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作為東道主盛情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
員和觀眾,成功舉辦了奧運會。
所謂“東道主”,就是指邀請或接待客人的一方。據(jù)《左傳》記載,晉文公
重耳難忘以前流亡鄭國時所遭受的冷淡,于是在魯僖公三十年,聯(lián)合秦國攻打鄭國。鄭國是個小國,難以抵御兩個大國的進攻,形勢告急。
當(dāng)時,鄭國有一位老臣叫燭之武,此人能說會道,在鄭國享有盛名。大臣佚之狐向鄭文公獻策:“如果讓燭之武去說服秦穆公退兵,必能解圍救鄭。”于是,鄭文公派遣大夫燭之武去離間秦晉聯(lián)盟。
當(dāng)晚,趁著夜深人靜,燭之武偷偷到秦軍營中拜見秦穆公。當(dāng)時,晉國和秦國之間本就不和諧,常常明爭暗斗。燭之武巧妙利用兩國的矛盾,他首先承認鄭國處在危亡境地,接著說:“如果鄭國滅亡有益于秦國的話,那就無話可說了。但事實上,鄭國的國土和秦國的國土并不相連。我們在東,你們在西,晉國在中間。因此,即使我們鄭國滅亡了,只能使晉國的版圖擴大,秦國也得不到什么好處。晉國強大了,對你們也不利呀!但是,如果讓鄭國繼續(xù)存在,讓鄭國作為東道上的主人,那么,貴國的使者經(jīng)過鄭國,如果缺吃少用,我們愿意在東方道路上提供一切方便,這對貴國有何不好?”秦穆公被說服了,他單方面跟鄭
國簽訂了和約。晉文公得知秦國退兵后,也只好退兵了。
秦國在西,鄭國在東,所以鄭國對秦國來說自稱“東道主”。后來,人們就把主人都泛稱為“東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