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道訓 張玉美 席春虎 康勇 周武新 劉玉坤 李金葉 石揚娟
摘要 選用6種不同藥劑,采用莖葉噴霧法防治玉米田草地貪夜蛾幼蟲。結果表明,用900 mL/hm 2 10%甲維·蟲螨腈SC+900 mL/hm 2 5%虱螨脲EW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防治效果最好,藥后1 d殺蟲效果達74.38%,藥后3、7、15 d殺蟲效果均為100%;藥后1、3、7、15 d保苗防效分別為51.22%、68.42%、90.48%、95.65%。生產上,推薦使用600 mL/hm 210%甲維·蟲螨腈SC+600 mL/hm 2 5%虱螨脲EW、300 mL/hm 2 30%氟鈴·茚蟲威SC+450 mL/hm 2天然植物增效劑、1 500 mL/hm 220億P2B/mL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SC防治玉米田草地貪夜蛾。
關鍵詞 草地貪夜蛾;藥效;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3.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7-0132-03
Abstract Six different pesticides were used to control larva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in maize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was obtained by using 900 mL/hm 2 10% carnitrile SC+900 mL/hm 2 5% carnitene urea EW, and the insecticidal effect reached 74.38% on 1 d after spraying pesticides and 100% on 3, 7, 15 d after spraying pesticides. The effects of 1,3,7 and 15 d after treatment were 51.22%, 68.42%, 90.48% and 95.65%,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production, it was recommended to use 600 mL/hm 2 10% crestellonitril SC+600 mL/hm 2 5% louse urea EW, 300 mL/hm 230% fluorlil · indene SC+450 mL/hm 2 natural plant synergetic agent, and 1 500 mL/hm 2 billion P2B/mL cabbage armyworm nuclear polyhedron virus SC for the control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in corn field.
Key words Spodoptera frugiperda;Efficacy;Control
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mith)),也稱秋黏蟲,隸屬于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一種原產于美洲熱帶地區(qū)的雜食性害蟲[1]。草地貪夜蛾可取食200種植物,并分化出嗜食玉米和高粱的玉米型和主要為害水稻和牧草的水稻型[2-4],是玉米、高粱、水稻、棉花、苜蓿等農作物的重大害蟲[5-8]。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活動,該蟲逐步擴散到非洲及亞洲國家。2019年1月侵入我國云南西南地區(qū)[9],2019年5月17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首次發(fā)現,截至目前該蟲已經入侵六安市下轄的5縣3區(qū)。
草地貪夜蛾對玉米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據統(tǒng)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草地貪夜蛾為害可造成玉米減產20%[10]。在一些經濟條件落后的地區(qū),其為害造成的玉米產量損失更為嚴重,如在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其為害可造成玉米減產達40%[11],在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其為害可分別造成72%[8]和34%[12]的產量損失。目前,國內對草地貪夜蛾的研究資料有限,至今未見細致的有關該蟲的田間防治試驗。為防控草地貪夜蛾的危害,篩選出防治草地貪夜蛾的理想藥劑,筆者開展了不同藥劑防治玉米田草地貪夜蛾藥效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藥劑
10%甲維·蟲螨腈SC、5%虱螨脲EW(山東中升科農作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市售自購);30%氟鈴·茚蟲威SC、天然植物增效劑(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市售自購);20億P2B/mL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SC(江西新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市售自購);100億孢子/mL短穩(wěn)桿菌(鎮(zhèn)江市潤宇生物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生產,市售自購);80億孢子/mL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重慶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市售自購)。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qū)蘇埠鎮(zhèn)八里村雙集組,試驗種植的玉米品種為裕豐303,前茬作物為油菜,玉米于5月30日人工點播,播種量30 kg/hm 2,株行距60 cm×30 cm,播后苗前使用乙草胺常規(guī)封閉除草。試驗田面積約4 500 m 2,地勢平坦,土質為泥沙土,pH 6.3,土壤肥力中等,各小區(qū)栽培條件及管理措施一致。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8個處理,3次重復,各處理小區(qū)面積為180㎡,小區(qū)間肥水管理、栽培條件基本一致。試驗設計見表1。
1.4 施藥時間及方法
試驗于2019年6月24日下午進行,試驗時玉米處于拔節(jié)期,田間調查受害株率38%,百株蟲量20~30頭,平均25頭,草地貪夜蛾多在大齡幼蟲期,3~4齡幼蟲約占60%,5齡及其以上幼蟲約占20%,1~2齡幼蟲約占20%。使用山東衛(wèi)士WS-18D型電動背負式噴霧器,采用二次稀釋法稀釋藥劑,各處理小區(qū)按規(guī)定藥量對水450 kg/hm 2,折合成所需劑量,均勻噴霧于玉米上部葉片。
施藥當日晴,微風,溫度22.5~29.4 ℃,平均溫度25.4 ℃,相對濕度72%。試驗期間最低溫度20 ℃,最高溫度34 ℃,降雨日數3 d,總降雨量19.5 mm,最大降雨在藥后第10天降雨量19.1 mm。其他影響試驗結果的反常氣候無。
1.5 調查內容與方法
1.5.1 調查方法。各處理小區(qū)采用“W”形取樣調查5點,每點調查20株,統(tǒng)計受害株率,剝查受害株的活蟲數,與對照區(qū)比較計算殺蟲效果、保苗防效。
1.5.2 調查時間和次數。藥前調查蟲口基數,藥后1、3、7、15 d調查植株受害情況,計算防效。
1.5.3 安全性調查。藥后1、3、7、15 d目測觀察各處理小區(qū)玉米生長情況,記錄有無藥害現象及藥害發(fā)生程度。
1.6 藥效計算
藥效結果計算參考GB/T 17980.6—2000殺蟲劑防治玉米螟田間藥效試驗準則,計算公式:
活蟲率=(活幼蟲數/調查總受害株數)×100%
殺蟲效果=[(空白對照區(qū)活蟲率-藥劑處理區(qū)活蟲率)/空白對照區(qū)活蟲率]×100%
受害株率=受害株數/調查總株數×100%
保苗防效=[(空白對照區(qū)受害株率-藥劑處理區(qū)受害株率)/空白對照區(qū)受害株率]×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藥害情況
藥后1、3、7、15 d目測觀察,各藥劑處理區(qū)玉米生長情況與CK對照區(qū)基本一致,說明試驗劑量內對玉米生長安全無藥害。
2.2 防治效果
2.2.1 殺蟲效果。各處理小區(qū)藥后1、3、7、15 d調查,活蟲率、殺蟲效果見表2。由表2可知,藥后1 d,處理①、②、④殺蟲效果分別為70.29%、74.38%、72.67%,三者間差異不顯著,三者與其他藥劑處理差異極顯著;處理③殺蟲效果為60.58%,與處理⑤、⑥、⑦差異極顯著,其他藥劑處理殺蟲效果低于50%。藥后3 d,處理①、②殺蟲效果均為100%,與其他藥劑處理差異極顯著;處理③、④殺蟲效果分別為76.25%、85.38%,二者差異極顯著,二者與處理⑤、⑥、⑦差異極顯著;處理⑤殺蟲效果為69.60%,與處理⑥、⑦差異極顯著;處理⑥、⑦殺蟲效果低于50%。藥后7 d,處理①、②殺蟲效果均為100%,與其他藥劑處理差異極顯著;處理③殺蟲效果為78.13%,與處理④、⑤差異極顯著,與處理⑥、⑦差異不顯著;處理④、⑤殺蟲效果分別為87.50%、85.42%,二者差異不顯著,二者與處理⑥、⑦差異極顯著;處理⑥殺蟲效果為76.14%,與處理⑦差異不顯著。藥后15 d,處理①、②殺蟲效果均為100%,與其他藥劑處理差異極顯著;處理③、⑤殺蟲效果分別為76.41%、80.43%,二者差異顯著,二者與處理④、⑥、⑦差異極顯著;處理④殺蟲效果為85.26%,與處理⑥、⑦差異極顯著;處理⑥殺蟲效果為69.23%,與處理⑦差異不顯著。
2.2.2 保苗效果。各藥劑處理小區(qū)藥后1、3、7、15 d受害株率、保苗效果見表3。
由表3可知,藥后1 d,處理①、②保苗防效分別為43.90%、51.22%,二者差異極顯著,二者與其他藥劑處理差異極顯著;處理③、④保苗防效分別為36.59%、39.02%,二者差異不顯著,二者與處理⑤、⑥、⑦差異極顯著;處理⑤保苗防效為21.95%,與處理⑥差異不顯著,與處理⑦差異極顯著;處理⑥保苗防效為19.51%,與處理⑦差異極顯著。藥后3 d,處理①、③保苗防效分別為60.53%、57.89%,二者差異不顯著,二者與其他處理差異極顯著;處理②、④保苗防效分別為68.42%、65.79%,二者差異不顯著,二者與其他處理差異極顯著;處理⑤保苗防效為34.21%,與處理⑥、⑦差異極顯著;處理⑥保苗防效為28.95%,與處理⑦差異不顯著。藥后7 d,處理①、②保苗防效分別為85.71%、90.48%,二者差異顯著,與其他藥劑處理差異極顯著;處理③、④保苗防效分別為60.90、66.67%,二者差異不顯著,二者與處理⑤差異顯著,處理⑥、⑦差異極顯著;處理⑤保苗防效為71.43%,與處理⑥、⑦差異極顯著;處理⑥保苗防效為47.62%,與處理⑦差異不顯著。藥后15 d,處理①、②保苗防效分別為91.30%、95.65%,二者差異顯著,二者與其他藥劑處理差異極顯著;處理③保苗防效為67.39%,與處理④差異顯著,與處理⑤、⑥、⑦差異極顯著;處理④、⑤保苗防效分別為73.91%、80.43%,二者差異顯著,與處理⑥、⑦差異極顯著;處理⑥保苗防效為50.00%,與處理⑦差異不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綜合上述殺蟲效果、保苗防效比較,處理①、②、④、⑤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各齡幼蟲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處理②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長。從防控和成本等因素考慮,建議生產上推薦使用處理①(10%甲維·蟲螨腈SC+5%虱螨脲EW,1 hm 2用量600 mL+600 mL)、處理④(30%氟鈴·茚蟲威SC+天然植物增效劑,1 hm 2用量300 mL+450 mL)、處理⑤(20億P2B/mL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SC,1 hm 2用量1 500 mL)用于玉米田草地貪夜蛾防治。該試驗結果表明,處理⑥(100億孢子/mL短穩(wěn)桿菌,1 hm 2用量600 mL)、處理⑦(80億孢子/mL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1 hm 2用量600 mL)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防治效果不理想,可能與試驗時草地貪夜蛾幼蟲多處于高齡期有關,建議在草地貪夜蛾卵孵盛期至低齡幼蟲期繼續(xù)進行防治試驗,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TODD E L,POOLE R W.Keys and illustrations for the armyworm moths of the noctuid genus Spodoptera Guenee from the Western Hemisphere[J].Annals of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80,73(6):72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