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是由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寫于1964年的一本兒童書。這是達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并且在1971年和2005年兩次被改編成了電影。
故事的最初靈感來自于羅爾德·達爾學生時代的巧克力公司的經(jīng)歷。吉百利食品公司經(jīng)常寄新的巧克力產(chǎn)品到學校換取學生對新產(chǎn)品的意見。大約20世紀20年代,吉百利和朗特里是英格蘭最大的兩家巧克力制造商,而且雙方經(jīng)常試圖竊取對方的商業(yè)機密。因此,兩家公司對巧克力制造過程開始高度保密。這些工廠的保密性和巨大精密的機器啟發(fā)了達爾寫這個故事。
故事圍繞著小查理·巴克特在性格古怪的巧克力大亨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廠的冒險展開。
有一天,巧克力工廠的主人威利·旺卡突然決定對五個孩子和他們的父母敞開因其對手一直想偷巧克力秘方而封閉了10年的工廠大門。為了選出誰將進入工廠并獲得終身巧克力供應的資格,旺卡將5張金券藏在了旺卡巧克力棒包裝中。
尋找5張金券的過程充滿了速度與激情。每發(fā)現(xiàn)一張金券都會引起媒體轟動,發(fā)現(xiàn)金券的人也會成為名人。前4張金券分別由貪吃的奧古斯特斯·格盧普、被寵壞的薇露卡·索爾特、愛吃口香糖的薇爾莉特·博雷加德、沉迷電視節(jié)目的邁克·蒂維發(fā)現(xiàn)。
11歲的男孩查理生活貧困,與父母及四位祖父母一起住在一個小房子里。在旺卡安排他的客人進入工廠的前一天,查理打開他的第二個巧克力棒時發(fā)現(xiàn)了第五張金券。
在工廠里,查理和爺爺喬欣賞著工廠里的美景、聲音和香味。其他孩子被驅逐出工廠。奧古斯特斯在準備喝巧克力時,掉進了巧克力河中,并被一根水管卡住。薇爾莉特迫切地想抓住一片實驗的口香糖,最后變成一顆巨大的藍莓。薇露卡決心做個難纏的瘋子,瘋狂地對付那些將她扔進垃圾堆的松鼠。電視愛好者邁克縮小卡在了電視機里。
最后只剩查理,旺卡祝賀查理贏得了工廠并成為他的繼承人。
在英國皇家學會2006年的一份書單中,J·K·羅琳(《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在她的十大兒童必讀書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