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羅
中國式教育的痛苦在于:我們都在與平凡為敵。
也許有人在孩子小的時候會信誓旦旦地說:“孩子健康、開心就好?!苯Y果,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就徹底不淡定了,“成績都倒著數了,還怎么幸福?”看到孩子成績不如別人,焦慮;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才藝出眾,也焦慮……焦慮成了中國家長普遍的育兒心態(tài)。有這樣兩個媽媽,一個覺得擁有學霸基因的孩子怎么會是學渣?不甘心;一個認為從小就表現(xiàn)出智力超群的孩子怎么上學后就變得平庸了起來?不可能。于是,各種補習班、輔導班走起,家長每天不停地追在孩子后面,催促他、監(jiān)督他,孩子喊累、家長叫苦。
中國的家長被稱為“世上最累的家長”,累了一天下班回家后,處理完家里的瑣事還要陪娃寫作業(yè)。這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家里會經常上演“上一秒母慈子孝,下一秒雞飛狗跳”的局面。還有的家長,從孩子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從學士到碩士到博士,他們全程陪同,有的辭掉高薪工作,有的輾轉租房,就是為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讓他們心無旁騖地讀書,將來能有出息。
父母對孩子抱有高期待,本身不是壞事。積極的、正向的期待,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讓孩子更加努力并因此獲得成就感。但是期待過高,就有問題了。有研究證實,壓力越高,成就需求就越低。當父母的期待遠遠超過孩子自身的資質和能力時,焦慮、自卑、內疚、自責、對抗等情緒就會紛涌而至,可憐的孩子只能整天處于情緒高壓中。
臺灣著名作家吳念真曾經講述過他的育兒故事。他的兒子數學成績很爛,老師在和家長的聯(lián)絡簿上寫道:“數學成績要加強!”兒子回到家里,母親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吳念真趕緊把老婆拉到廚房,問:“你原來讀書的時候,數學有沒有很好???”老婆回答說:“很爛!”吳念真說:“我也很爛!大學聯(lián)考才考了10分?!比缓髤悄钫婧屠掀耪J真嚴肅地談了這個問題:“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為難孩子了。”為人父母,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很多時候自己也未必是不夠努力,而是真的不擅長。現(xiàn)在,時光流轉、身份轉變,我們又何苦來為難孩子呢?
不要與平凡的孩子為敵,不要與平凡的父母為敵,不要與平凡的自己為敵。如果我們不能成為詩人,我們還可以做詩一樣的人。
摘自《戀愛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