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道
生老、建房和娶新,是人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在我的記憶里,70年來,婚禮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更新?lián)Q代,從內容到形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概括起來就是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富裕,越來越文明。
“水旱湯(湯恩伯)蝗,苦甲四方”。小時候,聽村里年齡最大的老人薛騰云說,解放前,女子無才就是德,家長說閨女遲早是人家的人,自然不給念書?!案患乙徊惋?,窮家半年糧”,大家“家家皆凈”,空空如也,肚子都填不飽,除了地主、富農家庭,普通人家哪有錢念書。因而,“門當戶對,旗鼓相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觀念十分盛行。青年男女完全沒有見面交往的機會,只有通過媒人的介紹。大多數(shù)年輕人都是到結婚那天,才能見到自己的對象,發(fā)現(xiàn)有問題,再后悔也來不及了。有心眼小的,甚至一哭二鬧三上吊,年紀輕輕丟掉了性命。那時,除了地主家庭婚姻能出鄉(xiāng)鎮(zhèn)外,大多數(shù)窮人家庭婚姻都是臨近的村莊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很多人從生下來到死亡,不能識文斷字,出去找不到活,也掙不到錢,還被人捉弄、嘲笑是“睜眼瞎”“鄉(xiāng)巴佬”,甚至一輩子沒到過縣城,沒出過鄉(xiāng)鎮(zhèn)(保甲),活動半徑不超過三五十公里。當時,評書《薛家將》《楊家將》《岳飛傳》等非常流行,我和小伙伴聽了老人的敘述,非常不服氣,找他理論:“巾幗英雄樊梨花、穆桂英、劉金定都能自己找對象,獲得婚姻幸福,咱村的人咋不管(行),咋不學學薛丁山、楊宗保、小二黑?”薛騰云老人笑笑說:“那是評書演藝,鯉魚蹦到娃娃懷里——那叫年話(畫),一分錢憋倒英雄漢,這過日子,比樹葉都稠,你們過過就懂了!”看到老人的態(tài)度如此斬釘截鐵,我們似懂非懂、懵懵懂懂地就信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推翻了壓在人們身上的三座大山,老百姓婚姻自由了。母親告訴我:20世紀70年代,當時的人們提倡舉行革命化的婚禮,沒有彩禮,沒有婚房,往往是父母在偏房或者臨時搭建一間草棚,也就結婚了?!疤鞜o云不雨,地無媒無婚”。我的父母就是由熱心鄰居牽線介紹的,從相親到結婚,中間經歷了2年的時間。婚禮那天,媽媽和平時沒有兩樣,當天參加村里正常勞動,完成村莊的農業(yè)勞動任務收工后,由舅舅用借來的自行車送到了爸爸家。“大河沒水小河干”,當時鄉(xiāng)親們“吃糧靠返銷,生產靠救濟”,日子過得都非常困難。但這畢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奶奶還是千方百計從食品站買了點肉,簡簡單單招待了舅舅。鄰居們知道后也接踵而至,送來一些雞蛋、面粉、暖瓶、瓷盆等生活用品,表示祝福慶賀。媽媽回憶說,當時沒有新衣服,沒有儀式,甚至什么都沒有想,大家都是一樣的。
1978年改革開放后,鄉(xiāng)親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收入越來越高,婚禮的標準、熱鬧程度自然也水漲船高。有家才有愛,自然建房成了婚禮的序曲。房屋從開始的磚瓦房,到平頂房,到“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家具從最初的手工打制的五斗櫥、高低柜到知名品牌家具;陪嫁的嫁妝由最初的耕牛、農具,生活用品“三轉一響一咔嚓”(即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錄音機、照相機),升級到冰箱、彩電、洗衣機等大宗家用電器,富裕的農戶還購置了拖拉機、聯(lián)合收割機、小飛虎箱式小貨車、紅薯粉碎機等生產工具作為嫁妝,讓新人一開始就有個良好的創(chuàng)業(yè)生產生活基礎。
當時,新人結婚那天,大多數(shù)新郎家會請來八抬大轎,在嗩吶聲中,吹吹打打,將新娘迎回家拜堂。這個時候通常會有一位主婚人(一般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長輩來擔任),主持拜堂儀式,向父母磕頭、夫妻對拜、送入洞房……一對新人完全按照主婚人的要求來做。然后就是兩天的宴席,來做客的親朋好友除送些禮品外,還在專門掛賬的地方送出10至50元不等的禮金。
20世紀80年代后期,除了媒人介紹外,村里的致富能手早已通過廣播、報紙上的宣傳報道有了名氣,“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自由戀愛的比例逐漸上升。村里的青年還主動到電臺、報社、團組織等舉辦的交友聯(lián)誼活動中,結識自己心儀的異性。對新生事物,人們開始是觀望、好奇、半信半疑,漸漸地大家也就習以為常了。再后來,鄉(xiāng)親們也興起了“現(xiàn)代”婚禮之風,接親不再用轎子,用上了小汽車;主婚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親朋、夫妻對拜;由自己家操辦,發(fā)展到前往酒店舉辦婚禮,省心省力……我和愛人就是這樣步入了婚禮殿堂的。
進入新世紀后,聰明能干、秀外慧中的侄女小靜和老家廣西的男友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一見鐘情,互相確定戀愛關系后才告知雙方父母。他們先是在上海辦了酒席,除了寬敞明亮的婚房、婚車(小汽車)外,還有漂亮的婚紗、好看的婚紗照、專門的現(xiàn)場擺設,星級酒店、攝影師、專業(yè)的主持人等都成了婚禮的標配。一對新人回到老家,僅僅是請一些親人吃了頓簡單的便飯,幾乎沒有儀式,只是向親人告知了他們結婚的事實。而祝福形式則變得越發(fā)豐富起來,如通過微信發(fā)語音、視頻祝福等。
從貧窮到富有,從陌生到熟悉,從父母包辦到自由選擇,婚禮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從復雜繁瑣的婚禮習俗到簡單的待客,一些傳統(tǒng)的、過時的儀式正在消失;從簡樸到時尚、從單一到個性,一種新的結婚習俗正在形成。它見證了社會的不斷向前發(fā)展,見證改革的不斷深入,見證了我們的國家越來越文明,越來越和諧,越來越富強!
(責任編輯: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