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婧 詹衛(wèi)
摘要:王權相權的矛盾不僅是兩個權利集團的矛盾,也對整個政權造成影響。隆武政權的出現(xiàn)就意味著滅亡,就在于當時的君臣矛盾,兩強相爭定不和諧,隨著矛盾不斷的激化,王朝政權愈加不穩(wěn)定。大臣何騰蛟與鄭氏家族的權利越來越大,直接威脅著隆武帝的統(tǒng)治,國家利益、個人利益極具威脅。本文將就鄭氏家族和隆武帝政權之間的利益沖突以及對王朝滅亡的影響進行分析,得出君臣矛盾在政權統(tǒng)治中的作用。
關鍵詞:隆武帝;鄭氏家族;王朝滅亡;君臣矛盾
一、引言
弘光元年閏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撫張肯堂、禮部尚書黃道周及南安伯鄭芝龍、靖虜伯鄭鴻逵等,奉唐王朱聿鍵稱監(jiān)國于福州。閏六月二十七日稱帝。隆武政權是南明史上第二個政權,存在時間非常短,但是留下的歷史意義很值得尋味。
二、隆武開啟
唐王朱聿鍵,即明紹宗,字長壽,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孫,崇禎帝在北京自縊后,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1644年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弘光政權。1645年弘光帝被清軍俘獲亦死,朱聿鍵福州登基稱帝,改元為隆武,后世稱為隆武帝,也稱唐王,并在同年開鑄隆武通寶錢,隆武帝是南明政權中的一位較有作為的帝王。
三、君臣矛盾表現(xiàn)
隆武帝即位之初,儼然有所作為,集廷臣議抗清戰(zhàn)守。軍政大權掌握在地方實力派鄭芝龍手里,實際并無較大成績。這正是君臣矛盾的體現(xiàn),首先,隆武帝本人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才能沒有完全被大臣認可;其次,何騰蛟表面順從實際暗自培養(yǎng)自己的力量,然而隆武帝急于依靠何騰蛟擺脫鄭氏家族的控制;最后,隆武帝反清復明的理念與鄭氏家族的保家利益相沖突。
(一)與群臣的取向矛盾
隆武帝與大臣的矛盾有兩點,一是朱聿鍵并不是直系血親,大臣們認為朱聿鍵既無功績血緣又遠,實在不適合君主一位。之所朱聿鍵能夠上位全憑鄭氏家族的支持和蘇觀生、黃道周等人在文人之中周旋的影響。二是他的人格魅力實在很差,為人處世不能讓群臣滿意,大臣們?nèi)巳私韵敕Q王,不服隆武政權的事實,表面上皇權高于臣子,實際上已經(jīng)是矛盾重重了。隆武朝內(nèi)不是同仇敵愾,反而爭相投降,臣子極其消極。
(二)與何騰蛟的權力矛盾
何騰蛟(1592年—1649年),字云從,貴州黎平府(今貴州黎平)人。南明重臣,1645年任湖廣總督,得到李自成舊部農(nóng)民軍的合作,達成了聯(lián)合抗清的共識,一時間使得隆武政權的兵力大為增加。何騰蛟英勇抗擊清軍,和隆武帝又有交情,而鄭芝龍權大欺主,按兵不動,無疑何騰蛟更加符合隆武帝的宏偉藍圖,對何騰蛟十分重用。
(三)與鄭氏家族的利益矛盾
朱聿鍵在經(jīng)濟上和軍事上太依仗鄭氏集團,鄭芝龍的降清直接導致了隆武政權的失敗。朱聿鍵即位之后便封鄭芝龍為平虜侯,鄭鴻逵為定虜侯,鄭芝豹為澄濟伯,鄭彩為永勝伯。鄭芝龍的長子鄭森深被隆武帝看重,甚至賜國姓,改名成功,就是我們熟知的鄭成功。隆武帝想大刀闊斧,鄭氏家族想穩(wěn)妥的獨自安好,家國利益成了矛盾點。鄭氏兄弟覺得自己位高權重,身份高貴無論是勛臣還是文官都應該位于鄭家之后。但是以聲望很高,深受知識分子的愛戴的黃道周為首的文人堅決不肯退讓。
四、君臣矛盾對于隆武政權的影響
當隆武政權受到威脅后,隆武帝面對種種矛盾非但沒有重視想辦法解決,反而放任不管,最終導致隆武政權分崩離析最終滅亡,一是外交方面,十分受君臣矛盾影響。以魯監(jiān)國為例,魯監(jiān)國派出來隆武的使節(jié)是和鄭芝龍關系較好的陳謙,很可能是魯監(jiān)國為了拉攏鄭芝龍而特意安排的,也可能是為了離間鄭氏家族和隆武帝。二是在軍事方面君臣矛盾也十分惡化。隆武帝和鄭氏家族的君臣矛盾,直接體現(xiàn)在鄭氏家族按兵不動,作為一介書生的黃道周為了緩解當時的緊張形勢,憤怒中募兵至江西。這場戰(zhàn)事使隆武帝失去文武勢力平衡,使當時本來就緊張的政權變得更加風雨飄搖。
五、結束語
隆武政權的覆滅有很多原因,主要是隆武帝和魯監(jiān)國之間互不相讓,不能同仇敵愾;清軍具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隆武政權內(nèi)部的腐敗斗爭,各自為營。滅亡最重要的原因在內(nèi)部,君臣凝聚力渙散,三大君臣矛盾加速王朝滅亡:一是隆武帝自身血緣問題,政治水平不足所造成的君與臣的取向矛盾;二是隆武帝與大臣何騰蛟之間的權力矛盾;三是隆武帝與權臣鄭芝龍以及他身后的鄭氏家族的利益矛盾。各種矛盾難以調(diào)和,水火不容,直至隆武王朝最終走向消亡。
參考文獻:
[1]抱陽生.任道斌校點.甲申朝事小紀[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
[2]陳燕翼.思文大紀[M].臺灣(臺北):臺灣大通書局,1987.
[3]王夫之.余行邁,吳奈夫.永歷實錄[M].何榮昌,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謝國禎.南明建立的政權為什么會這樣的短促[M].鄭天挺主編.明清史資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1981.
作者簡介:詹婧,藍田縣蔡文姬紀念館;詹衛(wèi),藍田縣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