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雄,劉起軍,楊俊蕓,夏方,馬亞
(1.原南京軍區(qū)司令部農副業(yè)基地,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qū)新市鎮(zhèn)司令部丹陽湖農場210016;2.四川恒通動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四川內江641000;3.四川省內江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641000)
由于陰雨連綿,氣溫偏低,我基地及周邊地區(qū)仔豬白痢流行,13~20日齡仔豬發(fā)病率約50%,分離到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對常用抗生素和化學抗菌藥多重耐藥。致死率雖不高,僅約10%,但病后仔豬生長發(fā)育緩慢,體質孱弱,甚至發(fā)展為僵豬而被迫淘汰,給農場和當地養(yǎng)豬造成巨大損失。為了尋求更加有效且安全的防治方法,再請教當地老中獸醫(yī)的基礎上,我們經反復摸索試驗,最終確定了錦莧黃土湯的配方,并在臨床取得了理想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材料
1.1.1 試驗藥物錦莧黃土湯:地錦草400g、馬齒莧350g、鐵莧菜250g、豬苓200g、灶心土800g;水煎2遍,合并濾液,濃縮成2000ml。
1.1.2 對照藥物白龍湯,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白龍散”配方制成湯劑,白頭翁600g、龍膽300g、黃連100g;水煎2遍,合并濾液,濃縮成1000ml。
1.1.3 臨床病例28窩169頭仔豬白痢臨床病例,搜集于本基地養(yǎng)豬場。
1.1.3.1 發(fā)病經過與主要臨床癥狀由于連日陰雨,氣溫偏低,圈舍潮濕陰冷,本基地養(yǎng)豬場13~20日齡仔豬陸續(xù)發(fā)病,總發(fā)病率49.8%,病死率9.7%。一窩仔豬并不同時發(fā)病,而是有先有后,有點仔豬窩發(fā)病較多,也有的窩發(fā)病較少或不發(fā)病。癥狀也輕重不一?;疾∽胸i排便次數增多、不成型、糊狀或水樣,灰白色或污黃色,部分糞便中混有黏液,腥臭,尾臀部、腹側及肛門周圍粘有糞便或糞痂?;疾∽胸i表現精神不振或沉郁,被毛粗亂無光澤,不愛運動,或者聚堆,臥地不起、衰竭無力。食欲減損或廢絕,口唇鼻部干燥,口色紅黃色。
1.1.3.2 剖檢變化對2頭已死亡和1頭瀕死病例進行了剖檢,可見個體消瘦,輕度或中度脫水;主要病變表現為卡他性胃腸炎,胃內充滿內容物,外觀呈特征性地弛緩;小腸壁變薄,半透明,腸管膨脹擴張,充滿黃色液體,腸系膜充血,腸系膜淋巴結腫脹。
1.1.3.3 實驗室檢查將發(fā)病仔豬新鮮糞便和直腸內容物送檢,用其稀釋液腹腔注射小鼠從死亡小鼠的肝臟和心血僅分離到大腸桿菌,此外未發(fā)現其他病原。
1.1.3.4 建立診斷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檢查和實驗室病原分離確定診斷為仔豬白痢。
1.2 方法
1.2.1 試驗分組與處置根據獸醫(yī)臨床學實際,所采用病例是在較長時期內搜集的,先將具有典型仔豬白痢臨床癥狀的仔豬以窩為單位按發(fā)病先后順序編號標記,抓鬮決定組別,按表1進行處置。在采集完病原檢查材料后立即給藥治療,同時開始觀察記錄。最終療效統(tǒng)計時將沒有檢查到致病性大腸桿菌或不符合病例納入標準的病例剔除掉。
表1 試驗組分組與處置
1.2.2 飼養(yǎng)管理所有試驗豬正常免疫,其他飼養(yǎng)管理條件相同。
1.2.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從試驗當天起連續(xù)觀察10天,以試驗專用記錄表逐一詳細記錄每天的病情變化。主要觀察指標有排便次數及糞便形態(tài)、精神食欲和其它臨床癥狀,綜合判定藥物療效。
痊愈試驗豬腹瀉停止,糞便顏色、氣味恢復正常,尾臀部、腹側及肛門周圍無糞便粘附,精神、飲食欲恢復正常。
有效腹瀉次數明顯減少,糞便變稠,精神、飲食狀態(tài)有明顯改善。
無效腹瀉與其它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或死亡。
1.2.4 統(tǒng)計分析試驗數據以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結果用均值()±標準差(SD)表示。
以2ml/頭劑量的錦莧黃土湯,1次經口灌服,1次/d,連用5d,對仔豬白痢確有較好療效。服用錦莧黃土湯的仔豬臨床癥狀得到較快改善并治愈,精神漸顯活潑,聚堆漸少,活動增多,口鼻潤澤,飲食欲增進迅速,排便逐漸恢復正常,皮毛漸顯亮澤,體增重得到較快恢復;與對照藥物組相比,錦莧黃土湯治療組癥狀得到較快消除或大幅減輕,療程較短,并較快恢復了正常生長發(fā)育。
錦莧黃土湯治療組治愈率94.74%,有效率97.89%;白龍湯對照組治愈率87.84%,有效率91.89%,二者X2檢驗無顯著性差異(表2)。
錦莧黃土湯治療組平均療程比白龍湯組短(表3)。
表2 中藥對仔豬白痢的治療結果
表3 錦莧黃土湯和白龍湯治療療程(單位:d)
仔豬白?。╓hitescourofpiglet)是2~3周齡仔豬常發(fā)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以排出灰白色漿糊樣稀糞為特征。引起該病的病原為致病性大腸桿菌某些血清型,飼養(yǎng)管理水平、多種應激因素和某些其他疾病是本病的重要誘因[1]。由于病原學特性和其它原因,致使迄今尚無理想的菌苗用于預防,目前發(fā)病遍及世界各地,我國發(fā)病率約20%~60%,致死率約18%~35%,給養(yǎng)豬業(yè)帶來巨大經濟損失[2,3]。某些抗生素與化學抗菌藥常能有效治療該病,但由于環(huán)境污染或在飼料中長期添加這類藥物,不僅使病原產生耐藥性而降低療效,病愈豬因生長發(fā)育緩慢而大大降低飼料報酬,而且會因加大劑量使用這類藥物而加重環(huán)境污染并引發(fā)食品安全問題[4-5]。因此,尋求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中獸醫(yī)藥學對仔豬白痢認識很早并積累了豐富的防治經驗,認為仔豬因稚陰稚陽之體,形氣不足,衛(wèi)外不固,在陰雨潮濕,冷熱不和,場圈污穢的情況下感受濕熱、疫毒之邪,濕熱交蒸,膠著難解而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清濁不分,水濕下注而生泄瀉[6]。本試驗選用5味中藥組方,其中地錦草味辛性平,歸肝和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用于下痢、腸黃、便血、尿血、咳血、跌撲損傷和癰腫惡瘡等;馬齒莧味酸、性寒,歸肝與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功效,用于熱毒下痢、瘡黃腫毒、熱淋血尿、便血和蛇蟲咬傷等;鐵莧菜味苦澀性涼,歸心、肺、大腸和小腸經,具有收斂止血,清熱解毒功效,用于治療便血、瀉痢、衄血、尿血、癰腫、濕疹和外傷出血等;豬苓味甘淡性平,歸腎、膀胱經,具有滲濕利水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和帶下等;灶心土又稱伏龍肝,味辛、性微溫,歸脾、胃經具有澀腸止瀉、溫中止嘔和溫經止血功效,主治脾虛泄瀉、虛寒嘔吐和便血等病證[7]。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解毒止痢功效,故能有效治療仔豬白痢。
錦莧黃土湯以2ml/頭的劑量內服,連續(xù)給藥5天,可有效治療由豬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白痢,治愈率為94.74%,有效率100%,平均療程為3.01天,癥狀得到較快減輕或消失,治愈仔豬生長發(fā)育得到較快恢復。治療期間未發(fā)現錦莧黃土湯明顯的毒性或其他不良反應,證明以2ml/頭的劑量內服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