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抗抗
有一方名叫磐安的美地,國家生態(tài)縣,藏在金華境內(nèi)的大山皺褶里。因地處浙江中部,被喻為“浙江之心”。磐安與“四”有緣:連接浙中地區(qū)臺、處、婺、越四地四州;也是天臺、括蒼、四明山、仙霞嶺四山發(fā)脈地,舊志稱其為“群山之祖”;還是錢塘江、甌江、靈江、曹娥江四水發(fā)源地,又稱“諸水之源”。重巒疊翠、連綿起伏的群山,環(huán)臂般把磐安護佑在懷里。光陰荏苒歲月流變,任由戰(zhàn)亂和平、窮困富足,磐安自有一種沉穩(wěn)篤定、處變不驚的氣場。陸游絕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即得自磐安。烏石老屋、青山古道,茶樹清溪,悠悠的慢生活,濃濃的人情味——磐石之安,安如磐石,故為磐安。
今年仲春走磐安,撲面而來新鮮的自然氣息、滿眼皆是珍貴的民俗文化遺存。驚喜中恍然明白,并非是磐安躲在山中,而是上天特意把那些稀世的“寶物”和“寶貝”,收納在這個躍動千年不衰的健康“心室”里了。
大盤山林深樹茂水土清凈,山環(huán)水繞深潭飛瀑,成就了磐安這座我國唯一以天然野生藥用植物種質(zhì)資源為重點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qū)及中藥材寶庫?!罢惆宋丁敝械脑仔g、白芍、玄參、浙貝母五味,原產(chǎn)地就在磐安,故有質(zhì)優(yōu)物美“磐五味”之譽。自東晉葛洪在此煉丹種藥助人、南梁蕭統(tǒng)隱居大盤山讀書開辟藥園,史上磐安為江南著名藥谷藥鎮(zhèn)。大盤山博物館即以磐安野生及種植的中藥材為主題而設?!侗静萁?jīng)集注》謂“諸藥所生,皆有境界”。
我于大盤山縹緲云霧中沉吟浮想,猶入仙草靈藥之境,漸得磐安天地之精粹。世上五味酸甜苦辣咸,而“磐五味”卻另有獨創(chuàng):熱辣、酸澀、咸香、甘甜、爽滑…… 品悟“磐五味”之妙,由舌尖入心扉而通暢血脈。
磐五味之一:元胡(火辣民俗匯)
抵達磐安當晚有一場申遺晚會,舞蹈“銅鈿鞭”、民間藝術“龍騰獅躍”、人偶舞蹈“大力士摔跤”、婺劇折子戲、武術、打擊樂“老鼠迎親”……熱熱鬧鬧歡歡喜喜,都是當?shù)卦兜膫鹘y(tǒng)節(jié)目。婺劇高亢、武術矯健、雙人偶摔跤憨拙、龍騰虎躍的表演團隊配合默契,表演者大多是磐安村民,充滿火辣熱爆的激情。其中“藥香江南”“如在”以新創(chuàng)作的歌伴舞形式,深沉地頌揚了磐安藥史和孔氏南宗文化。還有一出單人表演的“烏龜端茶”,在磐安地區(qū)已流傳一百六十多年。一黑衣白鼻頭男子頭戴黑羅帽,腰系白圍裙,腳蹬長筒軟靴出場,踩著音樂鼓點節(jié)奏,主腿下蹲單手托盤,夸張地模仿烏龜?shù)膭幼鳎祛^慢,縮頭快,一進一退一挪一移,動作連貫一氣呵成。前半段表現(xiàn)“烏龜”向客人殷勤端茶獻茶,后半段表現(xiàn)“烏龜”敬茶得賞后的喜悅心情,漆盤中置有雙杯,無論表演者怎樣翻踢旋轉,杯不離盤杯水不灑。表演者用“前踢腿端茶”“后旁踢雙手端茶”“矮踢步交叉跳端茶”“托盤上下翻”等高難度動作,表達喜悅緊張興奮的心情。最后的炫技高潮,“烏龜”高高揚起盤中杯,把茶水倒入自己口中……動作滑稽詼諧惟妙惟肖,充滿生活情趣。令人驚訝的是,那位個頭瘦小的表演者羊榮地,并非專業(yè)演員,而是磐安雙峰鄉(xiāng)村民,自幼得祖輩傳承,勞作之余刻苦練習“龜吸”式呼吸多年,可連續(xù)表演15分鐘大氣不喘,在各地的民俗表演中實屬少見。“烏龜端茶”又稱壽龜奉茶,機智生動,傳遞出人與自然生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景。
磐安的民間絕技和民俗文化精彩紛呈,其中最為獨特的,是一項古老的大型秋祭活動“煉火”,自宋至今已流傳千年。每年八月十五及九月初九夜間舉行,參煉者多則上百人,是祈神驅(qū)鬼的民俗集體舞蹈,具有神秘的地域特色?!盁捇稹庇小疤せ鹕健焙汀瓣J火?!眱煞N,燒紅的木炭堆成八十厘米高的“火山”,煉火的勇士們赤腳赤膊上陣,手持平頭刀沖上火山,將通紅的木炭撥得如同出爐的鋼水一般火星飛濺,人在燃燒的火光中來回跳躍踩踏如履平地,直到把氣勢洶洶的火山踏平……或手持鋼叉沖入火海高歌狂舞,在火場轉圈奔跑吶喊,向火神致敬……
時下正是春季,距秋收還早,我只能閉眼想象“煉火”勇猛狂放壯觀的場景。由“煉火”而知磐安自古民風驃悍豪邁,民俗熱烈火辣。故以“元胡”喻之,其味辛辣,可活血化瘀。
磐五味之二:白芍(酸澀太公樹)
盤峰鄉(xiāng)櫸溪村邊的那棵人稱“太公樹”的古杉,已有八百多歲了,一望便可知那是一棵有來歷的老樹。樹高達十余米,枝葉蒼郁繁茂,如同一件巨大的蓑衣披掛下來。樹干之粗可四人合抱,樹皮呈赭紅色,像一位可依傍的慈祥老爺爺。樹下隔路隔河,就是櫸溪村口那座氣象莊嚴的孔氏家廟及祠堂。圓柱的多個石頭基座,或方或圓或扁或刻花,留下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重修的不同風格。大殿匾額上 “如在”二字孔家先祖真跡和“雙龍戲珠”圖案已斑駁模糊。這座被南宋皇家敕建的婺派南宗孔廟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它坐南朝北,正門面向遙遠的北方。
向北方——因為它來自北方。“太公樹”實則是一株紅豆杉(史上相傳為檜木)。細碎的針葉和搖曳的樹影,默默傳遞出歲月的滄桑。當它還是一株小樹苗的時候,就匆匆離開了它的故土,跟隨宋高宗皇室和護駕的孔家族人倉皇南渡。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開封,徽宗、欽宗二帝被俘掠,北宋告亡。建炎三年(1129),高宗趙構被迫棄城南逃,朝廷指定由孔氏第四十八代孫、大理寺評事孔端躬及其父其伯父等位大夫奉命侍駕。原在曲阜的孔氏家族為避兵亂亦一并舉家南遷,僅留少數(shù)族人看守孔林。孔端躬心知這一去歸期難料,啟程前在孔林親手挖起一株杉樹苗捧于手心,跪于祖宗墓前發(fā)愿:“何地植土生根者,乃吾孔氏新址也。”路上只要稍作停留,他就把樹苗植于土中,起身時挖起帶上。樹苗隨他一路顛簸流離,高宗一行在金兵追擊下出奔到越州(紹興)后,下海登船取道溫州前往婺州??锥斯缸愚o駕欲往衢州與已定居的兄長會合,途經(jīng)磐安盤峰鄉(xiāng)時,其父孔若鈞因長途跋涉勞累過度而罹病,家人只得在櫸溪滯留下來??锥斯褬涿鐣簳r種于燕山腳下,待到辦理完父親的喪事,再去看那棵樹苗時,發(fā)現(xiàn)小樹已然生根發(fā)芽……他長嘆一身:此乃天意也。先祖是要讓他們留在櫸溪傳揚儒學啊。
這棵紅豆杉從此落地磐安燕山腳下,如今已在孔端躬墓前守護了891年,被當?shù)厝俗鸱Q為“太公樹”。當年孔端躬與家人寓居櫸溪后,開辦學堂教育孫鄰,櫸溪成為婺州南孔的儒家文化中心,逐漸繁衍為江南最大的孔氏集居地。磐安人說,紅豆杉就是活著的歷史——它見證了南遷后的孔氏后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仰望高大的太公樹,山風窣窣嗚咽,低垂而細密的葉子上,散發(fā)出一種酸澀寒涼的氣味——這棵來自曲阜的紅豆杉,分明是隨皇家落魄逃亡至此,它見證了北宋朝廷的腐敗、見證了北宋完美的文官制度下不堪一擊的國防國力;見證了北宋絢麗精湛文明掩蓋下怯懦的民族性格;或許,亦是對儒學治國的莫大反諷?
白芍夭夭,灼灼其華。但若以芍根喻之,則性寒苦酸,可平抑肝陽。
磐五味之三:玄參(咸香烏石村)
磐安重重疊疊的山窩里,散落著一個個黑石頭村,在陽光下猶如一件件放大的黑陶制品,閃爍著烏金般的光澤。多年前的火山噴發(fā),給磐安留下了用不盡的黑色玄武巖。據(jù)說剛鑿下的玄武巖質(zhì)地輕巧,吸入空氣后,漸漸變得厚重實沉,密度大、耐久性高。磐安史上多巧匠,用這黑石頭建起一座座黑色城堡。
走進尖山鎮(zhèn)的烏石村,以前叫作管頭村。清一色的黑墻黑瓦,只有門窗是木質(zhì)的。石墻用石頭開采時形成的裂紋一塊塊壘砌起來,不由得驚嘆這無縫鑲嵌的絕技。偶見石縫涂抹了泥漿勾縫,好似一道道花邊,拼出了圖案的華彩美感。黑石墻下狹窄的小路,也是黑石板鋪就,一塊塊泛著黑亮亮的油光,像走在隧道里。想象山里下雪的日子, 白色慢慢滲入了黑色,猶如躲在一頂巨大的白紗蚊帳里。第二天烏石村醒來了,黑油油的頭發(fā)、黛眉黧面、玄衫皂鞋,沉浮在白色的雪霧里,渾身上下散發(fā)著黑石頭剛毅堅韌的氣息。
管頭村每年吸引各地巨量的游客來探訪石屋古道,黑石舊村和村民新建的連排公寓區(qū)合理布局,不會互相擾亂了視線。磐安多美食,新村的民宿三層樓帶陽臺,老村的農(nóng)家樂四季飄香,四梁八柱的烏石老屋終年客來客往。尖山鎮(zhèn)除了旅游還有電子產(chǎn)品加工業(yè),我們?nèi)粘J褂玫母鞣N軟管,一多半出自這里,號稱“一根管子通天下”,銷往全國各地。烏石村今天的日子,就像燒紅的黑炭,紅火旺旺。
走在烏石村的石巷里,與一塊塊一片片年深日久的烏石墻擦肩而過。撫摸苔蘚斑駁、凹凸不平的石面坑縫,感覺那里留有山民昔日貧困的印痕,浸透著村民艱辛勞作的汗水和淚水??嚯y的淚水或是歡樂的淚水都有咸味,烏石也是咸的。世上有鹽,才會讓人擁有抵御苦難的力氣。
玄,黑色也。玄參黑莖,莖似人參,故稱黑參。實亦黑,根甚黑,有微香,俗呼馥草。玄參切片晾曬后,一片片像極了烏石村的黑瓦,其味咸香,可清火解毒。故以玄參喻之。
“磐五味”之四:白術(甘甜古茶場)
玉山古茶場也是磐安一寶,位于磐安玉山鎮(zhèn)馬塘村茶場山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趕茶場”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相傳東晉道士許遜游歷于玉山,見遍山野茶質(zhì)量甚佳而民生困苦,遂留于此地與當?shù)夭柁r(nóng)一同潛心研茶,并派道童四處施茶打開銷路。到了唐代,玉山茶漸成浙東名茶,被稱為“婺州東白”,茶色清澈、茶味甘甜。宋時玉山茶農(nóng)初建茶場廟,將許遜尊為茶神塑像膜拜,清乾隆年間重修,每年開春山民采茶先祭茶神。各地茶商紛紛慕名前來購茶,茶場廟周圍逐漸出現(xiàn)“榷茶”場所,“榷”即商榷,相當于近代的茶葉交易市場,朝廷特設“巡檢司”,派官吏進行茶葉交易管理。至明清時期,玉山茶場形成了“春社”“秋社”兩次大型貿(mào)易集市,相當于廟會,是茶商交易、茶農(nóng)山民進行物資交流集會的綜合性活動?!摆s茶場”同時舉行觀社戲、掛燈籠、迎龍燈、疊羅漢、豎大旗等系列民俗活動,其中農(nóng)歷十月十六的“豎大旗”(亦稱迎大旗)的群眾性競技活動,是磐安傳統(tǒng)民俗的標志性節(jié)目。迎大旗那日,各村派出迎旗隊伍,在廣場上豎起30多米高的旗桿,單旗面積近600平方米,僅一面旗就需用綢300丈,上繪龍虎圖案,每面旗需百十位壯漢共同協(xié)作才能豎起,技術難度相當高。豎旗時刻鑼鼓號令齊鳴人聲鼎沸歡呼雷動,場面十分熱鬧壯觀。磐安史上曾有36面大旗齊聚茶場廟的盛況,旗桿高聳入云,大旗迎風招展,氣勢磅礴。
古茶場亦動亦靜,茶園蔥蘢盤旋的玉山下,小街上的茶神廟、巡檢司的大殿大堂及附設建筑一字橫排開去,可以想象當年春秋兩季此地人流熙攘往來的盛況。特別引起我興趣的,是那座至今保存完好、功能齊全的“榷茶”場。榷茶場整棟建筑為二層環(huán)狀走馬樓,門坊內(nèi)有前廳五間,后堂五間,兩側輔以廂樓各七間。底層為固定或可租用的茶葉攤位,廊柱相隔成茶座,設有桌椅,供每年茶葉評級所用,也是茶商之間品茶斗茶論茶、進行自由交易的場所。二樓設有雅間,供茶商住宿或囤放貨物。最絕的是在一樓天井靠后設有一座戲臺,正對著后堂的“觀眾席”。茶商在此論茶侃價談生意,還可一邊喝茶一邊聽戲看戲,可謂悠哉樂哉。這種集茶葉生產(chǎn)、交易、茶道及修養(yǎng)身心于一體的古茶場遺址,全國獨此一家??梢娫缭诿髑鍟r期,磐安的茶葉生意經(jīng)已然成熟完備,茶可品可道可賞可議,茶在深山有遠親。如今,茶神廟隔壁建有一座“茶文化博物館”,靜靜細說玉山茶史。
婺州東白清清、磐安茶香裊裊、茶人質(zhì)樸聰慧。白術氣味清香,味甘,理肺補脾祛濕,故以白術喻之。
“磐五味”之五:浙貝母(爽潤靈江源)
磐安全縣的森林覆蓋率80.9%,有南方紅豆杉、香果樹、浙江大果樸等國家珍稀保護植物,被譽為“浙中盆景、天然氧吧”。境內(nèi)有多處國家4A級景區(qū),百杖潭、夾溪十八渦、水下孔、舞龍峽、金雞巖、風崖谷、沙溪玫瑰莊園、云山旅游度假區(qū)等數(shù)十個景點,是專為疲憊的今人預留的休閑度假之地。
靈江源森林公園位于磐安盤峰鄉(xiāng),海拔800米,負氧離子常年穩(wěn)定在每立方米2萬個以上。一路溯溪上山,穿峽谷棧道、望懸壁險峰、低頭拾野果、抬頭聞鳥鳴。偶爾可見山谷里的原生態(tài)古村落及古窯舊址,靜謐安寧有若世外桃源。
靈江源最絕最美的風景,是山頂最陡處,連接兩座峽谷之間的透明玻璃長橋。橋長365米,橋面寬2.9米,地面垂直高度189米,可謂華東第一高空玻璃橋,也稱玻璃懸廊。懸廊始建于2013年,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者張偉斌團隊,懷揣“凌空飛渡、云中漫步”的美麗夢想,斥資規(guī)劃建造這座絕壁天塹。2018年春節(jié),玻璃橋正式開通,一時火爆異常,達到日近萬人流量。磐安人從未如此居高臨下地觀賞自己的綠色家園——曾經(jīng)難以跨越的重重大山,竟然被輕而易舉“踩”在腳下。
我興沖沖走上玻璃懸廊。一腳踏上玻璃橋面,頓時感覺騰云駕霧如臨萬丈深淵。橋面明明是有玻璃的,卻感覺身體飄起來,如同行走在空氣里;雙腳分明踩在橋面上,卻覺得玻璃隨時會破碎,即刻要墜落下去;橋兩側分明安裝著堅固的不銹鋼護欄和扶手,仍然好似無處可依。懸廊懸空懸置懸心,高處不勝寒。挪移短短幾十米,竟然走出一身汗??偹愕竭_一個相對安全的拐角,定神眺望放眼極目,才見滿目青山疊翠,浮云恬淡天空遼遠。細細的盤山路蜿蜒而上,峽谷中隱約可見銀鏈般的飛瀑……清涼爽滑的山風吹過,深呼吸、吐納、放松、再呼吸……心肺被負氧離子洗滌得干凈清新。那一刻山風在我耳邊窸窣低語:人無法跨越的障礙是原生于內(nèi)心的恐懼,人最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浙貝母呈扁球狀,不同于川貝止咳化痰,而有潤肺軟堅、開郁散結之功效。恰如靈江源的玻璃懸廊,給人們爽潤的體驗、驚險的刺激和心理挑戰(zhàn)。
靈江源,一味飽滿結實、潤肺散結的浙貝母。
遙望群山遠處,山坳里的一座座鄉(xiāng)鎮(zhèn),還有藥材之鄉(xiāng)、香菇之鄉(xiāng)、香榧之鄉(xiāng)、生態(tài)龍井之鄉(xiāng)、舞龍之鄉(xiāng)美稱——又是一個“磐五味”。安心安神安身安全安居的今日磐安,也是一粒亮晶晶紅艷艷、五味俱全的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