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遠遠
摘 ?要:所謂易象的符號性及其作用機制,是指易象作為一個具有“能指”和“所指”、“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的意義系統(tǒng),是如何產(chǎn)生意義的,又是如何被作為規(guī)范應用,進而實現(xiàn)其認知功能的。研究易象符號性,也就是澄清易象的“編碼”和“解碼”過程。從根本上說,易象符號是通過象征和譬喻實現(xiàn)意義的產(chǎn)生和傳達的,而事物之間“相因”、“相反”、“旁通”等關系使分類組合、象征譬喻成為可能。易象作為符號使用時具有“象外之意”美學闡釋的可能性,這是易象向?qū)徝酪庀蟀l(fā)展的一個內(nèi)因。
關鍵詞:易象;意象;符號性;作用機制
中圖分類號:I0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1332(2019)03-0057-04
在對先秦時期意象思想的考察中,越來越清晰的一個事實是,“象”是理解中國美學的一個基本點。易象體現(xiàn)了“象-意”、“象內(nèi)-象外”的關系范疇,因此是意象的萌芽。但是,易象與意象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其功能側重于“認知”,而后者側重于“審美”。易象是對天地自然與社會生活等現(xiàn)象世界的抽象概括,它本質(zhì)上是一個符號體系,具有鮮明的認知功能,或者說具有符號性和工具性。從目前的研究看,相對于意象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研究而言,意象功能方面的關注略顯單薄,尤其是早期意象功能問題。直觀地以意象功能為研究對象的論文,如曹葦舫、吳曉《詩歌意象功能論》[1]118以各個歷史時期的傳統(tǒng)詩歌為研究對象,將詩歌意象的功能概括為描述、擬情、指意方面的表述功能,形式與意義方面的建構功能以及外在于內(nèi)蘊方面上的美感功能?;谝庀蟊旧砭褪恰耙狻迸c“象”的結構體,該文對詩歌意象功能的概括是合理的。但是,就意象萌芽時期而言,它是兼具認知、審美和教化功能的,尤其是易象的認知功能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是解決早期意象觀與意象論區(qū)別與聯(lián)系的一個關鍵點。
一、易象符號的“編碼”過程
所謂易象的符號性及其作用機制,是指易象作為一個具有“能指”和“所指”、“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的意義系統(tǒng),是如何產(chǎn)生意義的,又是如何被作為規(guī)范應用,進而實現(xiàn)其認知功能的。關于意象的符號性,齊效斌說:“文本前的意象功能表現(xiàn)為‘譯碼’,是把客觀的物象內(nèi)覺化為主體的心理意象。文本中的語象功能表現(xiàn)為‘編碼’,是把心理意象轉化為語言符號?!盵2]11以上把意象的創(chuàng)構和鑒賞的過程稱為“編碼”和“譯碼”的過程,實質(zhì)是從符號學的角度解讀意象,這為我們研究易象的符號性提供了思路,即研究易象符號性,也就是澄清易象的“編碼”和“解碼”過程。這一問題,我們從易象符號的創(chuàng)制(“編碼”)以及認知(“解碼”)來說明。
首先,易象符號的創(chuàng)制過程就是將天地自然、社會人生之“天象”、“事象”抽象、歸類并符號化的過程。依《周易》所述,易象符號創(chuàng)制的“編碼”過程,簡單地說,是在“觀”的基礎上,將天象、世相、事象等化繁為簡、分類組合、提煉概括并且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断缔o》:“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盵3]86這里所謂的俯仰觀察,實際上是對主體所處世界的“觀取”過程。“觀”,非一般的“看”,《說文》曰:“觀,諦視也?!薄胺惨晕抑B視物曰觀。使人得以諦視我亦曰觀?!币簿褪钦f,“觀”是主體以自身為參照,用心關照身外之物,以超越物象之“形”直追“象外之意”的過程。為將“觀”這一過程形成的對事物生滅運動之“趨勢”、“時機”的認識表達出來,就創(chuàng)制了易象符號體系以象征萬事萬物的發(fā)展變化,即通常所說的“制象”,也即“編碼”。這一過程,《系辭》稱:“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盵3]79“擬諸形容,象其物宜”就是摹取事物的形式形象特征,并將其符號化,以達到象征“物理”、“事理”的目的,而這個符號體系就是易象。
具體來說,易象的“編碼”方式是以小見大、寓繁于簡?,F(xiàn)象世界是一個豐富復雜的存在,易象以線條長短、斷連的變化組合這種極簡的形式,化繁為簡、以小見大,象征復雜的現(xiàn)象世界。這個符號系統(tǒng)所要表達的意義,是通過符號即陰陽、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的符號體系彰顯出來的,它通過符號的不同組合方式,將現(xiàn)象界的萬事萬物置于宇宙整體的動態(tài)開放之中,天、地、人無間隙融合,是易象所要彰顯的“萬物之情”、“天下之賾”。這一“編碼”過程帶有明顯的認知目的,《系辭》:“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皆備矣?!弊⑨屧唬骸耙猹q‘使名當’、‘使物辨’、‘使言正’、‘使辭端’,”[4]589-591就是說“易象”是用來鑒過往得失、彰幽微征兆、正名言、斷吉兇的,“使”這個動詞,揭示了易象的功能性,也是能充分說明易象不同于意象的符號性和工具性特征。而其實現(xiàn)認知功能的機制就是“以小見大”、“寓繁于簡”?!断缔o上》:“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yè),以斷天下之疑。”[4]556易象之“小”之“簡”通于天下之“大”之“繁”,“編碼”的過程正驗證了易象的符號性。
二、易象符號的“解碼”過程
符號化的“卦象”具有符號的“所指”功能,透過卦象符號的表層之“然”(“象”)見出其深層“使然”(“意”),是易象的“解碼”過程。如上文所述,易象的“編碼”過程是將豐富的意義、意味抽象為簡單的卦象,這就使卦象具有超出其形式本身的意義。如王樹人先生所言:“‘象’是‘非實體’、‘非概念的’,也就是具有非對象性、非現(xiàn)成性的特點?!盵5]6這就指出易象是虛實相參的,在識讀時不能限于形式本身,它“非對象性、非現(xiàn)成性的特點”決定易象的“解碼”過程必須正視易象的象征性和譬喻性。換言之,象征和譬喻是易象符號功能得以實現(xiàn)的作用機制。
(一)象征
象征是易象符號的本質(zhì)特征。無論在制卦觀念還是卦爻組合上,都充分體現(xiàn)了易象象征的本質(zhì)特征。孔穎達《周易正義》:“《易》卦者,寫萬物之形象,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謂卦為萬物象者,法象萬物,猶若乾卦之象法像于天也?!弊⑨屧唬骸爸赋觥吨芤住返南筢缣厣??!盵3]87萬物懸殊,不可一一納入卦象系統(tǒng),只能抽象化、普遍化的再現(xiàn),即借助象征的手法呈現(xiàn)意義。易象的象征手法,體現(xiàn)在多處。首先,卦象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元素——陰爻陽爻具有符號和象征意義,各卦也作為符號對應著不同的事物或形勢。對于易象之于宇宙萬物的象征關系,汪裕雄將“‘易象’的符號結構”,等同于“統(tǒng)一的宇宙模式的外顯形式?!盵6]91易象是宇宙萬象的象征體系,這一點在《周易》里就有體現(xiàn)。如:“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覆》,德之本也;……《履》以行和,《謙》以制禮;《覆》以自知。[3]89意為《易》作者是心懷憂患的吧?《履》卦說明小心履禮是樹立道德的初基;《謙》卦說明行為謙虛是實行道德的柯柄;《履》卦說明回復正途是遵循道德的根本;……因此,《覆》卦的意義是小心和順的行事;《謙》卦是控制禮節(jié);《覆》卦是自省得失。即易象之所言,盡為人生哲學和處事道理,用《系辭下》中的話來講,就是:“《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zhì)也。”[3]89“原始要終”即窮盡物理之意,是通過象征手法將易象符號所寄托的意義呈現(xiàn)出來。
其次,易象符號的象征性還體現(xiàn)在卦象系統(tǒng)的時位觀念上。易象在具體每卦的爻位設置上,也是具有象征意味的?!断缔o下》:“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焉。”[4]602《說卦》:“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薄吨芤渍x》:“既備三才之道,而皆兩之:作《易》本順此道理,需六畫成卦?!盵3]94“三才”為“天、地、人”,以“三畫”象征“三才”的卦象兩兩重合,就是六爻之卦的來歷?!肮实烙凶儎?,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即六爻之卦象征著道的變動,而六爻上下等次,象征著具體事物,即每爻都具有物象的意義。“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本末也?!盵3]90就是說事物的變化有時序、本末的限制,因此“爻”“作為言乎變者也”,也要依次序排列?!皡⑽橐宰儯e綜其數(shù),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shù)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此?!奔础笆挛锏淖兓须[有顯,有層次推進。因此,言象傳意必然要求反映其次序,這是‘言有序’的根本所在。”[7]38也就是說,為了象征“道”的變化,爻的次序也是必然的?!吨芤住分曝载场拔ㄗ兯m”,即使爻位也因其象征意義依序而定,劉勰《文心雕龍·宗經(jīng)》感慨曰:“故論說辭序,則《易》統(tǒng)其首。”就是對依次序為象征的爻位設置的認識。所以說,在易象符號系統(tǒng)中,象征無處不在。以“道”、“天機”為“象外之意”的“卦象”(易象),具備意象“象內(nèi)”、“象外”的層次感,作為“符號”使用時,易象具有“符號”“能指”和“所指”、“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的特征,而“解碼”符號的深層意義,不能無視各爻位置、次序的變化及其象征意義。
實際上,易象符號也是通過象征來實現(xiàn)意義的產(chǎn)生和傳達的,這一方面表現(xiàn)在“寓繁于簡”的制象方法上?!吨芤住は缔o上》:“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在“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的言意矛盾關系中,“立象”、“設卦”作為制作“符號”手段和策略,成為溝通“言”“意”的橋梁?!吨芤住匪⒅柏韵蟆毕到y(tǒng)是由陰爻和陽爻的基本形式及其組合變化構成的,是一個簡化的符號性意象系統(tǒng)。這個符號系統(tǒng)的“能指”即“表層結構”是卦爻符號本身,而它的“所指”和“深層結構”則是“道”生生不息的運動規(guī)律,它所指向和認識的對象是形而上的本體世界。另一方面,“相因”、“相反”、“旁通”這些事物之間的關系狀態(tài)是易象實現(xiàn)符號功能的根本機制所在。易象取之于自然物象及其運動規(guī)律,也被應用于形而上之“意”的揭示中,這種機制發(fā)揮作用的原因在于對象世界與人自身的相似性允許易象符號化。例如,《序卦傳》集中分析了六十四卦編排次序的依據(jù)正是事物“相因”、“相反”、“旁通”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認為:“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樨也。物樨不可不養(yǎng)也,故受之以《需》?!羞^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4]648即事物之間的感通關系使易象符號對“天機”的推原、預測、決斷成為可能。
總之,陰陽爻象、卦象系統(tǒng)和單個卦象、六十四卦以及每卦各爻的順序都是具有象征意義的,易象通過層層象征洞察“天機”(“盡意”)。象征既是易象的本質(zhì)特征,也使易象符號具有超越符號本身之外的意義。
(二)譬喻
譬喻作為易象符號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在“解碼”識讀易象符號意義時,它對于揭示符號“所指”、“深層結構”具有積極意義,也是“象”產(chǎn)生深遠意蘊的重要原因。“喻”作為符號產(chǎn)生意義的一個途徑,具有表里、內(nèi)外的層次特征,這些特征使之體現(xiàn)出隱晦、委婉、意蘊深長的特征。關于“喻”,劉向《說苑》記載了惠子與梁王的對話,借惠子之口給“喻”的概念做了界定:“夫說者,故以其所知諭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盵8]471惠子以比喻使人了解“彈”的形狀為例,說明比喻這種方式可以托物寓意,從而使人達到認識的目的?!巴形铩?、在不同事物之間連類作比是“譬喻”手法的特征。以“譬喻”手法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在先秦時期就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見的言說策略。如王逸《離騷經(jīng)章句序》:“依詩取興,取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讒于君;宓妃昳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鳥,以托君子;飄風之霓,以為小人。其詞溫而雅,其義皎而明。”[9]2-3上文“某物”以配(以比、以讒、以譬、以托、以為)“某物”的句式中,正是《離騷》借兩物象之間的相關性或相似性,托物寓意,使人獲得超出所立具體物象之外的審美感受。換言之,這種取象于一物,譬之以另一物的“譬喻”手法,使鑒賞者在兩個物象的想象與聯(lián)想中生成一個新的意象,使得所取之“象”具有深微的意義涵容量。
易象符號系統(tǒng)通過譬喻實現(xiàn)表意功能,易象虛實相參、生生不息的意蘊生成過程,與譬喻的文學性、隱晦性密切相關。《系辭》:“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盵3]89這里“其”指代的就是易象?!胺Q名”、“取類”這里包含著一個歸納、演繹、推理的過程,“名”、“類”之間微妙的聯(lián)系建立在“符號”(“卦象”)與事物的類本質(zhì)的相通性之上?!爸歼h”、“辭文”、“曲而中”、“肆而隱”正是“意”“象”融合之際的審美感受,易象(意象)的意蘊性由此而來。張拙在其博士論文《語言的困境與突圍——文學的言意關系研究》一書中,論及“象”在言意之間的作用時說:“存在本身自行呈現(xiàn)(澄明)并自行隱匿(遮蔽)的特性,使它在現(xiàn)象上永遠呈現(xiàn)出有(在場)與無(不在場)的動態(tài)運動,而這種運動本身恰恰構成了言與意之間的永恒動能和張力?!盵10]10澄明與遮蔽、在場與不在場之間的永恒循環(huán)運動,就是“譬喻”手法形成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玄妙境界。
總之,易象作為一個符號體系,它的每一種排列組合形式都是具有一定寓意的。要悟出“象外之意”,必須充分認識易象的象征手法和譬喻手法,它們使易象具有象內(nèi)與象外、形(象)與意的結構特征。在易象符號“解碼”產(chǎn)生意義過程中,以卦象為做出判斷的依據(jù),但是又不囿于卦象本身,才能在“象-意”的張力中達到認知和審美的目的。
結語
本文主要以易象的符號性及其作用機制為研究對象,從認知功能和審美功能的側重點不同這一角度,說明易象與審美意象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概言之,易象的符號性體現(xiàn)在它的制象(“編碼”)和意義生成(“解碼”)方面。“象征”和“譬喻”貫穿于易象“編碼”、“解碼”的全過程,“相因”、“相反”、“旁通”這些事物之間的關系狀態(tài)是易象實現(xiàn)符號功能的根本機制所在。易象符號系統(tǒng)是對天地自然、社會生活及人自身的取象基礎上的抽象化和形式化,這決定了易象作為符號使用時具有“象外之意”美學闡釋的可能性,也是易象向?qū)徝酪庀蟀l(fā)展的一個內(nèi)因。
注 釋:
[1] 曹葦舫、吳曉:《詩歌意象功能論》,《文學評論》,2002年第6期。
[2] 齊效斌:《文學符號功能轉換中的思維機制》,《陜西師范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3期。
[3] 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疏:《周易正義》,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
[4] 黃壽祺、張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5] 王樹人:《中國象思維與西方概念思維之比較》,《學術研究》,2004年10期。
[6] 汪裕雄:《意象與中國文化》,《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第5期。
[7] 劉大鈞:《周易概論》,齊魯書社,1986年。
[8] 劉向:《說苑全譯》,王瑛、王天海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9] 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華書局,1983年。
[10] 張拙:《語言的困境與突圍——文學的言意關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