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國家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科技重大專項”的最新成果發(fā)布會上,一位84歲的老人帶著她用30年才攻克的抗生素新藥成果進入公眾視線。她就是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的研究員王以光,也是國內外首次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研制出1類抗生素新藥可利霉素的發(fā)明人。
填補國內抗生素空白
王以光是我國最早一批從事抗生素研究的專業(yè)人員,1954年,當時還在大連醫(yī)學院就讀的王以光被國家選拔為留學生,前往蘇聯(lián)學習抗生素研發(fā)工藝?!叭珖还才囵B(yǎng)了四個,我是最后一屆唯一的一個?!蓖跻怨饣貞洝?/p>
在新中國剛成立時,中國沒有抗生素生產的工藝,抗生素全部依靠外國進口。王以光在蘇聯(lián)經過5年的系統(tǒng)學習,以37門功課都滿分的成績回到國內,直接被分配到了當時的中國醫(yī)學科學院抗菌素研究所。
“抗生素的產生,首先是將土壤中分離的菌種帶到實驗室培養(yǎng),再從實驗室瓶子里放大到生產工廠能夠生產出來。我的工作就是讓微量的野生的菌種最后能夠實現(xiàn)量產。”王以光說,“灰黃霉素、麥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雷帕霉素、泰古霉素,這幾個品種我都是主要的研制者?!边@些抗生素品種當時給國內抗生素藥物生產填補了諸多空白。
研發(fā)自主產權的可利霉素
盡管王以光在前面近30年的工作都是在填補國內抗生素藥物生產的空白,但這些抗生素研發(fā)源頭多數(shù)都是在國外,國內的科研人員只是尋找自己的產生菌和發(fā)展自己的生產工藝,最終的產物還是與國外類似的藥品。“我們不能永遠‘仿制’,總是走在別人屁股后面?!蓖跻怨庹f,當時她決心研發(fā)新的抗生素藥物。
1979年,王以光被公派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進修學習分子生物學。王以光表示,用傳統(tǒng)的方法已經不大可能找到新的化合物,所以她準備用合成生物學的方法,有針對性的來研制一些抗生素新藥。
正是用這樣的新思路,王以光開發(fā)了國內外首次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研制的1類抗生素新藥——可利霉素,這是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產權的創(chuàng)新型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
新藥研制30年關卡重重
要把一個新藥研發(fā)出來,并且最終獲批上市并非易事。從上世紀90年代的基礎研究開始算起,到今年6月份作為一類新藥獲得國家藥監(jiān)局批準上市,可利霉素的研制過程持續(xù)了近30年。到了專家審評新藥這一步,王以光甚至因勞累過度住進了ICU病房。
王以光講述了可利霉素研制過程中兩個關鍵節(jié)點的故事。
開發(fā)可利霉素時,因發(fā)酵設備十分簡陋,開始的10批次10噸都染菌,加上當時投資方的壓力,王以光和團隊幾乎要放棄。
在可利霉素進入新藥一期臨床試驗時,困難再一次出現(xiàn)。新藥一期臨床試驗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檢驗藥品的安全性問題。“為了保險起見需要有一個對藥品最大耐受量的試驗?!蓖跻怨庹f,由于當時生產工藝的原因,生產的藥片都很大,要達到最大劑量要求的話,一次需要吃掉8片、800毫克才能達到試驗標準。主持臨床試驗的醫(yī)生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試驗進行不下去。“我就很著急,說我先來試試。”王以光一口氣把8片藥吞進了肚子里。王以光記得,當時是11點左右還沒有吃午飯,感覺有點犯惡心,其他癥狀沒有。因此她得出這個藥應該在餐后服用的相關數(shù)據(jù)。
困難還有很多,但最終都被王以光一一克服了。
(據(jù)“澎湃新聞”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