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南京條約》,是我淪陷的開始?!薄澳闶俏业摹毒艊s》,以最溫柔的理由做最殘忍的事?!薄?019年7月11日,有不少網(wǎng)友發(fā)博稱,一些流量明星的粉絲以《南京條約》等中國被侵略歷史中曾經(jīng)簽訂過的各種不平等恥辱條約“作梗”,向自己心儀的明星放“無腦彩虹屁”,暗喻自己淪陷在明星的魅力中。
粉絲如此戲謔歷史的行為,遭到了大量網(wǎng)友的批評。當天晚上,中國歷史研究院官微發(fā)博稱:“國恥家恨,請勿調侃?!弊瞎忾w、共青團中央等官微也迅速轉發(fā),共同發(fā)聲。而微博管理員也發(fā)布了社區(qū)公告,稱經(jīng)過調查,此類內容來源于“66鍵盤”輸入法APP。該APP能夠預制數(shù)量眾多的與明星有關的文案,便于使用者復制后發(fā)布。帶有“南京條約”的違規(guī)內容即出自此類預置文案,微博將對所有帶有“南京條約”的內容禁發(fā)3天?!?6鍵盤”則表示將對APP做下架處理,日后會加強內容監(jiān)管。
追星該有避諱國恥的底線
《南京條約》是什么?是中國近代史上“喪權辱國”的開端,簡而言之,是國恥。國恥被拿來消費,在有些粉絲看來,似乎不構成問題。國恥在他們眼中,并不構成一種言談調侃應該避諱的內容。順著追星粉絲們“你是我的《南京條約》,是我淪陷的開始”這句話的邏輯,展開來講就是,我心甘情愿地與你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我甘愿為你淪陷……恥辱有多深,淪陷就有多深,自己對“愛豆”的愛就有多深沉。這樣的一種表達邏輯,在他們眼里非但沒有問題,甚至反而被認為“很酷炫”。被粉絲“消費”的還不止作為淪陷開端的《南京條約》,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可作為考點的事件,都受到了波及。這似乎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在粉絲心里,缺少一條避諱國恥的底線。
前段時間,張云雷說相聲調侃汶川大地震這一事件,也引發(fā)了輿論的多方聲討。以國難做素材來抖機靈,實是巧勁用錯了地方,弄巧成拙。此番粉絲鬧劇,粉絲們也是巧勁迸發(fā)、創(chuàng)意噴涌,通過調侃帶著國家血淚的歷史創(chuàng)痛來顯示自己的“創(chuàng)意”與“聰明”,也是聰明用錯了地方。粉絲追星,該有合理的尺度,該有一條避諱國恥的底線。在合理的范圍內,做到既能表達自己對偶像的熱愛與崇拜,又不傷及公眾感情。這既是對公眾、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自己以及對自己偶像真正的尊重。
追星調侃不該如此“淪陷”
這組流行語暴露了其創(chuàng)作者對國人心中的國恥記憶毫無尊重,對悲壯、沉重的歷史滿不在乎的輕慢態(tài)度。網(wǎng)民盡管能夠以寬容、隨性的姿態(tài),看待大多數(shù)異質性的互聯(lián)網(wǎng)文化,但大家的心中卻存在著一條共同的紅線,那就是對國恥的銘記和對屈辱歷史的敬畏。這種銘記與敬畏并不來自別處,而來自人們心中最基本的道德與良知。
當一個年輕、不懂事的追星族說出“你是我的《南京條約》,是我淪陷的開始”這句話時,他的心情恐怕并不會受到《南京條約》中那些令人倍感屈辱的不平等條文的影響,而只會為其偶像的迷人風采深深沉醉。這些追星族使用這樣的流行語,其實不過是一種跟風的行為,體現(xiàn)出的卻是一部分年輕人對歷史的無感與無知?!澳闶俏业摹赌暇l約》”等流行語的制造者,顯然不在乎這些歷史背后的民族血淚,也不在乎這會對公眾的感情產(chǎn)生怎樣的傷害,而只把這種看似機靈、其實惡劣的造句當成一種為自己贏得影響力的方式。對這樣的人,只有讓他們知道,這種無腦的流行語根本沒有生存土壤,讓他們看到,用這種方法“博出位”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才能限制類似的行為。
有些東西適合調侃,也有一些東西不適合調侃。衡量一個事物是否適合調侃的標準,不僅寫在法律里,也寫在人們的良知里。這種消費民族苦難的做法,不需等到有關部門出手,便會受到網(wǎng)民和大眾自發(fā)的唾棄。一個成熟的社會,理當擁有道德自凈能力。這次人們對“你是我的《南京條約》”的成功自凈,便是社會自凈能力的一個出色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