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今
外祖父是一個長得非常好看的男人。他從商,可是,飽讀詩書的修養(yǎng)卻使他有著一種獨獨屬于哲人的風采。他肩膀很闊,手指很長。深邃的眸子常常在沉思時發(fā)出湛湛的亮光,像兩盞憂悒的燈。他喜歡穿淺色的長袖襯衫,柔柔的藍色,或者,淡淡的米色,這些柔淡的色澤,把他魁梧的身材襯托得修長修長的,別有一股飄逸的氣質(zhì)。
然而,這樣一個俊秀的男人,在他兒女的眼中,卻和老虎并無兩樣。
他們怕他。
有一件事,是母親百說不厭的:“我們很喜歡在怡保祖屋大門前面那條長長的走廊里玩耍,然而,每回玩得興高采烈時,看到你外祖父回家的身影,大家都有一種魂飛魄散的恐懼感,一溜煙地逃上樓去。在樓上玩了一陣子后,聽到他咚咚咚地上樓的腳步聲,大家也都不約而同地靜了下來。等他一步入臥房,我們便又一股腦兒地逃下樓去;雜沓的腳步聲,把那一道古老的樓梯踹得咯吱咯吱響?!?/p>
怕他,只因為在那遙遠的年代里,外祖父和大部分為人父親者一樣,慣于把高高在上的尊嚴做成一個道貌岸然的面具,長年長日地掛在臉上。對兒女,他話不多,每一開口,從嘴里溜出來的每一句話,都好似鋼鑄鐵制的,有不容反駁的威嚴。他不罵孩子、不打孩子,可是,孩子看到他,便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只在地上蠕蠕而行的小螞蟻,渺小而卑微。
實際上,外祖父感情充沛,但是,他把心門嚴密地關(guān)著,刻意不讓孩子看到、觸到他那顆柔軟的心。
母親說:“我們心里有事、嘴里有話,都不會,也不敢向他說?!?/p>
一度是怡保殷商的外祖父,是通過豐裕的物質(zhì)供應(yīng),靜靜地傳達父愛的。
他好似一口很深很深的井,井里有著清冽甘甜的水,然而,無知的小孩,卻都把這一口井看成是危險的象征,不敢,也不肯主動地接近它;更明確地說,他們只看到井的幽深詭譎,絲毫感受不到井水的清涼宜人。
說起來難以置信,母親一直到披上婚紗的那一天,都不曾與外祖父有過任何一次深入的交談!
真正地透過外祖父冷峻的外表而接觸到他柔和的內(nèi)心世界時,母親已步入哀樂中年。
那年,我們一家子回返怡保省親。年過六旬的外祖父,站在祖屋門口迎接我們。他的背脊,依然直直地挺著,保持著年輕時的良好風度,唯一不同的是,他的眼睛和嘴唇,臉上的每一道皺紋,都滿滿地含著慈和的笑意。
逗留在怡保期間,母親和他,常常在閑來無事的下午,坐在輕風徐來的客廳里,絮絮地談天。舊的事、舊的人、舊的記憶,一則則、一個個、一樁樁,像溪、像河,潺潺地流到了眼前來。他們說、說說說、說說說,細細碎碎的談話聲,好似無處不在的微塵,飛到祖屋的每一個角落里。
橫在父女倆之間那一層無形的隔膜,在歲月的沖洗之下,遁去無痕。然而,這時,外祖父這口古井,已近枯竭了。
七十歲那年,他撒手人寰。
母親心里,有著很深很深的遺憾,總覺得還有很多很多的話來不及和他說、來不及聽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