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錄
摘 要:所謂教無定法,“五環(huán)節(jié)主體探究課堂教學開放模式”是一種以“讀、研、點、練、悟”為主線,將師生教學雙邊活動融為一體,能突出學生主體探究,著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動手能力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其中,讀是基礎,所有的課堂教學成效都將在讀中得到最完美的詮釋。以《天凈沙·秋思》為例就如何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效貫穿“讀”進行探究,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有所感悟,有所成長。
關鍵詞:五環(huán)節(jié)主體探究;課堂教學開放模式;讀;基礎
中國悠久的歷史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而詩歌絢爛了中國文化的舞臺。中學教育離不開詩歌教學,一篇意境優(yōu)美、字字珠璣且極富感染力的詩歌作品最易觸動學生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詩歌是一種高度凝練文字卻又深蘊情志的藝術,如何通過詩歌教學讓學生插上思想的翅膀遨游在文學的國度里呢?我的答案是讀,讀是課堂教學的根本。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詩要反復的吟,詞要低回的誦,吟誦是開啟詩歌大門的鑰匙?!闭^“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讓學生走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才能讓學生在思想的大海中遨游,品味語言,鑒賞技巧,進而獲得心靈的感悟。本文以《天凈沙·秋思》為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重點探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讀的應用,與大家共勉。
《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的精品,也是馬致遠的代表作。這首小令僅有28字,寥寥幾筆卻勾勒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畫面,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秋思之美。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里這樣評價它: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文章雖短,教授不易。那么本課教學如何運用讀呢?
極具特色的“‘讀、研、點、練、悟五環(huán)節(jié)主體探究型課堂教學開放模式”是以“讀、研、點、練、悟”為主線,把師生教學雙邊活動融為一體,突出學生的主體探究,培養(yǎng)學生是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動手能力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它的最大特點就是能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讀是需要學生參與的。在講授本曲時,我以五環(huán)模式為本,以讀為綱,將“讀”進行分解,通過“多”讀幫助學生走進曲詞,在“六讀”的浸潤下獲得情感的體驗。具體過程如下:
展示教學目標,通過“多”讀走進曲詞,獲取閱讀體驗,獲得情感升華。
初讀 ?相遇 ?初讀略解詩中意
初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深入學習一篇課文,能夠準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是基礎,而初讀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初讀就是一場相遇,就是一場美麗的邂逅。《天凈沙·秋思》很短,初讀做法是全班同學集體誦讀五次,然后挑選朗誦好的學生又誦讀五次,通過十次的初讀讓學生解決以下問題:(1)正音正字。讀通句子,讀準字音,認識“藤”“鴉”“斷腸”等詞語;(2)醞釀感受。感受自己的閱讀節(jié)奏、情感輸入。(3)通過注釋了解與作者相關的內容??梢砸詥栴}形式呈現(xiàn):如提問元曲四大家是誰。
導讀 ?相識 ?但聽舊曲翻新聲
本文是曲詞,既然是曲詞,那就是可以配樂歌唱的,而本曲詞所表達的主題意境與流行歌曲《一曲相思》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我將曲詞略作修改,套入歌詞,讓音樂素養(yǎng)較高的學生翻唱,然后將翻唱后的歌曲呈現(xiàn)給大家,悠揚的旋律、比較唯美的歌詞,頓使學生興趣濃厚,細心的學生在聽了歌曲之后,發(fā)現(xiàn)歌詞涵蓋了原曲詞所有的詞語,而且外延也大大地擴充了,學生對文本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導讀到初讀,就是一個相遇到相識的一個過程。歌詞改變如下:
這人間流水嘩嘩,
和小橋不舍牽掛,
看路邊枯藤斜插,
老樹明年發(fā)嫩芽。
又聽這聒噪棲鴉,
又受這西風吹沙,
騎上我這匹瘦馬,
古道上夕陽落下。
欲問蒼天,這漂泊幾時結,
羨人家聚多些,
我欲不得歸長咨嗟。
羈旅在外日色已經昏沉,
心兒忽起波瀾,
那可能是想家心切。
夕陽西下,玉宇熒熒群簇,
明朝天涯何處,
聚散人生是長路。
一曲斷腸在河海和江湖,
這歌也有劇毒,
直教人痛心又恍惚。
再讀 ?相知 ? 再讀已是曲中人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再讀的目的在于整體把握曲詞,感受韻律之美。再讀就是相知,就是教師結合斷句示意圖,引領學生誦讀,注重曲詞的抑揚、輕重、急緩、快慢、停頓,進而對文本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在教師指導后,要求學生再自由誦讀,學生經過之前的鋪墊學習,在誦讀上肯定大有進步。經過教師的指點,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可能會形成不一樣的見解和認識,如“斷腸人在天涯”一句,學生的理解不一。有的認為斷腸/人在/天涯好,從音韻上來說,前面都是兩字一頓,這樣斷句更能體現(xiàn)出完整性,而且在斷腸處頓開,更能強調出人的內心;而有的學生則認為斷腸人/在天涯好,因為前面說了很多的意象事物,到這里終于出現(xiàn)了人,從畫面上來看,更和諧統(tǒng)一。其實不論哪種理解也好,關鍵的是我們看到了學生一顆探索的心,一顆思索的心,也許不光是本文,可能學生自學的其他詩文,在本文的感召下,學生也會試著去展示自己認為的韻律,其實這樣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他已經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示意圖如下: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精讀 ?相戀 為伊消得人憔悴
精讀就是戀上文本,對文本有了精細化的認識。無論是詩,還是詞,抑或曲,其實更多的要關注到景、情、境,也就是要學會賞景、析情、入境。這需要教師的引導,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和進行精讀訓練,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精讀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精讀訓練的設置上,教師需要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特點,結合名家賞析,深入教材,設置出符合學生的精讀訓練,通過精讀訓練,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掌握文章關鍵知識點和作者表達的情感,學習鑒賞方法,并能在考試中靈活運用所學到的方法。以《天凈沙·秋思》為例,精讀訓練設置如下:
1.《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天凈沙是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
2.本曲詞描繪了哪些意象?
3.本曲詞描繪的意象有什么特點?
4.本曲通過對一組客觀事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 ? ? 的情感?
5.最后一句有何作用?
6.對本曲賞析有誤的兩項是(CD)
A.此曲語言明白而內涵豐富,景物的描寫凝練,但情感盡在景中。此曲的前三句選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種事物組成了一幅深秋景色圖。
B.本曲描繪了天涯游子秋日黃昏行旅圖,表現(xiàn)悲秋思鄉(xiāng)的情感。曲子用多種意象連綴,在蕭瑟凄清的秋景中蘊含著綿綿鄉(xiāng)愁。
C.“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兩句氣韻流動、情感一致。
D.從此曲的題目來看,作者所要表達的是對秋的傷感,而并無思鄉(xiāng)之情。
E.“斷腸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發(fā)了詩人的感受,在前幾句“景”的渲染下,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現(xiàn)。
精讀訓練的最大特點是針對性強,一是針對文本全面,基本上涵蓋文本的全部內容;二是針對考點到位,是精細學習的體現(xiàn)。
品讀 ?相愛 愛此芳香朝暮看
品讀是在對文本有了較深認識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閱讀鑒賞,正如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只有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才能細細品出愛情的味道。品讀是閱讀的根本所在,品讀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品讀感悟語言魅力,揣摩寫作技法,與文本產生共鳴,能讓學生深入理解作品,正確把握作品。一般來說,在品讀環(huán)節(jié),我主要是品技法和關鍵。以《天凈沙·秋思》為例,來看一下品讀的設計:
1.品技法
《天凈沙·秋思》最特殊的一個技法便是意象的組合,又叫列錦,全曲用九個意象組成一幅凄涼動人的畫面,將讀者帶入一種蕭瑟冷僻的意境之中。其實文學作品中運用這種技法的有不少,最典型的還有溫庭筠《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币痪?,文本與課外的結合可以更直觀地讓學生理解列錦這種手法。
2.品關鍵
“斷腸人在天涯”是本曲的中心句,其中“斷腸”意象是關鍵詞?!皵嗄c”又叫“腸斷”,在初中經典閱讀作品中,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這個詞語,如蘇軾《江城子》中“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又如李白《春思》中“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傊皵嗄c”這個詞語能讓我們明白中心意旨所在。
悟讀 ?相守 心有靈犀一點通
悟讀是心對文本的守護,經過之前所“讀”,學生已經完全進入文本之中,已經達到了文人合一的境界,由讀所引發(fā)的思考將伴隨學生的一生,深深嵌入學生的靈魂之中,并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教師于課堂上展示的心靈雞湯也將誘發(fā)學生的思考,起到啟迪智慧,凈化心靈的效果。本曲感悟如下:
28字的小令,暮色蒼茫的秋景,那天涯游子的獨行,是人世間飄零的剪影。人,不可能孤老一地,伴隨著的總有遠行,而割舍不斷的是那鄉(xiāng)思,家,永遠溫馨。
語文教學,要永遠把讀放在第一位,而作為教師,也一定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閱讀,引導學生徜徉于經典之間,從文字中獲取心靈感應,獲得情感升華。
參考文獻:
[1]鄧志杰,趙亞娜.提綱眾目張 振領群毛理:“五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開放模式”之“研”在閱讀教學中的具體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29):197.
[2]尹斐.新課標下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