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在基底細胞癌術后隨訪中的應用

2019-09-13 05:24:22吳曹英于世榮張德志康曉靜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19年9期
關鍵詞:團塊病理學基底

吳曹英 于世榮 張德志 康曉靜

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由于其無創(chuàng)、高效、動態(tài)等特點在皮膚科廣泛應用[1]。目前RCM在皮膚腫瘤[2]、癌前病變、炎癥性疾病、色素性疾病、不典型皮疹[3]鑒別中的應用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准毎┦且环N較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多發(fā)生于面部,不典型基底細胞癌易與黑素細胞痣、脂溢性角化病、角化棘皮瘤、黑素瘤等混淆難以鑒別。傳統(tǒng)的診斷依賴于病理活檢,治療方法主要依靠手術切除。RCM檢測無創(chuàng)、實時、可重復,能立即給予診斷,確定患者的手術范圍,減少手術次數(shù),減輕痛苦?;准毎┬g后需要隨訪,及時發(fā)現(xiàn)腫瘤復發(fā)及殘余腫瘤細胞,此時RCM的無創(chuàng)、可重復等特點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體現(xiàn)出了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病例選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就診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皮膚科門診,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基底細胞癌且行手術治療患者22例。其中男5例,女17例,平均年齡47.6歲,平均病程3.4年,其中鼻部12例,面頰部4例,額部3例,上唇1例,臀部1例,外陰1例。皮損表現(xiàn):18例為結節(jié)型,3例為色素型,1例為淺表型。22例患者均手術切除治療后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為基底細胞癌。

1.2 設備 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Viva 1500系統(tǒng),美國Lucid公司)。

1.3 方法

1.3.1 22例患者均于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隨訪分別行RCM檢測。檢測時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手術部位,選取皮損中央凃少量蒸餾水,以超聲潤滑劑為介質(zhì),對手術部位進行RCM掃描,光源為830 nm的激光束,輸出功率為1.0~4.5 mJ/cm2可調(diào)節(jié),橫向分辨率為2 μm(XY水平方向),軸向分辨率為1.6 μm(Z軸方向),鏡頭為30×水浸物鏡,介質(zhì)分別為蒸餾水(粘合窗和皮膚間)和超聲潤滑劑(粘合窗和鏡頭間),掃描深度為180 μm以內(nèi)可調(diào)。掃描發(fā)現(xiàn)有可疑腫瘤細胞結構,當天同一部位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1.3.2 組織病理學檢查均由兩位高年資病理醫(yī)師讀片診斷。

2 結果

2.1 22例患者術后1個月行RCM掃描發(fā)現(xiàn)4例患者手術區(qū)域可見有腫瘤細胞,術后3個月掃描發(fā)現(xiàn)1例患者切口附近有腫瘤細胞(圖1),術后6個月發(fā)現(xiàn)1例患者切口附近有腫瘤細胞。6例患者RCM掃描顯示:在真皮內(nèi)可見有散在大小不一的腫瘤組織,腫瘤細胞聚集成團塊狀或條索狀,中等至高折光,細胞排列呈柵欄狀、車輪狀,細胞形態(tài)較單一,腫瘤組織內(nèi)可見有樹枝狀高折光細胞,腫瘤組織周圍可見有高折光噬黑素細胞(圖2)。腫瘤組織邊緣往往折光較高,可見血管增生擴張,考慮手術瘢痕形成。

2.2 6例患者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均符合基底細胞癌,其中1例為淺表型,其他5例為結節(jié)型,病理特征:真皮層內(nèi)可見有大小不等的細胞團塊,境界清楚,細胞團塊邊緣的細胞排列呈柵欄狀,細胞呈嗜堿性,細胞核大呈卵圓形或梭形,胞質(zhì)較少,其胞核類似基底細胞,可見收縮間隙,部分腫瘤細胞間可見樹枝狀黑素細胞,間質(zhì)中可見噬色素細胞。腫瘤團塊間可見成纖維細胞及散在淋巴細胞浸潤,部分可見毛細血管增生(圖3)。RCM檢查結果與病檢結果相符。

圖1左側外陰術后3個月切口附近發(fā)現(xiàn)綠豆大不規(guī)則黑色斑丘疹(箭頭所示)圖2真皮層條索狀細胞團塊,細胞形態(tài)拉長,排列成柵欄狀,周圍可見單核細胞圖3真皮層內(nèi)可見有大小不等的細胞團塊,境界清楚,細胞團塊邊緣的細胞排列呈柵欄狀,細胞呈嗜堿性,細胞核大,呈卵圓形或梭形,胞質(zhì)較少,其胞核類似基底細胞,可見收縮間隙(HE,×100)

3 討論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是淺膚色人群中最常見的皮膚腫瘤,且發(fā)生率逐年呈上升趨勢。主要好發(fā)于中老年人,多位于暴露部位,淺表性皮疹,表面見擴張的毛細血管及雀斑狀小黑點,有時伴有糜爛或潰瘍。依據(jù)組織病理生長模式,可分為結節(jié)型、微結節(jié)型、淺表型、浸潤型。組織病理學表現(xiàn)為非典型基底樣細胞聚集成結節(jié)、小葉、島、條索等。臨床具有一定特征,但診斷主要依靠組織病理學檢查?;准毎┲委煼椒ㄓ惺中g、光動力、冷凍,對于不能耐受手術、皮損面積較大、轉(zhuǎn)移性、多發(fā)的基底細胞癌患者也可選擇靶向治療、放療[4]。基底細胞癌治療后需要隨訪,但是利用組織病理學檢查來對療效進行監(jiān)測則不現(xiàn)實。

RCM具有無創(chuàng)、實時、動態(tài)、高分辨率等特點,國內(nèi)外已有很多報道證實了RCM是診斷許多腫瘤及炎癥性疾病的非常有用的非侵入性手段[5]。一項大型回顧性多中心研究[6]中83例基底細胞癌,5條特異性共聚焦特征對診斷基底細胞癌是敏感和特異的。2條或2條以上標準存在時其敏感性為100%,4條或更多的標準存在時特異性是95.7%,敏感性是82.9%。單一形態(tài)的拉長細胞核的出現(xiàn)在5條標準中最具敏感性(100%)。極化的細胞核的存在敏感性為91.6%,特異性是97.1%。Nelson[7]、Cinotti[8]、Kadouch[9]等的研究顯示RCM診斷基底細胞癌的敏感性達77%~97%,特異性達93%~95%。在一項研究中[10],38例最終經(jīng)組織病理診斷的BCC病例,之前經(jīng)臨床和皮膚鏡檢查只檢出1/3的病例,而RCM則檢出37例。利用RCM對外用藥物[11]、冷凍[12]以及靶向藥物[10]治療基底細胞癌療效的判定也有報道。由此可見,RCM為基底細胞癌的診斷提供了敏感且特異的工具。

本研究對22例手術患者規(guī)律術后隨訪4次RCM檢測,發(fā)現(xiàn)其中4例于術后1個月發(fā)現(xiàn)有腫瘤組織,1例于術后3個月發(fā)現(xiàn)腫瘤組織,1例于術后6個月發(fā)現(xiàn)腫瘤組織,該6例患者組織病理檢查均符合基底細胞癌(100%),其余病例隨訪12個月臨床觀察未見復發(fā),隨訪4次RCM均未發(fā)現(xiàn)腫瘤組織。回顧該6例患者術前臨床資料顯示,皮損均不典型,臨床初步診斷考慮色素痣4例,脂溢性角化病2例,除其中1例為外院手術病例,原臨床資料不完整外,其余5例皮損臨床均為不典型BCC,考慮良性皮損,手術切除均未行擴大切除,可能是切口腫瘤復發(fā)的原因之一;回顧該5例基底細胞癌患者病理切片,其中1例在深切緣,1例在側切緣可見腫瘤細胞,因未做五點檢測,故其他3例的切緣是否真的干凈也未可知。故在行手術前明確皮損的性質(zhì)也相當重要,除臨床初步診斷外,可行皮損RCM檢測,初步提示疾病的性質(zhì),對手術切緣擬定有重要意義。

RCM觀察基底細胞癌治療后隨訪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CM可探及表皮及真皮淺層,部分類型的BCC腫瘤位置較深,激光未能達到,可造成漏診;另外我們在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治療后的BCC可出現(xiàn)纖維增生、結構重排,部分毛囊的次級毛囊呈現(xiàn)出基底細胞樣團塊,成柵欄狀,易造成誤診,對于可疑的病例仍需行組織病理檢查。

猜你喜歡
團塊病理學基底
《我要我們在一起》主打現(xiàn)實基底 務必更接地氣
中國銀幕(2022年4期)2022-04-07 21:28:24
通道壓裂支撐劑團塊形成過程及影響因素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豬的組織病理學觀察
含鐵塵泥自還原團塊固結機理及強度劣化
可溶巖隧道基底巖溶水處理方案探討
冷軋酸再生團塊破碎機堵料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新疆鋼鐵(2015年3期)2015-11-08 01:59:42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病理學和影像學研究進展
磁共振顯像對老年椎基底動脈缺血的診斷價值
團塊型腹腔結核的超聲表現(xiàn)分析
WST在病理學教學中的實施
潞城市| 化隆| 马鞍山市| 平邑县| 漳平市| 墨竹工卡县| 福海县| 咸宁市| 南郑县| 金山区| 新蔡县| 射洪县| 大厂| 崇礼县| 阿城市| 博罗县| 澄江县| 凤翔县| 工布江达县| 奎屯市| 沿河| 杂多县| 巴彦淖尔市| 蛟河市| 华池县| 西华县| 榆社县| 小金县| 上饶市| 西藏| 石渠县| 常山县| 什邡市| 交口县| 上蔡县| 白朗县| 高平市| 东莞市| 什邡市| 美姑县| 台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