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云
關鍵詞:文化;心靈;幸福成長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4-0048-01
教室是教師日常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一個誕生夢想和奇跡的地方。班主任是班級中的核心人物,對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作為新時期的優(yōu)秀教師,其不僅要用文化滋潤心靈,同時還要積極締造完美教室,幫助學生幸福成長。
1.班級文化
在對班級文化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師生共同探討,打造出專屬的班級名稱、班徽、班歌以及班級愿景。在締造完美教室的過程中,班級文化建設是至關重要的內容,有利于個性和身心的全面健康發(fā)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能夠為學生提供一種溫馨、舒適的學習氛圍,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班風,提升學生凝聚力和向心力。
2.禮儀進課堂,積極打造完美教室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它能夠凸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同時也有助于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了機體榮譽感,這也是打造完美教室的關鍵一步。
認真待課,尊重教師。待課能夠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進入學習狀態(tài),促進相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待課也是一種師生交往禮儀,在創(chuàng)建溫馨、和諧學習氛圍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打造完美教室的過程中,教師可嘗試實施“待課三分鐘”制度,使學生借此機會做好充分準備,將書本擺放整齊,集中精力,形成安靜、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及時表揚,學會尊重。在課堂禮儀教育中,學會鼓勵和表揚是關鍵性的內容,課上,對于學生富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精彩的發(fā)言以及規(guī)范的書寫,教師都要及時的提出表揚,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這不僅凸顯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同時也有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構建,強化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
課前課后,有禮有節(jié)。課上師生問好也是一種常見禮儀,有利于學生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隨著教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教師可在原有的禮儀規(guī)范的基礎上融入新的利益習慣,如可將“謝謝辛苦了”、“您好”等新內容,使中華民族的禮儀習慣發(fā)揚光大。
3.通過實踐活動,打造完美教室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同時也有助于完美教室的構建。所謂“百善孝為先”,孝心難能可貴,也是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品質,為此,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一次“孝心活動”。
案例一:節(jié)日送禮活動,如春節(jié)、重陽節(jié)、端午節(jié)等,這些都是學生獻愛心的重要機會,同時也是表達孝心的最佳時機,因此,教師可在這些節(jié)日到來之際,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建議和引導學生為家長送去祝福,如果條件允許,還可倡導學生親手為親人制作禮物,這些溫馨的舉動,不僅為每個家庭送去了和諧,同時是實現了對中華文明的有效傳承。
案例二:為了將獻愛心活動進行到底,并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獻愛心的習慣,教師可提倡學生每天做一件好人好事,同時還要對“行動聯(lián)系卡”進行制作,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記錄,評選出“月度孝星”、“年度孝星”等,并為其頒發(fā)獎杯,以調動學生獻愛心、獻孝心的積極性。
4.積極打造完美教室名片
為對完美教室名片進行打造,教師可以“閃光足跡”為平臺開展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具體的活動內容包括“美文鑒賞”、“校園新聞”、“校園生活”等等,引導學生參與到平臺內容編輯工作中,以此豐富實踐活動內容,對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在“美文鑒賞”方面,要求學生學習欣賞美、判斷美和創(chuàng)造美。因此,配合班級的語文學科教學,教師可對“第二課堂”進行積極開辟,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遇到有沒的語句、段落時,要及時的進行摘抄,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校園生活”方面,可積極開展體育實踐活動,開設綜合實踐課、活動課等,以提升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促進其身體和智力的同步發(fā)展。為此,在“閃光足跡”中,還可對校園生活欄目進行開設,通過該欄目,使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書寫學習的快樂,收獲成功體驗。該欄目的形式多種多樣,具體如繪畫、文字、詩歌、散文等等,充分凸顯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
在“我的日記”方面,可讓學生將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想記錄下來,并逐漸形成習慣,這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幫助。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教育中,完美教室的打造是人們對完美、幸福教育生活的追求。通過打造完美教室,能夠對師生的教育生活加以豐富,同時也能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生活狀態(tài),強化師生交流與溝通,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將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諸于實踐,通過各種綜合活動,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完美教室”建設工作當中,為班集體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促進學生幸福成長。
參考文獻
[1]余國志.袁俊峰.締造完美教室,朝向幸福完整——新教育實驗“締造完美教室”敘事研討會會議綜述[J].教育研究,2015(04)
[2]李小玲.締造完美教室的策略淺談[J].新課程(中),2018(08)
[2]劉玉梅.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J].才智,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