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7年,自法國藝術家杜尚的作品《泉》引起廣泛關注后便引發(fā)了“藝術邊界”的廣泛討論,簡而言之,則是人們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方式,誕生形式以及背后深意等角度的感受、認知、理解,最后總結出作品成為“藝術品”的條件。但由于人們對作品的主觀審美的不同,遂在各角度的探討皆是自成一派,本文主要將藝術的邊界問題放置歷史環(huán)境之中進行對比,這也是本文觀點的立足之處。
關鍵詞:藝術;藝術品;藝術邊界
對于藝術的“邊界”問題,從邏輯上分析,只要確立“藝術”的概念,或確立“非藝術”的概念即可得出,而所謂“邊界”正是“藝術”或“非藝術”的定義?!八囆g”的概念導致其規(guī)則,用規(guī)則去引導藝術創(chuàng)作行為,從而誕生藝術作品,不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藝術品并不總是“一個味道”,對于藝術的邊界問題,每個時代的衡量標準也不同。
一、藝術審美的相對性
從中世紀開始,藝術的創(chuàng)作顯然擁有著宗教貴族的身影,這個時期遵從某種審美的控制進而形成一種風格,若要在此提到藝術的邊界,那么只要認清審美控制的主體是大眾本身所覺得的“美”還是貴族認為的“美”?單獨觀察這一時期的社會結構,筆者認為“美”并不是大眾能自主提倡的,而是被“強權”自身認可后的一種“恩賜”,藝術的邊界很明顯來自“強權”的個人審美。再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提出使音樂作品更多了一些個人思考,這種理性思想下的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打破了中世紀的刻板束縛的“框架”,形成了一個范圍較為廣泛的新的“框架”。若要在此提到藝術的邊界,那么只要找尋這種“框架”的輻射范圍。
同樣的歷史進程,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作品也是打破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框架”,卻被訴于更多的要求:“被公認的作曲技術”“含蓄的思想表達”“遵守音樂進行時的規(guī)律”等,并在此基礎上要求作曲家與欣賞者同具理性,不過這似乎是一種只屬于“圈內人”的默契,又像是“拒平常人之外”的措施。若要在此提出藝術的邊界,那么筆者認為更多的考量點在于這個時期內人們將“理性主義”奉為自身的“口號”。這個時期審美擁有著絕對化和同一化,那么此時藝術品的存在也就有著明確的劃分,盡管定義不明。
19世紀浪漫主義的開始并不是平緩的,它的出現(xiàn)更像是一場被壓抑已久的革命。這種壓抑毫無疑問來自審美的絕對標準——“唯理”之下只能擁有一種選擇。與古典時期“理性”不同,浪漫主義強烈表達“感性”的釋放,更直觀的表達和更濃烈的抒發(fā)成為這個時期的主要特點。若要在此提出藝術的邊界,那么就去觀察浪漫主義在古典主義的基礎上打破了什么?又保留了什么?
當然,之前所提及的所謂“邊界”的概念在這幾個時代是沒有人去提出的,關于是否為藝術品的判定權基本來自創(chuàng)作者是否為大師?是否被大師所認可?是否收到“圈內人”的欣賞和追捧?正因為將藝術作為一種階層進行分化,導致藝術的邊界更加顯而易見,也無人懷疑。
二、藝術審美與邊界的關系
20世紀現(xiàn)代主義突然而至,新維也納樂派的表現(xiàn)主義引起一片喧嘩,此時審美的概念再一次引起討論。對于“美”地感受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你認為的“美”是迎合大眾的“美”還是你個人真覺得“美”?1917年,法國藝術家杜尚的作品《泉》引起廣泛關注,一個小便池放入博物館內就是藝術品的事情讓所有人瞠目結舌。這時候有關“藝術的邊界”問題被廣泛重視,也就是這個時期才能去談論所謂的“藝術的邊界”問題。顯而易見的是,現(xiàn)代主義之前,大眾對于“美”的感受是有“同一性”的,認為達到令自身愉悅感受的作品方可叫做“藝術品”,而表現(xiàn)主義的出現(xiàn)徹徹底底顛覆了“愉悅”的感受,但這能否代表表現(xiàn)主義是“不美”的?這種“不美”和理所當然的“美”是否有區(qū)別?理所當然的“美”是人為灌輸還是自我選擇?在這些思想的沖擊下,固若金湯的“藝術圈”被擊破,以往可供觀察的小圈子一下子出現(xiàn)一個缺口,逐漸傾斜于大眾之間,直至消失。若要在此提出藝術的邊界,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因為以往的藝術作為分化階層的目的被揭示出來,普羅大眾皆有表達“美”的權利,并通過自身的感受朝著創(chuàng)作者發(fā)起挑戰(zhàn),范圍一下子擴大到個體之中,藝術的邊界似乎無從考量,并在商業(yè)社會的捆綁之下,藝術又不可避免地朝著愈加荒誕的方向前進,從原本高高在上的位置逐漸淪為“籠子中的金絲雀”,其藝術價值與商業(yè)價格毫無關聯(lián),與此同時,藝術品自身的功能也被進一步消減,使得原本微乎其微的痕跡被磨平,這已不僅是“模糊”邊界的問題。
藝術的邊界在現(xiàn)代主義出現(xiàn)之前是沒人提起的,不過不代表其不存在,雖然藝術的概念不是絕對的,但可觀察相應時期的主流審美也可以窺探一二?,F(xiàn)在從當下的視野再談藝術有沒有邊界這個問題,筆者個人認為藝術的邊界是相對存在的。
參考文獻:
[1]周憲.“剪不斷理還亂”的藝術邊界[J].學術月刊,2012,44(11):99-107.
[2]潘公凱.論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邊界[J].新美術,1995(01):45-65.
作者簡介:程璟瑤,西安音樂學院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