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杰珍
智能化、網(wǎng)絡化、數(shù)字化技術背景下,盡管數(shù)字閱讀成為當下消費者的主要選擇,但圖書等傳統(tǒng)閱讀依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紙質圖書出版業(yè)保持強勁發(fā)展勢頭。2017年,全國出版新版圖書255106種,另有重印圖書257381種,在這五十余萬種圖書中,學術類圖書占有極大的比重。學術類圖書之所以成為較大的閱讀選擇,除了學科特殊性、內容質量、受眾群相對穩(wěn)定等因素外,封面設計的優(yōu)劣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促進因素。
無論是作者還是受眾,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東西,沒有誰會刻意拒絕。著名出版家范用先生曾說,“每拿到一本新書,先欣賞封面??丛O計新穎的封面,是一種享受,我稱之為‘第一享受’?!睂W術類圖書的作者或者讀者,未必會像范先生一樣關注封面,但也不會完全無視封面的存在。
根據(jù)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筆者認為,做好學術類圖書的封面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顏色的力量。廣義的封面設計,當然包括圖書開本、用紙用料,以及封面、封底、書脊、勒口等各個部分,這個是常識。但如何讓封面吸引人,讓人從萬千同類封面中一眼相中,封面顏色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封面顏色是對視覺產(chǎn)生沖擊力的關鍵要素,市場類圖書如此,學術類圖書尤甚,因為許多學術類圖書的封面,往往除了顏色和虛擬圖形塊以外,幾乎再無可用的設計素材了。
人民出版社的一位資深美編曾說,窮二十年之功,終于覺得自己對顏色的運用,有點感覺了??梢妼τ陬伾倪x擇,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和實踐。中信出版社的品牌總監(jiān)稱,中信的每個封面方案,都會打印二十個顏色效果以供遴選,同樣是藍色,肯定有那么一個藍,藍得讓人心曠神怡。
第二,構圖的層次。前面提到了,學術類圖書通常不宜過于花哨,因為內容所限,又很難找到合適的裝飾圖案,往往只能用虛擬的圖形塊、線條、色塊作美化素材。許多圖書封面呆板的原因之一,其實是沒注意到構圖的層次。封面設計屬于平面美術,但一樣要設計出立體效果來,要有層次、景深、動感。中國青年出版社的老一代美編秦耘生先生曾說:“封面設計要做到新而不怪?!彼f所謂“新”就是要創(chuàng)新,不要重復人家的設計;所謂“不怪”就是要得體,能讓人接受和欣賞。我的理解是這個“新”還有個緊扣時代脈搏的問題,“不怪”則應該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第三,嚴謹?shù)母杏X。學術類圖書的書名往往比較長,這是出于嚴謹?shù)目紤],書名的內涵和外延要正好覆蓋該書的內容,但這同時也給封面設計帶來了一定難度,標題太長,不易美化。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喬治米勒研究后認為,人類短時記憶所能記住的一次呈現(xiàn)的項目數(shù)為7+2個彼此無關的項目。因此市場類圖書的書名,通常不會超過9個字。但學術類圖書恰恰反行其道,讓某些設計師束手無策。其實,長書名有長書名的優(yōu)勢。長書名當然沒有短書名那么多設計可能性,但一樣可以通過不同的字體、字號、色彩、立體感對其進行美化。還要強調的是,因為此類圖書面對的一般是專業(yè)讀者,嚴謹性是設計師在進行字體寬度、角度、反差設計時必須突出的,要讓讀者感到書名很莊重、大氣,有說服力。
第四,精致的印象。為了造成精致的印象,設計師要注意開本、用紙、用料的選擇,還要注意封面裝飾圖案、色彩選擇傳遞的信息,是否與本書的內容相適宜,不要讓人產(chǎn)生封面、內容兩層皮之感。范用先生的書籍設計理念的要點之一,就是“不看書稿,是設計不好封面的”。要想達成精致的印象,設計師還必須注意一些細節(jié),比如書名、作者、出版社、介紹性的文字等不能錯漏;中英文文字字體、字號、字距、行距以及在畫面的位置須與背景相協(xié)調;書脊、勒口、出版社Logo擺放等都要注意。精致的印象,就產(chǎn)生于對細節(jié)的加工處理之中。
作者單位: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