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軍
一
依舊例,除夕,是去墳上接“老祖宗們”回家過年的日子。往年,確切地說,是父親在世時,每每都是他一大早備下去墳上的紙錢和供品,再帶上一瓶“漿水”,裝上一袋煙,慢悠悠地點上,然后,喚一聲:“走”,看也不看我一眼,就頭也不回地出了門。我一溜小跑,跟在他身后,心里莫名地咚咚咚直跳……
到了墳上,父親并不急于擺供點紙,而是就地坐下來,再慢慢點上一袋煙,對著爺爺?shù)膲烆^,自言自語地說:“爹,來,咱爺倆先抽上一口?!备赣H不緊不慢地吸著,裊裊婷婷盤旋而起的煙霧中,父親一臉沉靜……吸完了,父親把煙鍋子在鞋底上“啪、啪、啪”地磕了又磕,才抬起頭,像是才看到我一樣,說:“擺上。”
我把供品一一擺到供桌上,剛一轉(zhuǎn)身,父親已然跪到地上,頭,深深地磕了下去,一個、兩個、三個……“爹,咱回家過年呀,我和你孫子接你來了……”
2004年,父親罹患肺癌,當(dāng)年去世。父親去世三年后,97歲的奶奶壽終正寢,無疾而終。再六年后,一生清苦、歷經(jīng)坎坷的母親在我懷里永遠(yuǎn)地閉上了眼睛。
親人們相繼離世,讓我見過了太多的生離死別。古人說三十而立,可在我,“立”的概念,其實是從父親去世后,才在我心里真正的“立”起來。父親去世當(dāng)年的除夕,我一個人去墳上接他和爺爺回家,第一次以男人的姿態(tài),鄭重地磕了頭,沒有讓自己掉一滴眼淚。作為家里唯一的男人,我知道,自己從此不能再流淚。之后,每年的除夕,接“老祖宗們”回家過年,就成了我生命中最最重要的儀式。
今天,除夕,如約而至,對親人的思念,亦如雨后的小草,一個勁兒地瘋長……一早,我的心就有點急慌慌的,把女兒從被窩里喊起來。我知道,老祖宗們的一些東西,是需要傳承的。我要像當(dāng)年父親帶我一樣,帶著女兒去接親人們回家過年。
按照“前有照,后有靠”的講究和說法,祖墳的“靠山”西華蓋山顯得很正。這座西華蓋山,對于我家的意義,絕不僅僅限于“陰宅”這點福祉,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早已超越了人與自然的層面,成了我們家的山神,與我們血脈相連、息息相通……父親,對這座山的熟悉程度,絲毫不亞于熟悉他自己。
兒時家貧,沒什么進(jìn)項,這座山,以它的寬厚和豐饒,滋養(yǎng)了我們雖說貧困卻不乏溫暖的生活。春天,陽光和煦,萬物吐綠,二月蘭,已提前悄然開放,這是圈里的小豬仔最喜歡的飯食。每天放學(xué),我都會背上小筐,抄近路,進(jìn)山挖上一筐回來?;被ê陀苠X綻開時,母親就是不吃飯,也要急著趕著、盡可能地多捋一些回來。她知道,這個時令,家家戶戶的米缸差不多都快見底兒了,晚會兒進(jìn)山,怕是就只剩下枝枝條條了。到家后,母親把這些寶貝,細(xì)細(xì)地?fù)窳?,洗凈,摻上少得可憐的一點點玉米面,變著花樣做些“榆錢疙瘩”或“槐花坨子”,鑿上一點蒜泥,用筷子蘸上兩滴香油,在青黃不接的春季,就是家里最好的飯食了。夏天,雨露充盈,百草豐茂。父親,除去在地里侍弄他的莊稼,就是去山上割草,背回來用鍘刀鍘了,墊到豬圈里,覆上土。圈里的豬,雖說瘦,吃的差,但每天的拉拉撒撒還是少不了的。這些糞尿混到土里,到了來年春天,就是最好的土肥了。從秋天開始,父親天天上山,去割荊條和柴禾。那些荊條,被父親一捆捆背下山來,放到北易水河里漚上一段日子,撈出來,稍事一曬,就可以用來編各式各樣的背筐、籃子和果筐了。這些寶貝,一部分賣了換錢,還有相當(dāng)一部分,只要是親朋好友或街坊四鄰開了口,父親從沒拒絕過任何人,一律拱手相送。為此,母親當(dāng)初沒少埋怨父親大手大腳,用她的話說叫“窮大方”,父親只一句就把母親打發(fā)了,“頭發(fā)長,見識短,人家朝咱要,是看得起咱,情分,花多少錢能買來?”
多年以后的今天,我站在父母親的墳前,眺望對面的華蓋山,它依然靜靜地矗立在那里,不增不減,不悲不喜……此刻,陽光正好,天空正藍(lán),冬日已漸溫柔的山風(fēng),撫過我的臉。遠(yuǎn)處茂密的山草,在風(fēng)中歡快地?fù)u曳。草叢中,似乎有個老人,帶著一個少年,陽光灑在他們的背上,泛起萬道金光,那是多年以前的父親和我么?
現(xiàn)在,我像父親當(dāng)年那樣,跪在墳前,點燃了紙錢?;鸸庵?,我仿佛看到了父母雙親慈祥的笑容。女兒,隨我跪了下去,她鄭重地磕頭的方式,讓我想起父親去世時,年僅8歲的她,那么小小的一個人兒,當(dāng)著全村父老鄉(xiāng)親的面,滿懷悲痛,眼含熱淚,一身重孝,在爺爺靈前完成了“四磕八拜”……
回到家,我裁好了紅紙,拿出了筆墨,屏氣凝神,一筆一畫,寫下了“供奉靳門三代之靈位”和一個大大的“?!弊帧N也幌矚g大街上買的那種印刷品,流水線上的出產(chǎn),怎能載得動我的思念?我近乎執(zhí)拗地認(rèn)為,唯有這樣,“老祖宗們”才會在家里吃得飽,睡得香。也唯有這樣,我心里才能踏實。我想,現(xiàn)在,當(dāng)我寫下這些話的時候,他們一定在旁邊笑吟吟地看著我,一如當(dāng)年求學(xué)時的無數(shù)個晚上,我坐在昏黃的燈下讀書,父親默默地坐在一旁,慢條斯理地抽他的煙,母親則拿了針線,在燈下陪我到深夜……
二
今年的縣城,因為煙花禁放,相較往年,少了些喧鬧,年味兒就此也淡了許多。其實,說起來,要論年味兒,還真比不了鄉(xiāng)下的老家。想想那個時候,眼巴巴守著一口熱鍋,我的熱情空前高漲,不停地給奶奶幫忙添柴加火,就是為了那碗在鍋底上鏟下來的“豆腐網(wǎng)”,放上蔥花,拌上醋,狼吞虎咽,吃得滿臉冒汗,完全沒了吃相……年糕么,蒸起來要費些周折,開鍋后,看著母親把糕面一層一層均勻地撒在籠屜上,鍋里的熱氣,一層一層氤氳開來……熱騰騰的霧氣中,母親雙手一邊均勻地撒著糕面,一邊把為數(shù)不多的幾顆棗兒,恰到好處地摁在上面,這滿鍋的年糕,一下子就生動起來。最歡喜的是晚上,燒了半天的土坯大炕,熱熱乎乎地燙著我的屁股和小腰,那叫一個舒服。要是趕上灌香腸,那就更美氣了。我會從頭到尾,小心侍候著奶奶的每一道工序,特別是從一開始,經(jīng)常積極主動地承擔(dān)了清洗豬腸子的“臟活兒”,即便是豬糞膩糊在手上也樂此不疲。因為,我知道,差不多倆小時后,我就可以聞到彌漫整個屋子的香味兒了。有時,心里還暗暗地冒出點兒小壞水兒,盼望著哪截腸子煮破了腸衣,那樣的話,一轉(zhuǎn)眼,這截美味兒就會心安理得地跑到我早已放在鍋邊等了仿佛一個世紀(jì)的搪瓷小碗里……是的,心安理得,作為奶奶唯一的孫子,用她老人家的話說,她就是“吃個虱子也得給我掰條腿”。作為能享受這個極品待遇的孫子,我不吃,誰吃?后來,當(dāng)我為人夫,為人父,每念及此,都令我羞愧難當(dāng)。兩個姐姐,那個時候,一年也吃不上什么好飯食,在年底這些難得一見的美味兒面前,為了我這個不懂事的弟弟,內(nèi)心經(jīng)歷了怎樣的熬煎,我不得而知,更無法想象。至于母親,她完全用了另外一種方式給了我更大的安心——所有我愛吃的,她一律說:“我不愛吃,你吃吧?!?/p>
印象中,父親去世以前,母親是有很多東西不愛吃的,這些她“不愛吃”的東西,在小時候,差不多都是我稀罕的寶貝。她用她近乎決絕的方式,曾讓不諳世事的我一度相信,她是真的“不愛吃”?,F(xiàn)在,母親去世已經(jīng)六年,每每想起,我依然臊得不行。
剛剛“分田單干”那年除夕,父親突發(fā)感慨,說,“三年困難時期”,他有段日子,丁點兒糧食也見不著了,最后沒辦法,把玉米芯用白灰泡了吃,幾天后,在腸子里打了結(jié),肚子疼得滿地打滾兒……父親這樣說時,我的眼前依然是模糊的,缺乏一些具象的實證。每向母親問起,她總說,都是“早先兒”老掉牙的事兒了,想它干嘛?再說,也不是光咱們困難,大隊長在喇叭里都喊了多少回了,毛主席都和咱一塊兒扛呢,他老人家,連最愛吃的紅燒肉也舍不得吃一口了。大隊長還說了, 上上下下一條心,黃土也能變成金。你們瞧,那時候再困難,不也挺過來了?日子,得一天天過,咱圖的,就是個踏實。這樣說著時,母親把我們落在桌子上的飯粒兒捏起來,抿到嘴里,她用她的慈愛,給了我們無言的批評。
“分田單干”以后,糧食,基本夠吃了。但那時的除夕,沒有電視,更沒有春晚。除夕晚上,母親會早早地和好了面,弄好了餡,我和兩個姐姐圍在桌前,幫奶奶和母親包餃子。母親說,大年夜的餃子,不能包完,剩下面了來年有被子蓋,剩下餡了來年有糧食吃。我和姐姐們都對缺糧少衣,有著深深的恐懼。母親這種樸素的說法,給了我們莫大的精神安慰。有衣穿,有飯吃,就是母親那時最迫切的愿望。那時的老屋,還是泥地,原本就經(jīng)常有老鼠光臨。年前這些天,滿屋飄香,老鼠們更是犯了紅眼病,天天吱吱叫著也要過過年,那只老貓的胃口也被吊起來了,一天到頭,“喵——喵——”地抗議,母親假裝生氣,嚇唬它幾句,最后還是把自己碗里最好的吃食撥出來,喂它,邊喂邊說:“你這個老滑頭,放著老鼠不逮,光想吃現(xiàn)成的……”末了兒又加一句:“哎,它也得過年吶?!蹦菢诱f著時,母親滿眼慈愛,像是在說她的孩子。
三
我知道,母親的日子,過得其實并不踏實。那時候,糧食雖然夠吃,但是兜里的錢依然緊張。姐姐差2分沒考上大學(xué),依她的心思,肯定特別想去復(fù)讀,可是現(xiàn)實擊碎了她最終的夢想。當(dāng)她收拾行囊,回到家時,我完全能想到母親充滿愧疚的無奈。當(dāng)時,我馬上要讀初中,家里僅有的收成,不足以支撐我倆的學(xué)習(xí)開銷。父親母親,只能痛下決心,把機會留給了我。當(dāng)初,我因為少不更事,成績一路下滑,不得不轉(zhuǎn)學(xué)留級做了插班生時,才突然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我原來是個最大的混蛋,我把我自己,差一點,就活成了一個笑話。之后,我開始晨鐘暮鼓,發(fā)憤讀書……自始至終,母親,都以她的慈愛和寬和,包容了我所有的孟浪。即便,在我留級復(fù)讀最最沉重的日子里,一到除夕,她便買了大張大張的紅紙,剪了最最漂亮的窗花,說:“媽使得慌,你幫我貼上去吧?!蹦赣H沒上過一天學(xué),卻極富藝術(shù)天分,她隨便拿一個鞋墊,即興起筆畫上的月季花和蘭花,線條優(yōu)美流暢、層次分明、活靈活現(xiàn),回回都是街坊四鄰大姑大嬸們的典藏。而她剪出的窗花,圖案精美,寓意吉祥,簡直就是花鳥蟲魚的天堂。
現(xiàn)在,除夕的鐘聲已經(jīng)敲響,窗外煙花怒放,炮聲禁而不止,我零星地寫下這些文字,來紀(jì)念父母雙親。我終于明白,當(dāng)初母親,讓我替她貼窗花,哪里是真讓我替她貼窗花,她讓我貼的,分明是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母親,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訴我,有媽在,家就在,有媽在,希望就在。
當(dāng)初,父親去世后,母親一個人守在老屋,陪伴她的,只有幾只雞和一只貓、一只狗。我心痛于母親的孤寂,經(jīng)常去看看她。母親去世后,我卻一個字也沒敢寫過。我怕那些過往,會讓自己痛徹心扉,那樣的話,定會讓母親的在天之靈有太多的牽掛。六年過去了,今天,我之所以第一次能夠平靜地述說這些過往,是因為某一天,我偶然看到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中的一句話:“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當(dāng)初,我乍一看到這句話時,不知為何,“嘩——”地,眼淚登時就下來了——我知道,這淚,是那種放下一切執(zhí)念之后,通達(dá)而開心的淚水。
母親走了,父親從此不再孤單。在他們的上首,爺爺奶奶已經(jīng)住了有些年頭?,F(xiàn)在,他們重新團聚,以另一種方式,在另一個世界,開始了另一種全新的生活。父親有次托夢給我,見了面,只說了兩句話,都很短,第一句是:“我不干了”,第二句是:“我們到了上?!?。那次的夢境,歷經(jīng)多年,我依然歷歷在目,因為我打心眼兒里替他老人家高興——辛苦操勞了一輩子的父親,現(xiàn)在終于“不干了”,他帶著家人,到了那個他們生前從未去過的大大的城市——上海。
“今夕定何夕,今夕歲還除”。現(xiàn)在,夜色深沉,萬籟無聲,放煙花的人都睡了,這突然的安靜使我驚懼,進(jìn)而沉思,一些沉浮在歲月里的暖意漸漸把我圍攏,就好像,母親就在我身邊,看著我,像菩薩一樣——拈花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