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誠,姜興華,譚志,阮記明
摘要:設計了酵母粉、鹵蟲、枝角類三種餌料和30℃、32℃、34℃三個溫度梯度養(yǎng)殖試驗,通過測定體長變化以研究餌料、溫度兩個環(huán)境因子對孔雀魚( Poecilia reticulata)幼魚生長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餌料試驗中以投喂枝角類的試驗組孔雀魚幼魚生長最快,且在試驗第14 d時體長達到14.67±0.86 ?mm,而酵母粉試驗組魚體長僅為9.78±0.66 mm,二者差異極顯著(P<0.01)。另外,在溫度梯度試驗第6 d時30 ℃、32 ℃兩個溫度組試驗組魚體長分別達到9.96±0.36 mm和10.16±0.39 mm,均顯著長于34 ℃試驗組魚體長(9.40±0.10 mm)。結(jié)果表明,枝角類是三種餌料中有利于孔雀魚幼魚生長的優(yōu)質(zhì)餌料;而34 ℃水溫對孔雀魚幼魚的生長影響較大。
關鍵詞:孔雀魚;枝角類;酵母粉;鹵蟲;溫度
中圖分類號:S96 ? ?文獻標識碼:B
孔雀魚(Poecilia reticulata),屬花鱂科(Poeciliidae),原產(chǎn)于南美洲水域,屬于熱帶魚類??兹隔~小巧可愛、體色豐富多彩、性情溫和,對水質(zhì)適應性較強、又易于繁殖,雄性孔雀魚還有“孔雀開屏”狀尾鰭,因而被世界各地水族愛好者廣泛飼養(yǎng)。
魚類養(yǎng)殖易受到鹽度、pH、飼養(yǎng)密度、餌料等環(huán)境和飼養(yǎng)條件的影響。有試驗表明,斜帶石斑魚幼魚在鹽度為12‰和18‰條件下生長最快,餌料系數(shù)最小[1]。而綠鰭馬面鲀幼魚的最適鹽度為25‰到35‰,超出此范圍其生長速度會明顯降低[2]。尼羅羅非魚和以色列紅羅非魚幼魚生長隨著鹽度的降低而加快,而薩羅羅非魚幼魚的生長隨著鹽度的降低而減慢[3]。奧尼羅非魚幼魚的生長受鹽度影響極顯著 (P<0.01)[4]。不僅是鹽度,在養(yǎng)殖過程中發(fā)現(xiàn),如果水中的pH過高或過低,不但會引起水中一些化學物質(zhì)含量發(fā)生變化,甚至會轉(zhuǎn)變成有毒物質(zhì),對魚類的生長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而且還會抑制光合作用影響水質(zhì)和水中的溶氧狀況,妨礙魚類呼吸[5]。黃均等[6]研究發(fā)現(xiàn)僅在pH為6.0時,光倒刺鲃增重最快。在飼養(yǎng)密度上,有研究表明,增加密度對魚類的個體生長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7, 8]。史氏鱘稚魚的生長效率、特定生長率和日增重與養(yǎng)殖密度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9]。而張永明等[10]在探究魚類養(yǎng)殖技術要點時也表明合理放養(yǎng)密度可促進魚類生長。本文擬從餌料和溫度兩個角度,探討不同餌料和溫度分別對孔雀魚生長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魚
孔雀魚親本購自南昌市某花鳥市場;經(jīng)精心飼喂后,餌料和溫度試驗分別挑選在2 d之內(nèi)產(chǎn)下幼苗用做試驗用魚。
1.2 ?試驗餌料
⑴枝角類:枝角類接種于水泥池(3 m×1.5 m×1.2 m),期間用發(fā)酵糞肥培養(yǎng)枝角類。
⑵鹵蟲幼體:鹵蟲卵經(jīng)過人工孵化后分離而出的鹵蟲幼體。鹵蟲孵化過程:全程光照,24小時曝氣,28℃恒溫條件下按照500 mL水加入12 g NaCl,然后加1 g鹵蟲卵,孵化24 h。
⑶酵母粉:購自“牧盛”淘寶網(wǎng)店。
1.3 ?養(yǎng)殖方法
試驗魚置于經(jīng)消毒處理后的泡沫養(yǎng)殖箱(60 cm×45 cm×30 cm)飼養(yǎng)。試驗用水為經(jīng)過陽光暴曬1 d的自來水。試驗期間,保持養(yǎng)殖箱中水深為20 cm。每天下午5:00-6:00投喂,投喂量保持在第2 d早晨略有剩余即可,并將剩余餌料撈出。每天下午4:30換水1次,每次換水1/3。每天早、中、晚巡查。
1.4 ?試驗分組
⑴餌料試驗:試驗分為3組,每組30尾,每組3個重復;分別喂以酵母粉、鹵蟲、枝角類,其中酵母粉投喂前加水調(diào)制成餅狀;
⑵溫度梯度試驗:試驗分為3組,每組30尾,每組3個重復;用加熱棒(日生牌,100 W)分別控制水溫在 30℃、32℃、34℃。
1.5 ?體長測定
測量從吻端至尾鰭基部的長度即魚體體長[11];每組隨機測量30尾。
1.6 ?數(shù)據(jù)分析
試驗數(shù)值以X±SD形式表示,運用SPSS 17.0進行一維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或者P<0.01表示差異顯著或者極顯著。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餌料對孔雀魚生長的影響
試驗開始的第7 d,投喂枝角類試驗組孔雀魚幼魚體長達到11.17±0.44 mm,且顯著長于鹵蟲試驗組幼魚體長和極顯著長于酵母粉試驗組幼魚體長;在對第14 d和第21 d三個試驗組的體長結(jié)果分析發(fā)現(xiàn)均有類似現(xiàn)象。結(jié)果表明,三種餌料中,枝角類餌料最有利于孔雀魚幼魚的生長。
2.2 ?三種不同溫度對孔雀魚生長的影響
在試驗開始的第4 d,30℃試驗組孔雀魚幼魚體長達到9.40±0.19 mm,且顯著長于32℃試驗組體長和34℃試驗組體長;到第6 d時,30℃試驗組魚體長達到9.96±0.36 mm,與32℃試驗組無顯著差異但與34℃試驗組差異顯著。當試驗進行到第8 d時,因34℃試驗組孔雀魚幼魚死亡20尾以上,實驗數(shù)據(jù)缺乏參考意義遂終止試驗。結(jié)果表明,30℃、32℃兩個水溫條件下孔雀魚幼魚生長狀況優(yōu)于34℃水溫環(huán)境下的生長速度。
3 ?討論
3.1 ?餌料對孔雀魚生長的影響
在本試驗中,投喂枝角類的孔雀魚幼魚生長效果最好,與鹵蟲試驗組相比生長更快,二者差異顯著(P<0.05),這與張雅芝等[12]人在花尾胡椒鯛仔稚魚上的研究效果相似,上述花尾胡椒鯛仔稚魚試驗中投喂了6種餌料,其中以投喂枝角類生長較快,魚體全長增長達3倍,體重增長達37.2倍,而投喂鹵蟲,其存活率最低,僅有2%。在對香魚育苗的最佳餌料探究中,施兆鴻等[13]也發(fā)現(xiàn)在香魚育苗后期,投喂枝角類稚魚的生長和存活情況顯著比投喂鹵蟲的要好。同時,在營養(yǎng)價值方面,餌料中脂肪的含量是影響魚類生長的重要因素[14, 15],鹵蟲相比枝角類在成分中缺少魚蝦幼體生長發(fā)育所必要的不飽和脂肪酸[16],而枝角類富含各種魚類生長所需的脂肪酸[17],營養(yǎng)方面的差異可能是導致枝角類試驗組生長更快的原因。另外,楊仕悠等[18]研究發(fā)現(xiàn),枝角類可刺激魚類的視覺、嗅覺及味覺,從而達到良好的誘食效果,誘食提高了孔雀魚的攝食量,這也可能是枝角類試驗組孔雀魚幼魚生長更快的原因。本試驗中,投喂酵母粉的孔雀魚幼魚生長情況顯著差于枝角類試驗組和鹵蟲試驗組。在向梟等[19]在魚類對七種飼料原料的干物質(zhì)和蛋白質(zhì)的魚體總消化率的探究中,酵母粉的干物質(zhì)在魚體中的總消化率僅有35.32%,酵母粉的蛋白質(zhì)在魚體中的總消化率僅有24.16%。酵母粉消化率的低下可能是導致孔雀魚幼魚生長過慢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枝角類是促進孔雀魚幼魚生長的優(yōu)質(zhì)餌料。
3.2 ?溫度對孔雀魚生長的影響
試驗中發(fā)現(xiàn)水溫為30℃時孔雀魚幼魚生長狀況良好,而在34℃的溫度下孔雀魚幼魚在試驗前期生長良好;但隨著試驗的不斷進行,生長情況愈下,到第8 d時,30℃試驗組的存活率為100%,而34℃試驗組的孔雀魚死亡率較高,這與楊淞等[20]認為孔雀魚的適應溫度范圍為14℃~36℃不符,這可能是由于他的試驗用魚體長為2.38±0.15 cm的孔雀魚成魚,且其試驗周期僅有4 d有關。在本試驗第4 d時,34℃試驗組與32℃試驗組差異也并不顯著,而從第6 d開始才有顯著性差異;幼魚與成魚體質(zhì)不同,這也可能是兩者結(jié)果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在對大西洋鱈魚的試驗觀察中也發(fā)現(xiàn),大齡鱈魚與小齡鱈魚的生長最適溫度有著顯著差異[21]。同時,在生長狀況方面,34℃試驗組的孔雀魚顯著的差于30℃試驗組和32℃試驗組(P<0.05),這與在高溫下草魚的生長研究結(jié)果類似,高溫使得魚體內(nèi)的抗氧化酶系統(tǒng)不能夠維持體內(nèi)自由基的“自穩(wěn)態(tài)”,會造成魚體高溫損傷,從而影響魚類的代謝和生長[22]。試驗表明,30℃的水溫較34℃更適合孔雀魚幼魚的生長。
參考文獻
[1] 林建斌,李金秋,朱慶國,等. 鹽度對點帶石斑魚生長、肌肉成分和消化率的影響[J]. 海洋科學,2009,33(03):31-35.
[2] 薛美巖,張靜,杜榮斌,等. 溫度、鹽度對綠鰭馬面鲀幼魚存活及生長的影響[J]. 海洋湖沼通報,2012(01):63-67.
[3] 李學軍,李思發(fā),么宗利,等. 不同鹽度下尼羅羅非魚、薩羅羅非魚和以色列紅羅非魚幼魚生長、成活率及肥滿系數(shù)的差異[J]. 中國水產(chǎn)科學,2005(03):245-251.
[4] 林建喜,袁重桂,阮成旭,等. 不同鹽度下奧尼羅非魚幼魚生長的研究[J]. 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6)::925-928.
[5] 成日至. 池水酸堿度對魚類的影響[J]. 飼料研究,2004(03):9.
[6] 黃鈞,程光平,章太卓,等. pH對光倒刺鲃生存和生長影響的初步研究[J]. 廣西畜牧獸醫(yī),2009,25(04):201-203.
[7] 廖銳,區(qū)又君,勾效偉. 養(yǎng)殖密度對魚類福利影響的研究進展Ⅰ.死亡率、生長、攝食以及應激反應[J]. 南方水產(chǎn),2006(06):76-80.
[8] 郝玉江,張國紅,賈艷菊,等. 種群密度對魚類影響的研究概述[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3(04):397-401.
[9] 莊平,李大鵬,王明學,等.養(yǎng)殖密度對史氏鱘稚魚生長的影響[J]. 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2(06):735-738.
[10] 張永明,張新明. 孔雀魚養(yǎng)殖技術探究[J]. 黑龍江水產(chǎn),2017(03):26-27.
[11] 周碧云,呂國慶,李思發(fā). 淡水養(yǎng)殖魚類體長的測量方法[J]. 上海水產(chǎn)大學學報,1995(02):147-151.
[12] 張雅芝,謝仰杰,徐廣麗,等.不同餌料條件下花尾胡椒鯛仔稚魚的生長發(fā)育及存活[J]. 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1):17-21.
[13] 施兆鴻,姚永明,黃聰年. 不同餌料對香魚育苗生長成活的影響[J]. 現(xiàn)代漁業(yè)信息,2000(05):25-27.
[14] 周鍇,吳莉芳,瞿子惠,等. 飼料脂肪水平對魚類生長、抗氧化及脂肪酸組成影響的研究[J]. 飼料工業(yè),2018,39(08):26-31.
[15] 覃川杰,陳立僑,李二超,等. 飼料脂肪水平對魚類生長及脂肪代謝的影響[J]. 水產(chǎn)科學,2013,32(08):485-491.
[16] 夏立萍. 幾種單胞藻對太平洋真寬水蚤(Eurytemora Pacifica)生物學特性的影響及轉(zhuǎn)錄組分析[D]. 浙江海洋大學,2018.
[17] 盧亞芳. 枝角類在水產(chǎn)養(yǎng)殖中的應用[J]. 臺灣海峽,2001(S1):69-75.
[18] 楊仕懋. 魚類攝餌促進物質(zhì)與先進養(yǎng)魚業(yè)[J]. 水產(chǎn)學報,1994(01):80-84.
[19] 向梟. 鲇消化道主要消化酶活性及對飼料蛋白質(zhì)酶解動力學的研究[D]. 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2.
[20] 楊淞,韋其鋒,嚴太明,等. 孔雀魚、月光魚耐溫限度的初步研究[J].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9,27(01):106-110.
[21] 歐陽力劍,郭學武. 溫度對魚類攝食及生長的影響[J]. 海洋科學集刊,2009(00):87-95.
[22] 羅偉,許艷,劉曉娟,等. 水溫對草魚血清活性氧含量及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的影響[J]. 淡水漁業(yè),2017,47(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