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四年,為整治幣制混亂,唐高祖參照西漢五銖標準進行貨幣改制,易銖為寶,唐代開元通寶的鑄制與流通,為盛唐氣象的形成實實在在加了一碼。因“銖”而現的貞觀盛世之年,以財富之盛被譽為“金銖年”。貞觀之治恰逢丁亥豬年,“金銖年”便被民間流傳并等同于“金豬年”。
也是始于唐代,殿試及第的進士們,如果其間有人在今后任了將相,就要請同科的書法家以“朱書”即紅筆題名于雁塔。因“豬”與“朱”同音,“蹄”于“題”音諧,所以豬成了青年學子金榜題名的吉祥物。每當有人趕考,親友們就會饋贈紅燒豬蹄,預祝趕考人“朱筆題名”。后來,這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得以發(fā)揚光大,人們在新年來臨之時互贈火腿,只因火腿是用豬蹄以焰火烤制而成。民間還有“肥豬拱門”一說,肥豬儼然成為傳送福氣、傳送吉祥的使者,故有俗語云:“豬是家中寶,糞是地里金。
在古代天文觀念中,亥豬配位北方、冬天、十月,象征收藏萬物。也就是說,亥是一個巨大的容器。《淮南子·天文》說,亥就是收藏,為萬物作為將來的種子?!稜栄拧め屘臁氛f,亥為核,表示收藏萬物,正如果實之核繁殖不息。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葉舒憲先生認為,古人將“亥”字來結束十二地支的循環(huán),似乎和母豬與大地母親相認同的神話觀念吻合。宇宙間能夠承擔起“收藏萬物”之職能的,恐怕非地母神莫屬。葉舒憲先生還說,英語中指代豬的“pig”一詞,同時又有“土器”、“瓦罐”、“水壺”之類器皿的意義,他認為,我國新石器時代的豬形陶器可以引證容器與豬的隱喻關聯。
最早的豬文物之一,是鄖縣猿人時代的野豬、小豬化石。這時的豬還屬于野生動物,未經馴化。在隨后不久的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在狩獵的過程中,逐步把野豬喂養(yǎng)成家畜,豬成了與人類共同生活的哺乳類動物,共居一個屋檐下。漢字“家”字的上面像一個屋頂,下面的“豕”指的就是豬,只有住處養(yǎng)得起豬才稱得上是有了“家”。一個“家”字,說明豬已經成為人類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古時期,豬更是衡量勇敢的尺碼。不但“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內養(yǎng)豬,就連當時的社會活動,也以與豬有關的事為中心,例如“事”在甲骨文中,像雙手舉長柄網捕捉豬或野豬之狀。而人的素質,也以豬事為坐標來衡量,如“敢”字,有徒手捉豬以示勇敢之意,不能捉豬便為怯懦。上古時期沒有家豬,只有生存于自然環(huán)境中的野豬,野豬性情兇暴,善于搏擊,基于這一特性,豬便有了“勇往直前”的意味。
時至今日,我國民俗文化中,豬依然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在民間,至今還流傳著殺年豬祭灶神的鄉(xiāng)村習俗,用以祈求來年吉祥如意、五谷豐收、人畜興旺。莊戶人家一般在臘月二十五日前殺年豬,二十六日為封刀日。民間習俗中,豬的各個部位都寄寓有吉祥之意。至今有不少地方,豬頭稱為“利市”;豬舌頭叫“賺頭”,豬耳朵叫“順風”……豬與諸同音,隱喻年年豐收、財富滿貫、諸事圓滿、事事大吉。
程應峰,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讀者》等刊簽約作家,湖北省文聯優(yōu)秀中青年文藝人才。
編輯/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