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峰 周博
1.長春中車軌道車輛有限公司 吉林長春 130052
2.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吉林長春 130052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種由智能機器與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tǒng),它在制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的取代人在制造過程中的腦體勞動。2015年中國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工業(yè)化和信息化融合發(fā)展,實現(xiàn)制造業(yè)強國的目標。其包含的五項重大工程的核心是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面向的重點領域涵蓋了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制造[1]。
我國當前在軌運行的鐵路客車車輛是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yè)在前二三十年間發(fā)展過程中累計的傳統(tǒng)客車,由于設計標準統(tǒng)一(TJ/CL451鐵路客車車體系統(tǒng)暫行技術規(guī)范),具有外形、結構近似尺寸型式基本統(tǒng)一的特點。
鑒于鐵路客車結構復雜程度較高,且檢修、制造勞動密集、工藝流程復雜,單輛客車包含部件數以萬計,檢修主流水線可分為37個工序及部件分支流水線40條。僅憑人力操作存在勞動強度大、生產率低、施工安全差等缺點,急需進行信息化、智能化。本文僅選取部分勞動密集便于應用機器人應用的工序進行探討。
鐵路客車車輛維修工廠、段修車間在實際工作中,車輛鋼結構主體檢修流程可歸為:
開工→拆解→涂層去除→底漆→車體檢修→中涂→面漆→組裝→落成→交檢
劃線→切割→底漆→測量→鉚工→焊接→修磨→矯正→二次底漆
防護→打磨→一遍膩子→二遍膩子→三四遍膩子→噴涂中間層→打磨→水磨→一遍面漆→修補→二遍水磨→二遍面漆→分色→罩光噴涂→車外標記
機器人在焊接領域大量應用,經多年發(fā)展已形成軌道式焊接機器人、管道焊接機器人、柔性軌道焊接機器人、無導軌全位置焊接機器人、水下焊接機器人、馬鞍焊割機器人等種類繁多的應用產品。配和初始點尋位、電弧跟蹤、CCD影像視覺跟蹤等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機器人的柔性,應用范圍逐年擴大。在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制造工廠中大量使用并形成自動焊接生產線。
涂裝是一種通過噴槍或霧化器,借助壓力或離心力,將涂料分散成均勻而細微的霧滴,涂布于被涂物體表面的施工方式[2]。包括空氣噴涂、靜電噴涂、電泳噴涂、浸涂、刷涂、輥涂等施工方法。機器人涂裝因其效率高、適應性強、危害小,節(jié)省油漆等優(yōu)點,已經成為涂裝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2016年至2017年我國涂裝機器人市場銷量從0.45萬臺猛增至1.9萬臺,預計2020年市場銷量有望超過4萬臺。主要應用在玩具、陶瓷、汽車制造等行業(yè)。
鐵路客車車輛本身構造長度達到26.5米,高度為4.5米,需對機器人設備進行適度改造,采取大臂展構架及導軌座延長機器人的作業(yè)范圍或將客車車輛加以牽引移位,擴展作業(yè)面后在焊接和噴涂方面現(xiàn)有的工業(yè)機器人可直接應用。
當前車輛檢修行業(yè)在車體組成或檢修后由于焊接、表面拋丸、疲勞、等原因產生的形變,大多采取火焰矯正、錘擊、機械頂壓等方法由人工操作進行矯正,其中對板材平面的矯正利用鋼材冷淬收縮原理,施工周期長,動作重復率高。采取工業(yè)機器人操作僅需加入平面度判定程序,配合火焰或電磁加熱裝置即可替代人工。
客車表面涂裝與汽車涂裝區(qū)別主要集中在中涂工序。鐵路客車由于車身采取拼裝焊接方式產生,不同于汽車的模壓焊接,其表面公差遠大于汽車,在中涂工序需多次施工反復打磨直至平面度小于2-3毫米/平方米,方可進行面漆涂裝,當前采取人工刮涂快干膩子后人工修磨方式進行,過程中揚塵嚴重對操作者危害極大。對現(xiàn)有涂裝或涂膠機器人適度改裝,變更中涂介質后替代人工,可突破施工班次限制并減少對人員的危害[3]。
綜合上述,伴隨智能制造技術的發(fā)展,工業(yè)機器人在各個行業(yè)已經得到極大的應用拓展,其應用前景廣闊,技術逐漸普及化,而鐵路客車造修行業(yè)僅在焊接和物流方面進行了少量應用嘗試,作為從事多年鐵路客車車輛維修的從業(yè)者,對系統(tǒng)內勞動密集、職業(yè)危害大的部分工種工序,推薦盡早采取機器人替代人工,提升鐵路客車工廠的自動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