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很多人開始研究中藥進補,但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中藥進補也要講方法,不合理使用往往適得其反。那么,亂吃補藥進補對身體有什么危害呢?
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很多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就有很好調理身體的作用,切不可認為只有藥物才足首選。
忌越貴越補。 “物以稀為貴。”傳統(tǒng)中藥治療保健均有一定的適用對象,應根據(jù)需要來確定是否選用,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忌無病亂補。中醫(yī)強調,進補原則是“虛則補之”。中藥養(yǎng)生,重在補虛,對于無病也不虛的人,根本不需要使用藥物。而虛癥又分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缺什么,補什么”才能事半功倍。
忌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進補更不是滋補藥的隨意疊加。對于進補過度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上火。
忌重“進”輕“出”。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飲食油膩,作息不規(guī)律,導致很多人都有或輕或重的便秘。近年來,養(yǎng)生提倡“負營養(yǎng)”的理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重視排便的頻率和通暢。
忌恒補不變。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發(fā)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都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yǎng)平衡。尤其是老年人,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更需要全面系統(tǒng)地加以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