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畫家顧閎中的作品。與南唐后主李煜面和心不和,為了查明韓熙載的忠心,李煜特地派顧閎中去暗地里觀察韓熙載的活動,且如實畫出。韓熙載為了避免李煜的猜疑,刻意給人營造出一種不問世事,沉湎于歌舞的夜生活,好讓人放松對他的警惕。南唐后主李煜看過顧閎中畫的這幅長卷以后就暫時放過了韓熙載等人。這幅畫是一幅寫實性繪畫,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一切,單就從這幅畫中的服飾來看,畫中人物的服飾都不同于唐代和宋代,所以在研究這一時期的服飾時,《韓熙載夜宴圖》無疑是一幅非常重要的作品。
關鍵詞:《韓熙載夜宴圖》;五代;服飾
一、背景
中國歷史悠久,在古代的服飾文化中,不同的朝代有著其獨一無二的服飾特點以及不同的文化格調。華麗的唐代服飾和嚴謹的宋代服飾有很多文章進行描寫,但在歷史上只存在了五十余年的五代十國卻很少有文章來進行描寫。僅從唐代到宋代,服飾就從華麗轉變到嚴謹,這種巨大轉變的轉折點無疑就是夾在中間的五代十國。
《韓熙載夜宴圖》每個部分中有許多構思巧妙的地方,就比如五個部分分別用屏風或床榻巧妙地隔開等,這體現了顧閎中驚人的觀察力和超于常人的表現力。整幅畫卷中一共有49個神態(tài)各異的人物(女子21人,男子28人),畫中有部分人物會重復出現,雖然有相同人物,但是每一個相同或不同的人物又個性突出,神情描繪非常自然。
《韓熙載夜宴圖》整個畫面線條流暢,色彩柔和而且富有層次感,筆墨的運用在不同的物體上有不同的變化。畫中人物服飾整體色調淡雅,畫中女子穿著整齊,整齊的窄袖、飄逸的長裙;而男子身著墨綠盤領長袍衫,這種服飾風格的形成和審美取向相關。
二、《韓熙載夜宴圖》中女子的服飾
五代時期服飾有一定的特點并且與具有鮮明特色的唐代的服飾特點有著明顯地不同,五代時期女子姿態(tài)瘦長,不像唐朝女子那么圓潤;唐朝的束裙高度在腋下,到了五代時期,束裙的高度從腋下落到腰間;裙帶比唐代時較長,披帛也比唐朝時期瘦長一些??梢哉f這是五代女子姿態(tài)和服飾的審美特征。
圖中的女子有奏樂者、有舞女、有侍女,其服飾特點是:頭上有發(fā)飾,上半身穿窄袖的短襦衫,肩部披著披帛,下半身死拖地的長襦群,腰間用絲帶系束;服飾顏色以淡紅、淡綠為主,色彩清秀淡雅。我們可以從畫中人物出現的次數和人物所穿的服飾發(fā)現,侍女的身份重于舞者的身份。
《韓熙載夜宴圖》女子形象的服飾主要分為兩種:
一種是上半身是短襦,肩部披帛,下半身是小簇的長裙。畫面中清吹部分的樂伎,聽樂部分屏風后面的女子,彈胡琴的女子,更衣歇息部分抱著琵琶和笛子的女子,榻上的女子,曲終人散部分的四個女子都是穿著這種服飾。畫中還有婦女只穿上襦和長裙,沒有披帛,這應該是同一種服裝形制。
另一種服飾是圓領窄袖的長衫,腰間有用來固定的小腰裙,有的長衫上有精致的花紋,有的沒有花紋是純色的。這類服飾來自那些為表演者喝彩的女子,托盤女子,以及站在韓熙載旁邊執(zhí)扇的女子。
三、《韓熙載夜宴圖》中男子的服飾
五代時期的男子官服朝上延續(xù)了唐代的服飾制度向下開啟了宋代服飾制度,在唐與宋之間的五代服飾有一些變化,其中主要以幞頭褙子這一類的變化比較明顯。
(一)關于幞頭
幞頭,用布來裹著頭發(fā),我們可以說它是替代官帽用來約束頭發(fā)的頭巾。最開始是由民間的包頭布開始演變,后來慢慢演變成了有固定骨架的帽子造型。幞頭的在歷史上的發(fā)展經歷了上千年,一直到明末清初。畫中除了觀舞部分的僧人以外的所有男子都戴著幞頭。但是韓熙載戴著的是一種獨特的高筒紗帽,這種高通紗帽是五代時期流傳下來的一種冠式,后來宋代的文人也常見戴。
在幞頭的發(fā)展歷史上,分有軟腳與硬腳。幞頭腳開始稱軟腳幞頭,就是帽子后面垂有兩根帶子,后來垂在帽子后面的帶子,也就是上面所說的軟腳加長了,可以打結作為一種裝飾,把它稱為長腳羅幞頭,再后來在帽子后面所垂的兩腳的邊上用銅絲或鐵絲作為骨架,把紙或絹襯在骨架上,這類幞頭腳比較硬,能夠隨意變換形態(tài),所以把這種幞頭稱為蹺腳幞頭。這種蹺腳幞頭在五代時期廣泛流行。宋代開始流行直角幞頭。這幅圖中,除了韓熙載以外,貴賓、弟子和其他人都穿著正式制服,他們戴的幞頭就是這種蹺腳幞頭。畫中沒有一個人的穿著與宋朝時的官服相匹配,也沒有直角幞頭,所以很顯然幞頭的樣子不是宋朝時期幞頭的樣子。
(二)關于褙子
褙子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它是將織物粘貼在一起,來達到所需要的硬度和厚度。中國畫的裝裱也有覆褙的做法。
《韓熙載夜宴圖》中清吹部分的韓熙載身上穿著一件白衫盤著腿坐在椅子上,正在與一位侍女說話。因為白衫看起來不像有一定厚度的褙子,更像一件白色的汗衫,只有在大家都休息的時候,且只有晚輩,仆人們在場時韓熙載才穿,看起來較為舒適隨意,但是當狀元郎粲在場時就不會是這樣的穿著。
參考文獻:
[1]岳仁譯注.宣和畫譜(宋)[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
社,1999:151.
[2]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
社,2007:396-397.
作者簡介:李維寧,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