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河勇│文
浙江義烏市后宅街道下金村,322008
在日常飼養(yǎng)管理中,從強群中抽調子脾,增補弱群;或者用弱群的卵蟲脾,替換強群中的老熟子脾,這種調出、交換子脾的現(xiàn)象,在養(yǎng)蜂生產中,是件十分平常且見效快的“劫富濟貧”的方法。但是,若處置不當,時機把握不好的話,會顧此失彼,甚至是得不償失。抽一框子,垮一群蜂。
2018年夏末秋初,付蜂友蜂場,在胡蜂的騷擾下,同時飛逃了幾個弱群。在遷逃過程中,蜜蜂于空中自然混合,結團于屋檐下,雖然說是多個弱群自然合并,可是由于天氣過于悶熱,經過相互斗殺后,混合蜂團還是不太大。他花了很大功夫才收回蜂團。由于當時氣溫高且干旱,導致蜜源嚴重稀缺,他擔心收捕后的蜂團,沒有一丁點子脾作基礎,如果讓其“白手起家”的話,將很難越過漫長的夏秋困難時期。即使能勉強度過夏秋之際,但群勢過弱也很難發(fā)展壯大。于是,他查遍了全場蜂群后,也沒發(fā)現(xiàn)有很多密實子脾的強群。未囚王的蜂群有很多蜂王相繼停產,于是就勉強從一個強群中抽出唯一的一個卵圈密實且大一些的子脾,抖蜂后補入剛收回的蜂群內。次日查看,加入子脾的收回蜂群情緒安穩(wěn),出勤正常,沒有飛逃的跡象。日后發(fā)展也很正常,可算是補入了1框子脾,救活了1個逃群。
可是,顧此失彼,糟糕的是:當初被抽調出1框子脾的強群,到秋后群勢越來越弱,衰弱得特別快,只剩2框多點的蜂量了,約合6500只工蜂量。這讓付蜂友很納悶,用微信問我原因,起初我認為也許是蜂病緣故,就去現(xiàn)場仔細查看蜂況,但排除了蜂病原因,也排除農藥中毒因素。
經一番問詢,付蜂友陳述了該蜂群曾經調出過1框子脾的詳細經過,問題就很清晰了。乍一看,所剩的工蜂體色暗黑,可見已經都是老齡工蜂。提脾細看,蜂王還健在,只見中間脾的中央部分稀疏地育有少量插花子脾,即卵、幼蟲和蛹相間混雜。這顯然是由于干旱和連續(xù)高溫,導致原本產績優(yōu)良蜂王少產或絕產的現(xiàn)象。一般氣溫高于35℃時,很多蜂王都會停產。事實上,即使酷暑天氣,優(yōu)秀的新蜂王不少產卵,但由于高溫缺蜜,幼蟲的育成率很低,通常是育出插花很嚴重的子脾。
綜上所述,當初被抽調出去的那框密實子脾,原本是該蜂群“后繼接班新蜂”,那1框子脾可育出的幼蜂數(shù)量,除去巢脾上部的儲蜜區(qū)和中部少量的儲粉區(qū)域外,大約出房5000多只工蜂,約2個滿框的蜂量。就是因為當初這框子脾一調出,該蜂群就相當于秋后少了2框新蜂量的補充,是一個多么可觀的數(shù)字??!爾后由于持續(xù)的缺蜜高溫,蜂王產卵量減少或停產,蜂群再也無力孵育出如此密實且大面積的子脾,近乎于青黃不接,后繼無蜂的狀態(tài)。而新蜂的哺育能力明顯高于老齡蜂,不難理解,所剩的老齡工蜂群插花子嚴重和群勢衰弱很快。因此,在平時調換子脾時,要慎重行之,尤其是在夏秋高溫缺蜜時期,更需綜合考慮,權衡利弊而后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