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潔
28歲的余元是漂在北京的武漢人。和大多數(shù)愛美的女孩一樣,生活中的她也喜歡買買買,因此不僅淪為“月光族”,家中的衣物用品也越堆越多。
2014年,余元認識了英國男孩喬恩,兩人一見如故。喬恩在中國有自己的公司,學法律的他做事很有條理,從不會像女友那樣瘋狂購物。
余元的改變發(fā)生在2016年初那次搬家?;匚錆h家鄉(xiāng)過完春節(jié)后,她和男友剛回到北京就被房東告知:房子賣掉了,他們得在一周內(nèi)搬走自己所有的東西。住在6層,沒有電梯,成堆的家具、雜物和數(shù)百件衣服,成為這場臨時“遷徙”的難題。最后,余元干脆把很多物品轉(zhuǎn)贈給鄰居。
等到了新住處,余元生活上絲毫沒有感到任何不便,反而因無需再去經(jīng)常收拾東西,而變得分外輕松。她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被物質(zhì)占據(jù)了太多時間和空間,原來早就該刪繁就簡地生活了!
不久后,余元偶然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宣傳“零浪費”生活理念的視頻,這是由法國女士貝亞·約翰遜提出的,旨在為地球減負,她一家四口全年的垃圾只有一小罐!余元看了很震驚,在了解世界上竟然有“零浪費”這種生活方式后,她開始檢討自己。
而這時,余元已經(jīng)在長期的加班工作中患上了“白領(lǐng)綜合征”,視力下降,睡眠不好,頸椎痛。為了身體健康,也為了體驗一番席卷全球的“零浪費”生活方式,她在男友的支持下選擇了辭職。
毅然辭職后,余元開始效仿貝亞·約翰遜的生活,進一步精簡自己的物品,她拒絕點外賣,購物時自帶布袋,出門帶水杯、餐具和手帕,參加二手物品共享活動……余元還建立了精簡生活閑置物共享群、零浪費之修理群等社交平臺,呼吁周圍的朋友和她一起重視物品的可循環(huán)利用。
“在中國,平均每天使用30億個一次性塑料袋,每個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時間為25分鐘,而每個塑料袋降解至少需要470年!”她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出了環(huán)保生活的呼吁。但一開始,余元沒少遭朋友的白眼。
后來,余元用自己的行動,對那些人成功“打臉”。她和喬恩租住在北京三環(huán)一個60平方米的房子里,兩人相互監(jiān)督著開啟了“零浪費”生活方式。他們不再買衣服,只穿以前的舊衣;生活用品也來源于搬家時帶來的一部分必需品,想添置“新玩意兒”了就去二手貨共享群淘一淘,與人互換。
2016年8月,她和喬恩突然想做一個嘗試:在滿足日常生活的情況下,兩個人在3個月的時間里,最少能產(chǎn)生多少垃圾?答案是:只有兩個罐頭瓶大??!這些垃圾主要有桶裝水的塑封膠帶、用過的膏藥、藥片盒、棉簽、快遞包裝袋、快遞膠帶、商品袋、零食袋和食用鹽袋。
至于食物殘渣,他們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首先,用收納箱DIY一個堆肥桶,在收納箱的四周打好孔,保持空氣流通。然后,用一個不銹鋼的容器把日常的廚余垃圾攢起來,放在冰箱中冷藏7~10天。最后把這些廚余垃圾倒進堆肥桶中,與泥土、干樹葉一起攪拌混合,待時間將其分解腐爛,兩個月后就會自然降解變成肥沃的黑金土!
余元和男友在自家陽臺上建有“袖珍菜園”,那些或用盆栽或用桶栽的土豆、蒜苗、空心菜等,很需要這些肥沃黑金土的供養(yǎng)。多余的,他們還會送給鄰居家退休的爺爺奶奶養(yǎng)花種草。
每天吃著自己種植的“零成本無污染”果蔬,看書畫畫,鍛煉身體,給男友準備一日三餐,余元的生活雖然離買買買越來越遠,卻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實和快樂!
在家堅持這種“零浪費”的生活兩年后,余元和喬恩決定把這種環(huán)保又快樂的生活方式,推薦給更多人。于是,他們在2018年下半年開了一家小店,起名叫:THEBULKHOUSE(零浪費無包裝商店)。為了支持女友“保護地球的大事業(yè)”,喬恩不惜關(guān)閉自己的公司,長期陪在余元身邊一同創(chuàng)業(yè)。
他們店里的商品沒有任何包裝,因為擔心產(chǎn)生商業(yè)垃圾,余元和喬恩把它們都放在一個個玻璃容器里。他們寄快遞從來不用塑料袋,都是去撿一些閑置的紙盒子。余元還找到了一種玉米溶水性的膠帶,它可以自然降解,對環(huán)境的污染是最小的。
店里的商品有八九十種,主要包括沐浴露、散裝洗發(fā)水、手工皂,還有可以長期使用的餐具,以及純天然的有機棉布袋等等。最開始,這些東西都是余元和喬恩自己動手來做,后來生意好了,他們就找工廠溝通,讓對方按照自己的要求制作樣品,再生產(chǎn)。
身邊的親友和前同事知道他們的事情后,驚訝之余紛紛跑到“THEBULKHOUSE”購物,不少人也開始減少日常的生活垃圾,仿效余元和喬恩去過“人間至味是清歡”的極簡生活。
余遠和喬恩堅信——“一個人的力量雖然渺小,但如果你真的去做,就會影響很多周邊的人。一起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更可持續(xù)的世界,我覺得這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有益的事情就會走得更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