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保持特色 平穩(wěn)過渡 注重思維 考查素養(yǎng)

2019-10-08 09:16楊清源
中學物理·高中 2019年9期
關鍵詞:高考北京分析

摘 要:本文分析了2019年北京高考物理試題與往年試題的共同點,也指出了今年試題的創(chuàng)新點,為明年的學業(yè)水平等級考試的復習提供參考.

關鍵詞:北京;高考;試題;分析;教學

文章編號:1008-4134(2019)17-0052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

縱觀2019年高考北京物理試題,我們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試題注重思維,考查素養(yǎng),穩(wěn)中求新,穩(wěn)中有變,為2020年新課程改革的首份試卷做了很好的鋪墊,必將起到很好的橋梁與過渡作用.

1 保持北京特色 考查核心素養(yǎng)

2019年試題與2017年、2018年等近年試題一脈相承,試題在覆蓋所有主干知識的同時,大量素材源于教材,不注重復雜應用,而注重概念規(guī)律的本質(zhì)理解、注重學科思想和科學方法、注重物理實驗、注重宏觀微觀結(jié)合,又一次完美地體現(xiàn)了北京物理卷的特色,注重了對考生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

1.1 立足基礎 回歸教材

立足基礎,回歸教材,是北京卷物理試題的特點之一,2019年試題依然如此.2019年北京高考物理試題整體難度適中,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絕大部分試題都能從教材中找到原型或相關內(nèi)容,比如客觀題中的第13、14、15、17題,主觀題中的第21、22、第23(1)和第24(1)等,這些試題或源于教材中的正文,或源于教材中的習題.本文以2019年北京理綜卷第21題(以下簡稱2019-21,以下同)的第(4)設問為例進行說明.

例1 (2019-21(4))伽利略曾研究過平拋運動,他推斷:從同一炮臺水平發(fā)射的炮彈,如果不受空氣阻力,不論它們能射多遠,在空中飛行的時間都一樣.這實際上揭示了平拋物體

A.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B.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

C.在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試題分析 該設問源自教科版必修2第9頁“早在300多年前,伽利略就曾研究過平拋運動.他推斷:從同一炮臺水平發(fā)射的炮彈,如果不受空氣阻力,不論它們能射多遠,在空中飛行的時間都一樣.這實際上已經(jīng)揭示了平拋物體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為自由落體運動”,試題表述和教材完全一致,書中還配有相應插圖,答案就在最后一句話中.

北京使用的兩種教材都介紹了“平拋豎落儀”演示實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都會做該實驗:平拋A球的同時B球從同一高度做自由落體運動,發(fā)現(xiàn)它們總是幾乎同時落地,改變條件,現(xiàn)象不變,從而得出平拋物體在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伽利略對不同炮彈的比較和“平拋豎落儀”演示實驗含義差不多,但比演示實驗要多思考一點.試題考查的內(nèi)容比較基礎,從核心素養(yǎng)角度看,該設問主要考查考生的證據(jù)意識.

以上這種取材于教材的命題形式,對中學教學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有助于引導中學教師重視教材,引導中學教學要回歸教材,把握物理問題的本質(zhì).通過閱讀教材,一方面要知道教材在研究什么問題、如何研究、得到什么結(jié)論,理解教材上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我們要思考教材上為什么研究這個問題、為什么這樣研究、相關的知識和研究方法給我們什么啟示?還有哪些相關的內(nèi)容和方法?通過這樣的思考,我們就可以更加透徹的理解概念和規(guī)律的來龍去脈,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體現(xiàn).

1.2 強化實驗考查 突出學科特點

與近年來的試卷一樣,物理實驗依然是2019年的考查重點.從占比看,在物理12個題中,與實驗直接相關的有4個,分別是第13、19、 21、23題,占題目總數(shù)量的1/3,全部實驗的分值大約40分,約占物理總分120分的1/3.從試題內(nèi)容看,既有演示實驗,包括觀察光的干涉衍射實驗現(xiàn)象、光電效應、電容器的充電等,也有學生實驗“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從考查層次上看,包括三個層次:一是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直接做出判斷(第13題);二是考查基本操作和數(shù)據(jù)處理(第21題);三是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數(shù)據(jù)或圖象)進一步進行邏輯推理(第19題和第23題).從試題的立意看,這些試題不僅考查考生是否觀察過實驗,是否操作過學生實驗,也考查實驗之后的思考.

例2 (2019-19)光電管是一種利用光照射產(chǎn)生電流的裝置,當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屬板上時,可能形成光電流.表1給出了6次實驗的結(jié)果.

試題分析 本題以光電效應實驗為背景,給出兩組6次實驗數(shù)據(jù),由控制變量可知,第一組中3次實驗是相對光強不同導致光電流大小不同,且易發(fā)現(xiàn)相對光強越強,光電流越大的規(guī)律,第二組數(shù)據(jù)類似.兩組之間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入射光子的能量不同分別是4.0eV和6.0eV,相應的逸出光電子的最大動能分別是0.9eV和2.9eV,可知采用了不同頻率的入射光,金屬板的逸出功相同,均為3.1eV,金屬板材質(zhì)很可能相同.選項A和選項B考查的是利用表中數(shù)據(jù)直接進行比較;選項C和選項D考查的則是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得到的規(guī)律進行新的推理,正確答案應該是B.從核心素養(yǎng)角度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能量觀和科學推理兩個要素.

實驗是中學物理教學的基礎,在考試中實驗是重點,同樣,在平時的教學中,實驗也應該是重點.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了解實驗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實驗現(xiàn)象、數(shù)據(jù)處理……等方面之外,還應該引導學生大膽設想,大膽提出問題,這樣有助于加深對實驗的理解,也許還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對于經(jīng)典實驗,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重回歷史上的探究過程,體會實驗中是如何解決困難的,思考實驗設計的巧妙之處, 2017年版《課程標準》在必修3的內(nèi)容要求部分有“體會庫侖扭秤實驗設計的巧妙之處”,也許正是此意;還需要引導學生體會經(jīng)典實驗中邏輯推理的力量和價值,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證據(jù)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如2017年版《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要求中也有相關表述,比如“通過實驗,認識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結(jié)合物理學史的相關內(nèi)容,認識物理實驗與科學推理在物理學研究中的作用”等.

1.3 注重物理思維 開闊學生視野

2019年12個物理試題中,與數(shù)字運算直接相關的只有第19題,其大意是知道入射光的光子能量為4eV,逸出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為0.9 eV,求逸出功.根據(jù)hv=W+EKm,極其簡單,另一組和選項與此類似.與字母運算相關的有21(2),及三個計算題,其中21(2),知道x、y1、y2、以及重力加速度g求出初速度v0=xgy2-y1.第22和23題雖然是字母題,但幾乎沒計算,而第24題三個設問分別各只有動能定理、牛頓第二定律和動量定理,每一個設問都只有一個公式,只要公式熟練,適當變式即可得到答案,難度也不大,而其核心是方法是否正確,是否有正確的物理思維.

把物理思維作為考查重點,這么做可能有兩個目的:一方面避免一些思維能力強的考生因數(shù)學運算失誤而丟分的遺憾;另一方面注重物理思維的考查,把能力和素養(yǎng)考出來,可以更好地為高校選拔人才.這也與近年北京卷的風格類似.

例3 (2019-21(5))牛頓設想,把物體從高山上水平拋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點就一次比一次遠,如果速度足夠大,物體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將繞地球運動,成為人造地球衛(wèi)星.同樣是受地球引力,隨著拋出速度增大,物體會從做平拋運動逐漸變?yōu)樽鰣A周運動,請分析原因.

試題分析 該設問源自人教版必修2第44頁“牛頓在思考萬有引力定律時就曾想過,把物體從高山上水平拋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點也就一次比一次遠.如果速度足夠大,物體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將繞地球運動,成為人造地球衛(wèi)星”.試題以此設問,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緣由.

牛頓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設想是以平拋物體初速度越大射程越遠為根據(jù),如果速度足夠大,物體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將繞地球運動,成為人造地球衛(wèi)星,此時的物體不就是“人造月亮”嗎?牛頓通過想象和邏輯推理,猜想到“天上的力”(月亮受到地球的引力)和“地上的力”(蘋果受到的重力)是同一種性質(zhì)的力,遵循相同的規(guī)律,再通過“月地檢驗”證實猜想,又將規(guī)律推廣到所有物體之間即“萬有”,進而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牛頓的這些思考與探究過程,內(nèi)涵非常豐富,該設問只考查了其中一個側(cè)面而已,主要考查模型建構(gòu)能力,模型建構(gòu)是物理學中及其重要的研究方法,設問中包括運動模型(從平拋運動到“洲際導彈”,再到勻速圓周運動)和場模型(從小范圍可近似為勻強場的重力場,到大范圍的引力場).從核心素養(yǎng)角度看,該設問主要考查考生的模型建構(gòu)這一要素.

一方面該設問試圖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偉大科學家的思考方式,引導學生通過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試題沒有數(shù)學運算,但物理意味濃厚;另一方面,該設問試圖引導學生學會從更寬廣的視野審視各種現(xiàn)象和問題,有擴大視野的意識,這與2018-24的立意是一致的.

1.4 強調(diào)學科方法 理論實踐并重

多年以后學生不再學習物理或者不從事與物理有關的工作,學生頭腦中留下的可能并不是某一個知識點或者公式,而應該是學習物理課程所形成的認識客觀世界的基本觀念、科學探究的方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在2019年12個試題中,與學科方法相關的有:模型建構(gòu)法、比較法、圖象法、極限法、類比法、量綱法、控制變量法等多種方法.

例4 (2019-24(3))由于大量氣體分子在各方向運動的幾率相等,其對靜止雨滴的作用力為零.將雨滴簡化為垂直于運動方向面積為S的圓盤,證明:圓盤以速度v下落時受到的空氣阻力f∝v2(提示:設單位體積內(nèi)空氣分子數(shù)為n,空氣分子質(zhì)量為m0).

試題分析 該設問在知識方面主要考查動量定理;在素養(yǎng)方面主要考查考生的模型結(jié)構(gòu)和科學論證這兩個要素,考查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由于空氣分子熱運動有各向同性的特點,可以等效為分子群以速度v向靜止的圓盤定向運動,建立柱體模型,在時間Δt內(nèi),分子總質(zhì)量m總=nm0SvΔt∝v,分子與盤發(fā)生碰撞,無論何種碰撞模型(不妨可以假設為彈性碰撞或者完全非彈性碰撞兩種特例),有速度變化Δv正比于v,即Δv∝v,根據(jù)動量定理有fΔt=Δp=m總Δv,即有f∝v2.

該設問數(shù)學運算并不復雜,但因涉及的模型較多,考生能否建立合適的物理模型,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這與試題2018-24完全類似.本設問涉及的物理模型有:理想氣體(不考慮分子間相互作用和分子重力,各向同性)、雨滴簡化為圓盤(題目已給出)、柱體模型(流體問題常用)、碰撞模型,等等.采用模型建構(gòu)的方法分析物理問題,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方法.本設問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建立碰撞模型,其目的就是倡導模型建構(gòu)這種重要的研究方法,近幾年的第24題都是如此.

1.5 考查創(chuàng)新能力 倡導終身學習

創(chuàng)新是民族保持活力的必要因素,終身學習是每位公民跟上時代節(jié)奏的重要條件,2017年“兩辦”提出的四種關鍵能力,明確包含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2019年和2018年的物理試題一樣,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導向.

例5 (2019-23(2))在如圖1所示的充電電路中,R表示電阻,E表示電源(忽略內(nèi)阻).通過改變電路中元件的參數(shù)對同一電容器進行兩次充電,對應的q- t曲線如圖2中①②所示.

a.①②兩條曲線不同是(選填E或R)的改變造成的;

b.電容器有時需要快速充電,有時需要均勻充電.依據(jù)a中的結(jié)論,說明實現(xiàn)這兩種充電方式的途徑.

試題分析 由圖2可知,充電最后階段,①②漸近線相同,即Q相同,對于相同的電容器C(題干已知),根據(jù)公式Q=CU易知電源電動勢E相同,由于不計電源內(nèi)阻,結(jié)合電路結(jié)構(gòu),①②兩圖線差異的原因只能是電阻R不同.無論從完整圖象(充電全過程)考慮,還是從圖線斜率考慮,均有電流i1大于i2,容易知道電阻R1小于R2,從充電全程或者充到任意q值易知①線充電快,所以為了快速充電,在電動勢不變的情況下應可減小電阻R.若需要更均勻充電,則應延長充電時間,因此需增大電阻R.理想的均勻充電,則電荷量q正比于時間t,即電流i不變,這其實已為本題的第(3)問做好了鋪墊,電流不變的充電方式其實就是用“恒流源”充電.

第(3)問中“設想使用理想的‘恒流源替換(2)中電源對電容器充電,可實現(xiàn)電容器電荷量隨時間均勻增加”,其中的“恒流源”是高中沒有學習過的內(nèi)容,考生要透徹理解這句話,才能回答好后面的問題,這其實是考查考生的學習能力.能否將設問(2)和設問(3)聯(lián)系起來,考查了考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我國目前正在大力發(fā)展和推廣新能源汽車,我國的超大電容水平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如何根據(jù)需要對它們進行充電自然是必須考慮的問題.本設問以演示實驗“觀察電容器的充電過程”為背景,從理論上考查了考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能力,這也與核心素養(yǎng)中的創(chuàng)新和社會責任息息相關,命題者想借助高考試題上好高中物理最后一課,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考生思考相關或類似問題.

2 試題穩(wěn)中有新 力求平穩(wěn)過渡

2019年試題除了保持以往北京試題的特色外,相對于往年,2019年試題也有新的發(fā)展和突破,為其后的等級考試做好過渡.

2.1 增多中檔題 提高區(qū)分度

相對前幾年試題,今年的中檔題明顯增多,特別容易的試題和特別難的試題明顯減少,我們以理綜卷第13題為例.

例6 (2018-13)在核反應方程42He+147N→178O+X中,X表示的是

A.質(zhì)子B.中子C.電子D.α粒子

試題分析 該試題敘述簡潔,內(nèi)容單一,題干文字不到一行,4個選項都是簡單詞組,通常難度系數(shù)在0.92左右.

例7 (2019-13)一列簡諧橫波某時刻的波形如圖3所示,比較介質(zhì)中的三個質(zhì)點a、b、c,則

A.此刻a的加速度最小

B.此刻b的速度最小

C.若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此刻b向y軸正方向運動

D.若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a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

試題分析 以波動或者振動為背景的試題,以往通常放在理綜第15題或者第16題前后,今年卻放在了第13題.相比較2018年第13題,2019年的第13題不僅整體閱讀量大了,信息也更加豐富,還配有一個圖象,4個選項分別從瞬時加速度、瞬時速度、以及波的傳播方向和運動過程三方面設問,考生不用死記硬背,就能輕易得到正確答案,其難度相對以往的第13題估計要大一些.

同樣,以往物理卷壓軸題,即第24題的第三問,通常難度系數(shù)在0.1左右,而2019年同樣位置的試題的設問首先明確了分子做運動的各向同性,也明確將雨滴簡化成了圓盤模型,而且試題是證明題,目標明確具體,大多數(shù)考生對分數(shù)段的模型并不陌生,因此考生無論在心理上還是應試策略上,相對而言都會更加從容,其難度相對以往估計會明顯下降.

減少極易題目和極難題目的比例,增多中檔試題的數(shù)量,其目的可能是為了提高試卷的區(qū)分度,也為2020年將考試分轉(zhuǎn)化為等級分做好準備和鋪墊,這也可能是未來北京物理試卷的一個方向.

2.2 擴展實驗試題考查范圍

北京高考理綜卷第21題的最后一個設問通常是較高層次的要求,且都是基于本實驗,在實驗內(nèi)進行適當?shù)陌胃呋蛱嵘?,有的是考查方案設計(2018年)、有的是借助函數(shù)圖象預測實驗結(jié)果(2017、2015年)、有的是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分析(2016年).

2019年第21題考查的實驗是“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前4個設問與平拋運動實驗明顯直接相關,但是第5個設問,考查形式和內(nèi)容與往年有明顯不同,這一設問與實驗“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好像關系不大,看似跳出了平拋實驗本身,實則考查了以平拋為基礎的牛頓思想實驗.相對以往的第(5)問,這是在2018年的基礎上,北京物理試題在實驗考查形式上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突破.

該設問至少有以下兩個創(chuàng)新點:一是擴展了實驗的考查范圍,將以往只考查學生實驗本身擴展到了相關的經(jīng)典實驗,引導中學教學重視經(jīng)典實驗,注重物理中的科學思維;二是將實驗和理論更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減小了理論和實驗的分界線,該設問是實驗聯(lián)系理論,2019-23是理論聯(lián)系實驗,理論和實驗分界線越來越模糊,物理學本即如此,未來Ⅱ卷中的主觀試題或許會向此方向發(fā)展,因為要引導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學習物理,研究物理.

2.3 創(chuàng)新計算題的命題形式

以往每個計算題都是3個設問,每個設問都需要書寫解答過程.但2019年的計算題在設問方面有了新的變化,除了保留原來的形式外,又增加了一種半定量的形式——不需要過程,只需要結(jié)果.

例8 (2019-23(3))設想使用理想的“恒流源”替換(2)中電源對電容器充電,可實現(xiàn)電容器電荷量隨時間均勻增加.請思考使用“恒流源”和(2)中電源對電容器的充電過程,填寫表2(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試題分析 該設問不需要考生書寫解答過程或者分析過程,考生只需填寫結(jié)果即可.這種形式相對以往而言,不足是不能完整展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但其優(yōu)點是可以考查更多的內(nèi)容,也可以為考生節(jié)約時間,當然,由于是選擇填空,這也是一種調(diào)整試題難度的方式之一.同樣,今年第23(2)和第24(2)都呈現(xiàn)了通過比較判斷,選擇填空的形式.

此外, 2019年物理試題還有很強的時代感,6月8日考試,而試題第18題以5月17日我國成功發(fā)射第45顆北斗導航衛(wèi)星為背景,第20題以5月20日(國際計量日)正式實施新國際單位制(新SI)為背景,時代感超強.

以上從穩(wěn)定和創(chuàng)新等方面對2019年高考北京物理試題做了一些粗淺的分析, 2019年北京物理試題與全國卷或其他省市物理試題相比,各有千秋,北京卷特色濃厚,對中學教學有明顯的指導意義,是一份導向意味濃郁,地方特色鮮明,不僅大氣而且有底蘊的試卷,中學教師可反復琢磨與品味,多思考“物理應該教什么”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陳熙謀,吳祖仁.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2[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4]楊清源,王運淼,魏華.中學物理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高考北京分析
北京,離幸福通勤還有多遠?
北京春暖花開
北京的河
分析:是誰要過節(jié)
北京,北京
回頭潮
算錯分,英“高考”推遲放榜
Units?。保场保唇忸}分析
石台县| 浙江省| 溆浦县| 广德县| 准格尔旗| 海晏县| 保康县| 庆阳市| 南和县| 大英县| 罗山县| 合水县| 龙胜| 长海县| 卢湾区| 方城县| 晋宁县| 深泽县| 怀仁县| 肃南| 台东县| 城口县| 崇义县| 临朐县| 鸡西市| 积石山| 马山县| 稷山县| 西畴县| 五台县| 光泽县| 晴隆县| 安陆市| 溆浦县| 邛崃市| 二连浩特市| 德保县| 榆中县| 牟定县| 西安市|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