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少年兒童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司法保護至關重要,需要全社會做出共同努力。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已經成為影響湛江市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問題。本文依據筆者在廣東省湛江市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的實習經歷,旨在通過對辦公室日常工作的分析,討論人民檢察院辦理少年刑事案件存在的若干問題。
關鍵詞 人民檢察院 未成年人 刑事案件 湛江市
作者簡介:陳思霞,華南農業(yè)大學。
中圖分類號:D92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43
一、湛江市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現狀
湛江市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于2016年4月26日掛牌成立。有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湛江市檢察機關受理審查逮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13件151人,經審查批準逮捕97件133人,不批捕逮捕21件23人;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19件172人,經審查提起公訴93件125人,不起訴13件18人。
針對涉罪未成年人再社會化的問題,湛江市檢察機關托心理咨詢機構對有些附條件不起訴未成年人進行心理輔導,也與有關街道辦進行合作,對已離校但沒有工作的附條件不起訴未成年人進行幫教,但在考察期過后并未能與相關企業(yè)對接,讓未成年人獲得一份穩(wěn)定工作;對在校的涉罪未成年人,大部分學校也都不愿意接收其繼續(xù)就讀,這些現實情況給涉案未成年人改過自新、重返學校和社會增添了難度;還與教育部門、學校聯合制定校園欺凌防控工作實施方案,對辦案中發(fā)現的校園安全問題及時提出檢察建議,并同有關部門對校園周邊治安環(huán)境進行整治,為湛江市校園安全工作竭盡所能。
二、湛江市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困境與原因分析
(一)未檢工作的專業(yè)化建設水平不高
在湛江市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實踐過程中,分案的工作在公安機關偵查階段已經完成,案卷再由公安機關移送到檢察院。但分案后的卷宗材料完全相同,這樣的操作只是在表面上進行了分案,并沒有把舉證要點等實質的問題根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進行區(qū)分,流于形式。涉及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同一案件,即便進行了分案處理,實際上都是由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進行辦案。介于湛江市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只有一名入額檢察官,辦案過程中個人意見對于整個案件的事實比較統(tǒng)一,對于最終的事實認定和量刑有影響,可能會缺乏公平性,導致未檢工作的專業(yè)化建設水平不高。
湛江市未檢機構名義上是獨立于偵查監(jiān)督部門和公訴部門,但囿于沒有機構和人員的編制,“機構獨立”名不符實,人員均為其他部門干警兼任,無形中削弱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力量。案件的審批流程受到公訴科的影響和制約,橫亙在部門間的職能壁壘會造成未檢工作的專業(yè)化建設水平不高。造成未檢工作專業(yè)化水平不高的另一個因素是湛江市人民檢察院內部建立的未成年人檢察案件考核制度。其設置了《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業(yè)務考評項目及評分細則》和考核的量化指標,其中“相對不起訴決定適用數(最高評價分9分)”和“附條件不起訴決定適用數(最高評價分9分)”是重要的考核指標。細則明確規(guī)定:作出對未成年人相對不起訴決定的,每人次計0.8分;作出對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的,每人次計1分。 因此在實踐當中,某個檢察人員可能會本末倒置,為了績效考核得分高而鉆空子,忽略檢察的公平性。
(二)未檢隊伍素能與現實需求匹配度不夠
湛江市人民檢察院及各縣區(qū)人民檢察院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普遍存在工作內容多、強度大、長期負荷過度的特點。例如,2018年9月10日下午,湛江市公安局向湛江市檢察院提請批捕柯某康、李某雄等27人涉黑案。該案呈逮捕人數多、涉嫌罪名多、社會影響大的特點。案卷材料多達28卷,辦案任務重,且廣東省公安廳急于把該案在2018年9月20日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新聞發(fā)布會上通報。湛江市檢察院未檢辦負責人和助理兩人連續(xù)一周加班加點努力工作,細致審查案件證據。 廣東省吳川市院未檢辦林某某同志在沒有任何輔助人員幫忙的情況下,2016年共辦理刑事案件191件261人,其中公訴案件169件231人,批捕案件22件30人,工作嚴重超負荷。
湛江市人民檢察院及各縣區(qū)人民檢察院存在案多人少且辦案時間緊的特點,加之未檢部門的干警多為由公訴部門兼任,他們既要辦理公訴案件又要辦理未檢案件。同時,一個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辦理工作強度往往相當于多個普通的案件,因為在辦案過程中檢察人員還需要對未成年人進行幫教和再次犯罪預防的工作,其工作量是公訴科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加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有別于一般的檢察工作,未檢工作的受眾是未成年人,對未檢檢察人員的素質要求也與一般公訴部門的檢察人員不同。未檢隊伍的素能建設與現實需求相匹配要求辦案人員不僅要面對繁重的工作量,還要進修相關社會學、心理學、犯罪學等知識或者考取心理咨詢師二級證書等,并把這些知識靈活運用到審理、幫教等環(huán)節(jié),給未檢辦案人員帶來沉重的工作負擔。
(三)未檢工作對外溝通協調難度大
未檢工作常常涉及公、檢、法、司、政法委、關工委、團委、婦聯、民政、教育、學校等部門,溝通協調的過程耗費未檢人員的大量精力,各個部門在未成年人工作方面有自己的部署,各自為政,對未檢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工作中存在沖突和重復,影響效率和效果。另外,未檢活動難開展的原因也有社會對未檢工作的不理解,認為未檢辦對涉罪未成年人采取的特殊幫教是縱容,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未成年人罪犯保護法,這一思想觀念也會導致社會不理解,一些單位不配合。例如,2018年5月28日,湛江市檢察機關聯合教育行政部門開展法治巡講活動。湛江市兩級檢察機關每院各派出10名檢察官到本轄區(qū)的10所中小學校,圍繞時下熱點的校園霸凌、掃黑除惡兩大主題開展法治講座。在活動主會場,受邀出席的領導或人大代表互相推諉以公事繁忙為借口不愿出席活動,或遲遲不來導致活動無法正常開展。
湛江市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工作點多線長面廣,各部門信息不同、責任不清、銜接不暢、監(jiān)督不力,致使很多工作要求和相關責任難以落到實處。檢察機關通常采取事后監(jiān)督的方式,已產生嚴重的犯罪結果被視為監(jiān)督的前提條件,這不利于遏制違法行為的發(fā)生。同時,部門與部門之間存在合力調查信息不足、信息溝通渠道堵塞、涉罪未成年人利益保護的協調機制無效等問題,從而導致檢察機關無法開展有效的監(jiān)督。如湛江市公安機關沒有成立有針對性的部門、小組或者指定專人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全市所有的看守所均未能完全做到涉罪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分別關押;司法局的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制度流于形式。雖然未檢辦工作人員盡心盡責,但各單位各部門的領導對未檢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缺乏統(tǒng)籌,未能形成有效合力達到共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四)未檢工作的幫教制度不完善
以湛江市人民檢察院辦理過的案件為例,分析湛江市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幫教制度上存在的困境。2016年8月5日,犯罪嫌疑人小雨(17周歲,輟學),在網吧因小事與小明(19周歲)發(fā)生爭執(zhí),小雨的朋友(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一同幫助小雨毆打小明致使受傷。經鑒定,小明的傷情達輕傷一級。小雨等人被公安機關抓獲。本案由公安機關移送XX區(qū)人民檢察院未檢辦審查起訴。經審查發(fā)現,該案件較為輕微,小雨的父母賠償被害人并取得被害人諒解。出于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辦案原則,承辦人想對小雨作附條件不起訴處理并對他進行考察幫教,但由于小雨父母在外打工,缺乏監(jiān)護可能,未檢辦尚未建設幫教基地,缺乏幫教條件。因此,承辦人最后對其作相對不起訴處理。
案情表明檢察機關缺乏幫教基地,幫教制度流于形式。截止2017年7月,湛江市檢察機關已經建立了13個未成年人愛心觀護幫教基地, 但是這些基地規(guī)模較小,且無法兼顧偵查階段和審判階段需要幫教的涉罪未成年人。造成幫教制度缺失的原因是,自古以來,我國提倡的傳統(tǒng)的社會治理模式較大程度上是“大政府小社會”的治理方式,雖然剛性化的強制手段往往比較有效和迅捷,其實是很被動和消極的,使社會治理形態(tài)固化,難以激發(fā)社會吸引力和創(chuàng)造力,缺乏諸如文化、教育、婦聯、共青團、民政等國家力量和社區(qū)、非政府組織、專業(yè)社工、志愿者等社會力量來保障未成年人權益。湛江市屬于欠發(fā)達地區(qū),專業(yè)社會力量的發(fā)展相對滯后,社工、心理咨詢師等方面的專業(yè)人才匱乏,遠遠不能滿足目前司法機關的需要。
(五)未檢預防犯罪工作覆蓋面不夠大
目前湛江市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主要針對在校生展開,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重點學校法治宣講活動多,二是在校學生犯罪率較高的民辦學校、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職業(yè)學校反而覆蓋較少,三是缺乏專門以流動青少年為受眾的法治宣傳活動。根據相關統(tǒng)計數據表明,2013-2016年,湛江市未成年學生犯罪的人數僅占同期提起公訴的未成年人總數的8.56%。 可見,湛江市普法的對象除了在校學生外,更應面向社會未成年人。
湛江市人口達830多萬,轄4個區(qū)、3個縣級市和2個縣,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多發(fā)生在縣城,特別是偏遠、落后的區(qū)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職業(yè)學校多位于偏遠地區(qū),這些學校對法制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社會流動未成年人法律觀念非常淡薄,犯罪率高,從而導致未檢辦預防犯罪工作的針對性不強、覆蓋面不夠大,無形中削弱了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的力量。
注釋:
資料來源于湛江市人民檢察院.
資料來源于湛江市人民檢察院.2013-2016年湛江市檢察機關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況報告.
資料來源于湛江市人民檢察院.湛江市檢察機關2018年上半年預防未成年犯罪工作總結.
資料來源于湛江市人民檢察院.湛江市檢察機關2017年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總結暨2018年工作計劃.
資料來源于湛江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9%9B%E6%B1%9F/1 10166?fr=aladdin.
參考文獻:
[1]張士彬.“未檢一體化”發(fā)展困境與破解——基于上海市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探索實踐[J].人民檢察,2017(8):27-31.
[2]遼寧省盤錦市人民檢察院課題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一體化若干問題研究[J].中國檢察官,2017(15):53-56.
[3]最高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編.未成年人檢察[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7年第4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