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國 王丹 史紅姝
摘 要:用氣墊導軌和光電門來替代打點計時器和紙帶等,既提高了實驗的準確性,也提高了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興趣.在尋找速度變化和功之間的關系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水平.中學物理實驗是發(fā)展學生科學思維水平的重要載體,物理教師在這方面可以探索研究的空間還很大.
關鍵詞:功與速度變化;探究;科學思維
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對“科學思維”進行了界定,并把科學思維分為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和質疑創(chuàng)新等要素,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不能僅僅著眼于“雙基”教育,更要關注基于經(jīng)驗事實建構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關注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方法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具體運用,關注學生能否基于事實證據(jù)和科學推理對不同觀點和結論提出質疑和批判.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教學占據(jù)了極其重要的地位.物理實驗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復雜抽象的物理概念與知識,還能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把生活實際抽象成物理模型,學會科學探究,鍛煉學生科學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實驗教學是一個值得利用與研究的途徑.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雖然實驗對實現(xiàn)多方面的目標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此斷定實驗對實現(xiàn)所有目標都是高效的顯然是不合理的.高中物理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存在著用自己以往的知識和經(jīng)驗解釋實驗現(xiàn)象,反而強化了他們的原有認知的現(xiàn)象.如何利用實驗培養(yǎng)科學思維,實驗中可以培養(yǎng)哪些要素,尚需要我們進行探索.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實驗位于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6節(jié),在第4節(jié)和第5節(jié)中,分別探討的是功和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關系,從整章的安排來看,從本節(jié)課開始,將要研究和討論功和動能之間的關系,本節(jié)課是動能定理得出的實驗基礎,是對功能關系進行再討論的前奏.
教材中推薦的實驗器材是小車、木板、打點計時器等,如圖1所示.首先,因為用到的器材與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器材相同,導致學生缺乏新奇感,探究的熱情不足.其次,對紙帶進行數(shù)據(jù)測量和處理的過程,需要學生的耐心和細致,占用了本可以進行思維培養(yǎng)的時間.為了提升同學們的探究熱情,也為了更有效地進行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我們把氣墊導軌引入課堂,利用Excel表格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較好地完成了本實驗.
對比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可知,一般我們把“原因”作為自變量,把“結果”作為因變量,即力、質量的變化導致了加速度的改變,因此作圖的時候,我們繪制的是a-F圖線等.本節(jié)課,雖然教材給出的實驗題目叫做“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但是探究的是速度變化與做功的關系,即速度變化是“結果”,做功是“原因”,課堂應該從“速度變化“的情境開始.
3.1 新課導入
取4~5張A4白紙,找一個學生側舉,用圖2所示的彈弓,裝上彈丸,靠近白紙,依次在兩側各放一根、兩根和三根皮筋的情形下,看能否打穿白紙.實驗發(fā)現(xiàn),在彈弓兩側各放一根皮筋時,彈丸在第一張白紙上留下了痕跡,但連一張白紙都不能打穿;放兩根皮筋時,能打穿2-3張;放三根皮筋時,能把這幾張白紙全部打穿,并且丸孔清晰可見.
問題:三次實驗,白紙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是什么導致了這種差別?
回答:彈丸的速度依次增大,速度不同導致了對紙張損壞程度的不同.
問題:什么原因導致了彈丸速度的不同?
回答:橡皮筋對彈丸做功的不同.
3.2 實驗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3.2.1 滑塊的速度
用圖3所示的裝置,根據(jù)公式v=dt,我們可以測得滑塊經(jīng)過光電門的瞬時速度大小,其中d為遮光片的寬度,t為遮光時間,由數(shù)字毫秒計讀出.
3.2.2 對滑塊做的功
根據(jù)功的公式W=Fs,我們需要測量滑塊所受的合外力與滑塊的位移.位移可以由氣墊導軌上所附的刻度尺直接讀出,如圖4所示.在把氣墊導軌調平,且桶和桶內(nèi)砝碼質量遠小于滑塊質量的情形下,合外力可以認為是由桶和桶內(nèi)的砝碼的重力提供,如圖5所示.
3.3 探究過程
3.3.1 保證桶和桶內(nèi)砝碼質量不變,改變光電門位置
3.3.1.1 探究速度變化與做功的關系
將滑塊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依次改變滑塊的位移,即改變做功,測得數(shù)據(jù)見表1.
3.3.1.3 擬合
在Excel表格中,將上述數(shù)據(jù)輸入,依次擬合v-W關系、v2-W關系與v3-W關系,如圖6所示.發(fā)現(xiàn)v2-W圖象擬合結果幾乎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v2與W成正比,即v2=kW.? ?3.3.2 保證光電門位置不變,改變桶和桶內(nèi)砝碼質量
3.3.2.1 探究速度變化與做功的關系
將滑塊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依次改變桶和桶內(nèi)砝碼質量,即改變做功,測得數(shù)據(jù)見表2.
3.3.2.2 猜測
3.3.2.3 擬合
3.4 理論推導
動能定理的理論推導過程并不復雜,但本堂課的重心并沒有放在動能定理的理論推導上,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實驗探究、找尋速度變化和做功之間的關系上,充分重視知識的生成過程.本章所滲透的物理觀念是“能量“觀念,本堂課最后也落在了做功與能量轉化的關系上,打破章節(jié)限制,從“單元”的角度來考慮本節(jié)課.
從科學思維上,本節(jié)課從生活實際——彈弓場景出發(fā),到實驗探究,再到最后的理論推導,整堂課都涉及到模型的建構.實驗過程中,速度變化與功之間的關系,是v∝W?是v2∝W?還是v3∝W,通過尋找證據(jù),最后得出實驗結論,需要科學推理、科學論證.合外力看作是由桶和桶內(nèi)的砝碼的重力提供,但要求有條件mM,本實驗不采用打點計時器,而采用較為精確的光電門來進行實驗,由此可以看出,實驗過程處處有質疑、有創(chuàng)新.
通過中學物理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創(chuàng)新實驗,來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水平,老師們可以研究探討的地方很多,需要各位物理同仁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陳輝,夏周.氣墊導軌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J].物理教師,2019,40(03):64-66.
[2]吳志山.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實驗探究教學——以“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為例[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9(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