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夢玉
【摘 要】清代閨秀疾病詩是清代閨秀關(guān)于疾病的書寫,是她們的病中之思和病后之感。由于性別的因素和身份的限制,清代閨秀在病中抒寫的主題不同于男性文人,她們在疾病面前表現(xiàn)出對自我的憐憫,這種憐憫從病痛延展至容貌的衰頹;又把詩歌當作排解病痛和心中愁苦的手段;同時將疾病看作特殊的時空體驗,在其中探尋人生的真諦。這種差異不僅與女性敏感、細膩的特質(zhì)有關(guān),同時也是女性在特定時代背景下,因缺少話語權(quán)而不必循規(guī)蹈矩所綻放的文學異彩。
【關(guān)鍵詞】清代;閨秀;疾病詩;生命體驗
中圖分類號:I207.2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5-0221-02
疾病詩,即為文人描寫疾病的詩或者是在疾病中所創(chuàng)作的詩。這里的“疾病”并不是從醫(yī)學的角度探究的概念,而是探究它作為文學意義上的詞語被閨秀文人運用到具體的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情況。由于詩歌記載的泛化性,本文所探討的“疾病”既包括某種具體嚴重的重病,也包括日常身體小恙,甚至包括疾病所表現(xiàn)的癥狀及其所引發(fā)的內(nèi)心情感。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詩歌中開始直接出現(xiàn)疾病意象,蕭綱于《臥疾詩》中以“沈疴類弩影,積弊似河魚。詎逢龍子浴,空嘆楚王菹”[1]描繪自己久病臥床的落寞苦悶。唐代詩歌發(fā)展至鼎盛,題材更趨日常化、生活化,“疾病詩”更為普遍,拿杜甫來說,其詩不乏“多病”“老病”“舊疾”“衰病”等詞。至清代,大量的女性參與到文學活動中來,閨秀文人涉及疾病的詩歌不在少數(shù),據(jù)筆者統(tǒng)計,僅《江南女性別集》中所收錄的疾病詩就有800多首。然而,當“疾病”作為書寫對象或創(chuàng)作動機出現(xiàn)在閨秀作家作品中,她們所表達的主題與男性文人有著明顯的差異,主要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自憐病骨支離甚”——久病不愈的自憐
疾病給人們帶來最直接的傷害就是身體上的痛楚,長年累月的病痛又帶來了心靈上的折磨。杜甫在《登高》中曾言:“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笨梢姵琉怵蠹菜鶐淼挠绊懸呀?jīng)滲透到精神層面。而女性較男性本就有纖弱之質(zhì),再加上身份的區(qū)別,病中的閨秀大多囿于庭院,甚至難出閨房,極少有機會能像杜甫那樣登臺遠眺,她們“瘦骨支離轉(zhuǎn)側(cè)難”,“憔悴減精神”,閨秀作家在意識到身體上這一變化時,對久病不愈的自己心生憐惜。
李心敬的《雜詠》就塑造了一個病于深閨、百無聊賴的寂寞女主人公形象:
井梧一葉報新秋,漫學張衡詠四愁。午夢北窗才半晌,畫簾已掛月如鉤。
欲賦清閨瑣事詩,病馀搦管倦尋思。年來深愧虛中饋,憔悴還憐不自支。
秋雨秋風深閉門,熏籠火熄又黃昏。碧紗窗亂芭蕉影,點點聲聲總斷魂。
滿庭皓月氣蕭森,寂寂湘簾夜漏深。瘦影孤燈披斷簡,一聲冷雁度空林。[2]-646
深秋的蕭索與深深的庭院讓人心生凄涼,病后的憔悴讓詩人懶于吟詩作賦,而伴著病后消瘦身影的只是如鉤鐮月、芭蕉亂影、蕭森月光和冷雁凄凄的鳴叫聲了。面對如此秋景,作者不禁發(fā)出“年來深愧虛中饋,憔悴還憐不自支”的感慨。又王韻梅在《丁亥春病中述感》(其四)中寫道:
春深病又幾分加,聽雨心情問落花。何苦留將根蒂在,年年開作淚生涯。[2]-1116春花的爛漫并不能給詩人帶來寬慰,她把自己的苦楚融入春天的景色中,春天的流逝加深了詩人的痛苦,她覺得自己就如這殘紅一般。最后兩句話一語雙關(guān),既是說落紅留蒂使人傷感,也是說自己因病終日和淚水相伴。
在男性的詩歌中,若說起疾病給身體帶來的煩擾,他們僅會抱怨疼痛或是過度的消瘦,而對于女性來說,容貌上的變化也是她們關(guān)注的重點。因此,清代閨秀在疾病詩中表達因身體憔悴的自憐之情以外,對于因病而衰的容顏也表示了深深的憂慮和嘆惋。這樣的例子俯拾即是:
綠鬢如黃葉,蕭蕭下素秋。生憐鏡里容光改,那得文君賦《白頭》。[2]-95
此首詩為陳素素的《病后理妝見落發(fā)悲泣而賦》。容貌在女性的心中占據(jù)著半壁江山,疾病的負面效應之一就是對女性容貌的摧殘,詩人在病后理妝之時看見落發(fā)而悲泣,對于鏡中病怏的容顏嘆惋憐惜。古言“色衰而愛弛”,詩人在憐惜自己之余,還擔心因容顏不再而失去如意郎君的垂憐。
二、“萬斛愁腸抵海寬”——病中愁緒的排解
“清代婦人之集,超軼前代,數(shù)逾三千”[3],可見清代女性是樂于以詩來表達情感、記錄生活的。疾病詩是閨秀作家基于病中心理所創(chuàng)作的,因而“愁”的意象多與“病”同時出現(xiàn),女性的多愁善感也在病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作品中,閨秀們多以“工愁善病身”自居,淺吟低唱,將愁緒訴諸筆端,真實地刻畫了其病中細膩的心理。
封建社會末期女性活動的范圍受到限制,自明末以來,雖然結(jié)社交游風氣日益濃厚,但閨秀們所結(jié)交對象多為妯娌、姊妹、兄弟、摯友等關(guān)系親密之輩。長于深閨的女詩人們在病中的活動范圍進一步被縮小,單調(diào)枯燥的生活讓閑愁肆虐。歸懋儀的長詩《詠所居室》便是閨秀在病中的生活寫照。詩的開篇就以“地雍難分日月光,安排幾榻費商量”描寫了居住環(huán)境的狹小,接著敘述了閑居歲月的平淡生活,當夜靜之時,詩人不禁感慨“閑愁萬斛若為量”,滿腹的愁思一發(fā)不可收拾,最終以“吟當苦處誰相和,時有蛙聲出破墻”作結(jié),道出了愁緒無解亦無人解的寂寞與悲哀。
又如徐德音在《客中臥病作》寫道:
困臥藜床寂見聞,小樓聽雨思紛紛。延年欲訪安期術(shù),起疾先求枚叔文。豈有詞華同楚客,謾將休咎卜靈氛。藥爐才熟歸鴉噪,幾許閑愁黯暮云。[2]-82
詩人因病臥床,唯有寂寞相伴,窗外的雨聲讓她思緒紛飛,想要求訪修仙之術(shù)擺脫俗事,而眼前只有剛熟的爐藥和聒噪的歸鴉,閑愁悵惘隨昏暗的暮云冉冉而升。
閨秀在詩中抒寫的閑愁實則是日常情緒在病中的放大化表達。除了閨中閑愁外,疾病詩詞中的愁緒還存在著另外一種形式——因病成愁。這種情緒是疾病詩中所特有。如果說上述“愁”是閨秀平淡生活的愁思的話,那么這種“愁”則主要是由于詩人多年受疾病的困擾,積漸而成的愁苦了。袁希謝的《秋宵不寐對影口占》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因病困擾的愁苦,上闋詩寫秋夜不寐時眼前昏暗凄涼的景象,下闋“夢醒秋宵萬慮攢,披衣珍重御新寒。病魔慣與愁為伴,眸子常凝淚不干。宛轉(zhuǎn)自憐惟骨痩,寂寥相對只心酸。若教吹滅殘燈后,孤影還從何處看?”[2]-990則直接用詩歌排解這種無人訴說的苦痛。
三、“浮世寄身原是幻”——對生命意義的探求
男性面對疾病往往是失意的,疾病阻礙了他們追求志向或離家的意愿——無論是求學、經(jīng)商、參軍還是遠游交友皆因疾病耽擱,因而疾病在他們的作品中往往是一種“麻煩”。但對于生活相對閉塞的閨秀作家來說,患病則是一種生命體驗。詩人臥病深閨之時,往往身處幽靜的環(huán)境之中,病中的多愁善感也給她們對生命和生活的思索提供了條件。同時,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女性是相對不受關(guān)注的小眾群體,這使她們不必順承主流思潮,不必以詩言志,可以在符合“禮教”的前提下,寫非主流的情思體驗。這時,“疾病不僅是受難的史詩,而且也是某種形式的自我超越的契機。”[4]江淑則《病懷》就是一首這樣的詩:
蘭因絮果古今同,無限傷心不語中。憔悴早成街恨鳥,聰明本是可憐蟲。累人總為身多病,閱世從知眼太空。嘆息百年猶似寄,何須著意論窮通。[3]-1216
病中詩人的敏感情緒使她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與人生的短暫,而喧囂嘈雜的生活只不過是暫時的寄居,何必在乎功名利祿,何必在乎自己是不是通達世事呢?可以說,這種對人生意義的思索既是病中豐富情緒的體現(xiàn),又是作者的借詩遣懷,正是疾病把詩人的意識帶入到了一種陣發(fā)性的徹悟狀態(tài)中。
這種參悟也使她們豁達與灑脫的心境一覽無余。徐德音的《春暮遣興》有言:
綠陰庭戶春將去,病起深閨一倚樓。點硯飛花初著雨,當窗高竹預迎秋。已知身世原如幻,何必昏朝只坐愁。結(jié)習惟恰詩筆在,欲排溫李學應劉。[2]-195此首詩作于病后,雖值暮春時節(jié),詩人并沒有傳統(tǒng)的傷春愁緒,也沒有因病而愁,反而以豁達的心態(tài)安慰自己不必過于哀愁。
這種健康積極的狀態(tài)和淡然自適的態(tài)度在閨秀疾病詩中并非特例,有時,詩人還會因為對生命意義的領(lǐng)悟而面對疾病坦然自若,如汪端《初冬病中作》(第一)中“煮藥聲中晝掩關(guān),蕭蕭落葉似空山。年來悟得安心法,習靜無如病里閑。” 就敘述了自己冬日患疾時白天也要掩門煮藥,庭院寂靜得如同深山,連葉落的聲音也能聽見,作者卻絲毫不覺寂寞無趣,反而說病中的嫻靜是安心之法,一反常人的“病中生愁”。
四、結(jié)語
生病之時狹窄的生活空間和寧靜的范圍給清代閨秀詩人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契機,病中的情感也成為她們創(chuàng)作靈感的來源,她們表現(xiàn)出女性所獨有的敏感情思,并且將這種情思最大化,或賦閑寫愁,或感慨身世,或思索人生意義。
疾病詩詞中常見的自憐主題和愁緒的排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閨秀的生存狀況,這對女性文化文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她們在病中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是其精神上擺脫男性依附地位、成為獨立意義個體的重要體現(xiàn)。女誡、女德之類的書教導女子不可多言,同時在政治與文學上也缺乏讓清代閨秀文人效仿的女性先例。實際上,如果從性別意義上來說,她們是沒有話語權(quán)的小眾群體,也正是這種尷尬地位,讓她們不必循規(guī)蹈矩,能夠把疾病當作生命體驗的另一維度,通過抒寫得到文學上自我價值的認同。
參考文獻:
[1]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1945.
[2]彭國忠,胡曉明主編.江南女性別集[M].合肥:黃山書社,2008.
[3]胡文楷著.歷代婦女著作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5.
[4](美)桑塔格著.疾病的隱喻[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