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嘗試以愛與自由串聯(lián)起電影《海上鋼琴師》中音樂天才“1900”的傳奇一生。從出生時愛在生命中的降落、成長中堅守生命的本質(zhì)、死亡后生命的永恒中可以看出“1900”是一位守護自我本質(zhì)且從未背叛自我歷史的存在式人物。
關(guān)鍵詞:《海上鋼琴師》;“1900”;成長;愛;自由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意大利著名導(dǎo)演朱塞佩·托納托雷的“時空三部曲”之一。該影片講述一位生于大海又歸于大海的音樂天才“1900”在郵輪弗吉尼亞號上的傳奇故事。本文將以愛與自由為主題,嘗試對主人公“1900”的成長歷程進行分析與解讀。
一、出生:愛的教育的在場
影片從麥克斯的視角切入:在剛剛踏入二十世紀的移民浪潮中,一艘名為弗吉尼亞號的郵輪正載著成千上萬的乘客駛向他們熱切渴望的美國,帶他們?nèi)ツ慷脡糁械淖杂膳裣?。白色的暮靄將這座雕像緊緊包裹,遠處張狂的建筑猶如海市蜃樓。當(dāng)人群涌向陸地之時,主人公1900 卻被留在這大海之上。
老丹尼曾對1900講道:“弗吉尼亞以外的事情都是壞的,在陸地上有鯊魚會生吞了你”“孤兒院就像一座大監(jiān)獄,專門關(guān)沒有小孩的人”。在這里,老丹尼將陸地和大海進行置換,我們意識中涌動著兇險的大海是最安全的地方,而人群的聚集地——陸地卻是危險地帶。因為陸地遠離自然,熱衷人群的狂歡,排斥本真與自由,這由欲望和貪婪所填充的龐然大物顯然是最容易迷失自我的場所。對于孤兒院的解釋——不是沒有父母的孩子而是沒有孩子的成年人,雙方的身份在這里再次對調(diào),可見老丹尼試圖為1900打造一個遠離陸地且僅屬于海洋的空間,是存在于主流文化之外,代表自然文明的異質(zhì)空間。在這里孤兒與悲慘的孩子毫無關(guān)聯(lián)。
事實上,1900的成長之路也確與普通人所認知的“孤兒”沒有關(guān)系,倘若1900知道自己是沒有父母的孤兒,倘若沒有老丹尼等人愛的教育,那么1900的歷史必是另外一種模樣。
二、成長:堅守生命的本質(zhì)
尼采曾提道:“每個人在自身中都載負著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獨特性,以作為他的生存的核心。”[1] 1900生命中的根本性中心便是音樂。只在大海中央演奏的1900,透過音樂想象出一個只有他可以潛入的世界。借用黑格爾在《歷史哲學(xué)》中的觀點:“如果精神沒有認識到自己是自由的,它就始終處于奴隸的位置并且會滿足其奴隸的處境……正是對自由的感覺得以自由,盡管實際上精神也總是在自身之中并為了自身已經(jīng)是自由的了?!盵2]1900雖不曾離開過弗吉尼亞,但他可以通過音樂這個介質(zhì)領(lǐng)略到世界各地的風(fēng)景,道出不同地方的隱秘,他的音樂里存在著最真實的自我。
叔本華說:“音樂是意志自身的寫照”。[3]即音樂是不夾雜任何物質(zhì)以表現(xiàn)人類內(nèi)心真實情感的存在,它不被現(xiàn)象世界所奴役,它可以打破物理時間與心理時間的壁壘,在主體的意識中自由往來。1900所創(chuàng)造的音樂可以融入時間卻又不受時間禁錮,它可以在想象的世界中再現(xiàn)一切被藏匿的往昔歲月,它貫穿了1900的一生。1900從不曾放棄過對音樂的堅守,因為正是音樂讓他在精神世界中自由翱翔。
三、死亡:不曾消逝的存在
真正稱得上死亡的并非是肉體的潰爛,而是對歷史的背叛。背叛歷史就等于失去了記憶,同樣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1900從出生到死亡,都在不斷地完成著屬于他的歷史。
在1900看來,陸地上的人們無視自己的過去和現(xiàn)在,企圖不斷地趨近他們認為的未來。這正如路文彬在《被背叛的生活》中提及:“我們一心向往地是只是某個更遠更大的地方,是許許多多的人們都艷羨著的地方……未來的成就始終無法顯現(xiàn)于我們的滿足之中,而只能昭示在我們永無止境的征服當(dāng)中。我們就是這樣用背叛和離棄締造著個人的榮光?!盵4]陸地上的人們長途跋涉的正是一條遺忘的道路,欲望的滋生使得他們背離自己的家園,但1900清楚地知道他卻絕不可能背叛屬于他的歷史。
影片結(jié)尾,1900講道:“對我來說,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女人,是太長的旅程,是太濃的香水,是個不知該從何譜起的樂章,我無法走下這艘船?!睂τ?900來說,走向陸地并不能拯救自己,因為當(dāng)人生從欲望中抽離,生命是不會因為生理意義上的死亡而停止的,在看似有限的時間里人們可以去追尋生命的永恒。1900從不曾通過占有所謂的名聲、權(quán)力等來獲得安全感,他獨立自由,是真正尊重自我歷史的存在式人物。雖然1900最終選擇與弗吉尼亞號同歸于盡,但我們清楚:在那絢爛的花火中1900的生命卻從未終止。
參考文獻:
[1][德]尼采.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M].周國平,譯.江蘇:譯林出版社,2012(2):23.
[2][德]黑爾格.歷史哲學(xué)[M].潘高峰,譯.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3][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沖白,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6.
[4]路文彬.被背叛的生活[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王蒙(1994.7-),女,漢族,河南平頂山人,碩士,北京語言大學(xué)人文社會科學(xué)學(xué)部2018級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專業(yè),研究方向為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