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不同版本的大學排行榜“掐架”激烈的問題,一些高校校長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排名不是洪水猛獸,但是你要正視它,將它看成是學校運行狀況的分析參考,學校自己要有定力,不能被它所左右”“對層出不窮的大學排名,不能不看也不能全看”。
近年來,國內(nèi)外各類高校排行榜此起彼伏,我國內(nèi)地高校在國外高校排行榜上排名頗有斬獲,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我國高等教育實力的進步。但令人眼花繚亂的各類排行榜也引發(fā)了各界的爭議。比如,上海軟科正式發(fā)布“2019年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東華理工大學位列第485名,而在“2019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中,該校位居第310名,兩個排名榜的差距高達175名。為此,東華理工稱上海軟科發(fā)布的“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行榜”中關于該校的數(shù)據(jù)嚴重失實,損害了該校的辦學聲譽。雙方你來我往,互懟了一番。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在2018年教育三十人論壇年會上,則將大學排名的風險概括為:不嚴肅、不科學、不可信,他直言“大學排名評價大有成為辦學方向‘指揮棒的風險,影響著中國大學的發(fā)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各類排行榜不是給高校看的,而是給社會公眾看的,高校的排名直接影響社會公眾對高校的評價,直接影響學生求學的選擇,也影響畢業(yè)生的就業(yè)。高校負責人面對排行榜單不可能無動于衷,不可能不在意。
從高校評價以及學科評價的角度來講,排行榜雖然不是絕對科學的指標,無法全面反映大學的全部。但它又的確可以反映短時間內(nèi)高?;蛘邔W科的發(fā)展成果。高校可以借此來檢視自身發(fā)展,查找差距和不足,找到發(fā)展的方向。
要高校在各類排行榜中保持定力殊非易事,公眾的關注、學生的期待、教育行政部門的考核都給高校施加了壓力,但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流大學,必須要有一流的定力,要有不為排行遮住望眼的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