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旺啟
同學們可能讀過《口技》這篇文章,它主要描寫了一場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贊揚了表演者高超的口技藝術(shù)。有趣的是,在自然界中,一些動物由于求偶、預警、捕食、玩樂等原因,居然能夠模仿各種不同的聲音,堪稱動物界的“口技大師”。
眾所周知,不少鳥兒都是頂級的“口技大師”,無論是模仿昆蟲和其他鳥類,還是模仿一些哺乳動物,甚至模仿其他物體發(fā)出的聲音,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真假難辨。比如鸚鵡和八哥都善于模仿人的語言,所以深受養(yǎng)鳥人的喜愛。但是,你知道嗎?琴鳥和叉尾
琴鳥棲息于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林區(qū),因求偶時尾羽展開的形狀猶如一張古典豎琴而得名。它的尾羽長達70厘米,十分漂亮。琴鳥大部分時間在樹枝上棲息,夜間到地面上活動,擅長奔跑,卻不擅長飛行。琴鳥包括華麗琴鳥和艾氏琴鳥,主要捕食昆蟲、蜘蛛和蠕蟲,也啄食植物種子。
雄琴鳥求偶時,就會在森林中的空地上把尾羽伸向身體前方,使兩條白色長羽蓋在頭上,而琴狀羽向側(cè)方豎起,一面有節(jié)奏地昂首闊步,一面不停地鳴叫歌唱,并惟妙惟肖地模仿其他動物的聲音,以此吸引雌琴鳥的注意。另外,琴鳥還樂于給一種園丁鳥當“婚宴”上的“樂隊”,因為這種園丁鳥不會唱歌,要舉行“結(jié)婚儀式”就只好請琴鳥來幫助,這種場面十分有趣。其中華麗琴鳥的歌聲婉轉(zhuǎn)動聽,舞姿輕盈合拍,被譽為澳大利亞的“國鳥”。
琴鳥不僅能模仿鳥類及很多動物的叫聲,還能模仿其他的許多聲音,比如汽車喇叭聲、火車噴氣聲、斧頭伐木聲、修路碎石機聲,以及照相機的快門聲等等。它對模仿聲音似乎有一種天生的嗜好,可以說,幾乎沒有琴鳥所不能模仿的聲音。
叉尾龍舌蘭鳥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qū),通常生活在開闊的森林或灌木叢中。它們體長約25厘米,腿部很短,通體黑色,眼睛發(fā)紅,長得很像烏鴉。它的尾巴跟燕子一樣形成分叉,名字也由此得來。
黎明和黃昏時,天氣比較涼爽,叉尾龍舌蘭鳥經(jīng)常跟隨在大型食草動物后面覓食。當這些動物把草叢里的昆蟲驚起時,它就利用自己敏捷的飛行能力,在空中迅速捕食各種昆蟲。有時候,它也停在動物背上幫助其清除寄生蟲,所以很受歡迎。
叉尾龍舌蘭鳥擅長模仿其他動物的叫聲,有時會發(fā)出虛假的警報,嚇唬這種動物逃跑,然后竊取它們的食物。比如,當褐耳鷹抓住獵物時,剛準備開吃,它就模仿褐耳鷹發(fā)出警報,讓這只褐耳鷹誤以為附近有危險,只好放下獵物趕緊飛走;當狒狒剛殺死一只羚羊時,它就模仿狒狒發(fā)出警報,嚇跑正在吃羚羊的狒狒。不過,叉尾龍舌蘭鳥可不是只會喊“狼來了”,大多數(shù)時候還是會發(fā)出真實的警報,讓其他動物及時逃命。據(jù)統(tǒng)計,這種鳥可以模仿多達32種動物的報警叫聲。于是,就在這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中,叉尾龍舌蘭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口技”才能,趁機渾水摸魚,不勞而獲。據(jù)統(tǒng)計,叉尾龍舌蘭鳥大約有25%的食物是通過這種方法獲得的。
除了鳥兒,來自海洋的白鯨也是一位“口技大師”。白鯨生活在歐洲、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以北的海域中,軀體粗壯,通體白色,頭部圓滑,額頭隆起,嘴部很短,唇部寬闊,沒有背鰭。成年白鯨體長3-5米,體重在1噸左右。與其他鯨類相比,當白鯨的皮膚在夏天呈淡黃色時,就會通過砂礫的摩擦,蛻換為白色的皮膚。白鯨喜歡在海面或貼近海面的地方活動,潛水能力相當強。
白鯨是海洋館的明星動物,其美麗優(yōu)雅的外形很受觀眾的喜愛,但是因為它經(jīng)常發(fā)出尖銳刺耳的聲音,所以很多人誤以為白鯨只會尖叫而已。實際上,白鯨是鯨類王國中最優(yōu)秀的“口技大師”,它能發(fā)出幾百種聲音,而且聲音變化多端。
為了了解白鯨的聲音,科學家曾在河口三角洲白鯨遷徙目的地進行了水下現(xiàn)場錄音,結(jié)果出乎意料,他們竟然聽到了猛獸的吼叫聲、牛的哞哞聲、豬的呼嚕聲、馬兒的嘶鳴聲、鳥兒的吱吱聲、女人的尖叫聲、病人的呻吟聲、嬰兒的哭泣聲……除此之外,白鯨還可以發(fā)出鉸鏈聲、鈴聲、汽船聲等等,其“口技”水平令人贊嘆。白鯨之所以不停地表演“口技”,其實是在自娛自樂,或者是在與同伴交流,這也是它們夏季遷徙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只是在海洋館中,我們一般難以欣賞到它們獨特的“口技”表演,所以才會產(chǎn)生以上誤解。
另外,中南美洲的美洲豹也是一位出色的口技演員,能夠發(fā)出獅子般的吼叫聲,或者沙啞的咳嗽聲以及鋸木聲等;而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的一種園丁鳥也很有口技天賦,不僅可以模仿錘子和電鋸的聲音,還能發(fā)出鋼珠在油漆罐內(nèi)滾動的聲音,讓人嘖嘖稱奇。
同學們,你知道哪些動物也是天生的“口技大師”嗎?不妨和大家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