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梅
炎炎夏日,總是想要到海邊避暑,除了到各大海水浴場踩水外,帶著面鏡走訪潮間帶或許也是個不錯的選項,消暑的同時還可以觀察海洋生物美麗的姿態(tài)與自然的奧妙。但休閑娛樂的同時,一些基本的準備措施還是很有必要的。
不孰悉海水狀況時,切勿獨自下水,最好尋找浮潛店家?guī)?。一般來說,海灣內(nèi)算是較為安全的浮潛區(qū)域,因為能夠避開海浪、海流,若游出海灣范圍則有機會遇上因漲退潮而引起的南北流,增加了浮潛的危險性。
下水前先將口水涂在面鏡上以手指抹勻,放入海水輕晃完成除霧工作,這樣就不必擔心浮潛過程中因溫度與濕度而起霧,是目前最方便的除霧方式。另外也可用揉碎葉子的汁液替代口水,應盡量避免用牙膏或者色拉,這對于環(huán)境來說是種負擔,不予提倡。
浮潛活動最好穿著水母衣或防磨衣,除了可以防曬,取代對海洋生物不友善的防曬乳之外,在遇到水母或者被海浪襲擊撞到礁巖時,也能夠提供一些防護。
若配戴蛙鞋可以在沙灘上先以坐姿將蛙鞋穿妥,再以背對海洋的方式倒退走入海里,或者直接趴下匍匐前進,上岸前則應先將蛙鞋脫除。
在近岸處可以貼著海床先四處觀察,由于水淺很容易固定身體,不少鯔科、雀鯛或鰺科幼魚皆會在此處出沒。若遇上外頭浪較大的情形,也有機會遇到橘色、黑色縱紋交錯、身形扁高、模仿枯枝的燕魚幼魚在此避浪。
搜視海床不難發(fā)現(xiàn)小蝦虎、鳚魚的蹤跡,往左右的巖石區(qū)巡視,能夠輕易地發(fā)現(xiàn)不少海寄居蟹、海膽等。春夏時節(jié),許多季節(jié)性的大型藻類繁生,有時也能在里面找到一些有趣的海洋生物幼體。
稍微往水深及腰處前進,就有機會發(fā)現(xiàn)裸胸鯙的幼魚探出頭來或者穿梭于石塊間,也能見到不少海參、海星于此。繼續(xù)往外游去開始有整片的礁石,許多梅氏長海膽、口鰓海膽挖出的孔洞或隧道,成了糙刺參群聚躲避的場所,礁巖上的藻類覆蓋不少的沙粒,形狀相當特殊,這些其實是有孔蟲的碳酸鈣骨骼,也是我們俗稱的星砂。
浮潛區(qū)還有大量的黑海參與蕩皮參,黑刺星海參的口部藏在一些礁巖的縫隙底下,伸出花叢般的觸手捕捉海藻碎屑或珊瑚砂中的有機質(zhì)。在安靜的海中仔細聽,會發(fā)現(xiàn)“嗒”彈舌似的聲音,那是槍蝦利用大螯間的空隙產(chǎn)生真空音爆的聲音,槍蝦利用這種“空氣泡”來擊昏獵物。
海灣的兩側(cè)較靠外處有礁體延伸,通常深度不大,隨著礁石起伏,有時甚至不到小腿高度。然而此區(qū)受海浪影響嚴重,若不經(jīng)意靠近很有可能會遭海浪襲擊而翻滾碰撞導致受傷。
另外有些沙灘延伸出去的海草床地形通常水深相當?shù)臏\,很容易趴在水面上觀察生物,像是陽燧足、小蝦虎、鳚魚等。也有機會追尋到海蛞蝓甚至其卵團的蹤跡,躲于石縫下的??驳撞康慕笌r很容易見到擅長挖洞的梅氏長海膽,而海草床上的一個一個的小洞,是棘軸蝦的巢穴,也只有在這樣的地形能夠很輕易地觀察他們的日常活動。
看到美麗的淺海,不禁思考:由于世界性環(huán)境的變遷,以及人類的過度捕撈,全球海洋生態(tài)系正迅速的瓦解,并且以我們尚未厘清的方式持續(xù)交互影響。如果我們對于海洋不感興趣,便很難真正的關(guān)心到它正面臨的困境,或許哪一天,我們戴上了面鏡,就只能看見充滿海底的人造垃圾。因此,保護海洋環(huán)境,人人有責,還世界一片干凈的藍色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