木出齊后應及時澆透水1次,長出2片真葉時再澆透水1次。當銀杏幼苗平均高為8~10 cm時,如天氣干旱,保持每7 d澆水1~2次;到6月中旬時,每隔2~3 d澆1次水;到8月逐漸控制澆水次數,以利于提高苗木質量。在汛期要及時挖溝排水,嚴防內澇。
3.3 ? 施肥
每年6月、8月各施1次肥,施肥量為復合肥75 kg、尿素25 kg、二銨15 kg,撒施后澆水。平時15 d施1次葉面肥,一般用濃度為0.5%的磷酸二氫鉀[3]。
3.4 ? 松土除草
松土和除草可以結合進行,松土一般在雨后或澆水后進行。在松土除草過程中應謹慎作業(yè),不得碰傷銀杏幼苗。
3.5 ? 防治病蟲害
雨后噴殺菌保護劑多菌靈、代森錳鋅600~800倍液,夏季高溫期可以給苗床搭遮陰棚,高溫時應于每天10:00~17:00進行遮陰,高溫期一過應立即拆除遮陰棚,保證苗木高效的光合作用,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預防苗木病害的發(fā)生。銀杏幼苗期常遭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危害,發(fā)現蟲害時應及時用藥,采用高效氯氰菊酯800~1 000倍液來防治地下害蟲;采用1.8%阿維菌素3 000倍液防治銀杏茶黃薊馬,12 d后蟲口減退率達92.19%,效果明顯好于氧化樂果防治,且無農藥殘留,是較理想的防治銀杏茶黃薊馬的農藥。
銀杏苗第二年,田間管理澆水次數應減少,其他參照第一年。
4 ? 苗木出圃
苗木出圃質量的好壞是苗木栽植后能否快速恢復和成活的第一步。
起苗時間在秋季苗木落葉之后至翌年春季樹液流動前,土地不凍結即可起苗出圃。土壤干旱時,應提前3~4 d適當灌1次透水,使苗木充分吸水,待土壤適于作業(yè)時再起苗,有利于挖掘后的水分保持和移栽成活。銀杏幼苗一年苗木高20~30 cm,隔一株去兩株;二年苗木高60~80 cm,株距保持在40 cm,隔一行去一行,即行距保持50 cm。裸根起苗時,要立即進行修根分級包扎,用保濕材料覆蓋。
裸根苗木需長途運輸或貯藏時,應用蒲包、草簾等進行包裝。包裝前應采取噴水、泥漿蘸根,或用苗木蘸根劑等處理根系,防止苗木失水,注意應保護好頂芽。苗木應隨裝隨運,運輸途中采取保濕、降溫和通風措施,嚴防日曬,要及時檢查,防干、防熱、防寒。
參考文獻:
[ 1 ] 凌遠香.銀杏育苗及造林技術[J].農技服務,2012(1):73.
[ 2 ] 劉彩虹.安徽銀杏育苗栽培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7(21):95-96,158.
[ 3 ] 高國紅,張靜坤.銀杏育苗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4(11):32-33.
(收稿日期: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