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作為中國情境教育創(chuàng)始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著名兒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師的愛心與精神永存。本期《關注》欄目,讓我們一起追憶她的教育人生,重溫她的教育過往,感受她的教育情懷、教育智慧。
摘要:李吉林老師有自己的審美表達。這樣的表達本身就充溢著審美品格,而審美品格與審美表達的相遇與疊加,形成了李吉林老師獨有的審美氣象。李老師的審美品格及其審美表達具有情境性、愉悅性、審美與道德的融通性、真與美的統(tǒng)一與貫通、情感性等鮮明的特點,值得深入關注和研究。
關鍵詞:李吉林 審美品格 審美表達
李吉林老師愛美。
她愛美的自然風光,小河畔,大樹下,田野里,山坡上;朝陽,晚霞,夏風冬雪……
她愛美的詩,唐詩、宋詞,馬雅可夫斯基、雪萊,《在西去列車的窗口》《遞上一枚雨花石》……
她愛美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鄉(xiāng)村女教師》……
她愛美的服飾,尤其是紅的,鮮紅的豎領毛衫、棕紅色的褲子……
她愛美的生活,愛生活中一切的美。李老師告訴我們,愛生活就是愛美。
李吉林老師創(chuàng)造了美。
她創(chuàng)造了美的課程、美的課堂、美的教與學,創(chuàng)造了美的環(huán)境、美的教具、美的讀本,創(chuàng)造了美的關系、美的生態(tài)。她和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了美的情境教育、美的生活。李老師告訴我們,美需要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就是一種大美。
李吉林老師具有鮮明的審美品格。
我以為,在諸多優(yōu)秀的品格中,審美品格特別亮麗,熠熠閃光。審美品格鑄造了李老師美的人生,審美品格構(gòu)建了美的歷程,審美品格創(chuàng)造了教育的一種文化,審美品格將教育推到了最高境界。當然,這些對應的因素都處在對話關系中,是相互性的,相互依存、相互支撐、共生共長。
無疑,李吉林老師是美的。
審美品格是李吉林老師人生與教育的特質(zhì),進一步討論李老師的審美品格,讓我們對她的認識更深刻,懷念更深沉,學習更有深度、更自覺,也使自己的成長更有方向感和力度。
一、李老師的審美表達
李吉林老師有自己的審美表達。這樣的表達本身就充溢著審美品格,而審美品格與審美表達的相遇與疊加,形成了李吉林老師獨有的審美氣象。
(一)關于“教師之美”
李老師始終堅定地認為,教師本身就是美的。
首先,她認為教師是播種者。她深情地說:“我不是農(nóng)民,卻是一個播種者;我不把谷子撒進泥土,卻把另一種金色的種子播在孩子的心田上——那是一塊奇異的土地,播上理想的種子,便會有令人驚奇的收獲。”耕耘、播種、施肥、收獲,這是勞動之美、勤勞之美,是孕育生命、播種希望、收獲幸福之美。李老師用這樣的比喻,定義了教師的使命與天職。
其次,她認為教師也是詩人。她同樣深情地說:“老師也在用心血寫詩,而且寫著人們最關注的明天的詩——不過,那不是寫在稿紙上,而是寫在學生的心田里?!苯又终f:“啊,教師,也是詩人。……精心地在塊塊純潔、稚嫩的心田里,寫著一首首小詩。”對于教師與詩人,她是用寫在心田里的詩來鏈接的——雖是一首首小詩,卻是明天的詩。詩的瑰麗讓教師燦爛起來。這一詩意的審美表達,又讓教師之美閃耀著明天詩句的光芒。
再次,她認為教師的教學教育過程如詩如畫。關于教師,有這樣一些比喻:教師如同蠟燭,如同春蠶,這是對教師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但她卻認為,這些比喻都不免有些傷感,甚至凄涼。她深情地說:“教師比蠟燭永恒,照亮了別人,升華了自己;即便是比作春蠶,也絕不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而是絲雖盡卻身不死,蠶化作蛹,蛹變成蛾,蛾又孕育出蠶寶寶,無窮無盡……那真是如詩如畫!——而且是長長的‘畫卷’,是融敘事、抒情于一體的‘詩集’。”教師如詩如畫,教育如詩如畫,多美。
播種者、詩人、畫家,種子、詩集、畫卷,美的比喻描述了教師之美。李老師的這一審美表達,讓教師之美閃耀異樣的光彩。其實,李老師正是這些教師之美的真實、生動的寫照。她告訴大家,只有有了教師之美,才可能有教育之美。
(二)關于“情境教育之美”
情境教育是美的集合體、發(fā)光體,有許多發(fā)光的不同的美的側(cè)面,所有美的側(cè)面,讓情境教育之美整體“立”了起來。而對這些美的側(cè)面,李老師都有自己的審美表達。我們可以做個初步梳理。
其一,情感與情境教育:激發(fā)與“移入”。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界定情境教育時,李老師就明確提出:“情境教學是通過創(chuàng)設、優(yōu)化情境,激起兒童熱烈的情緒,把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jié)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后來,專家們非常認同這一界定,并指出,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的結(jié)合彌補了教學認識論中的一大缺陷,可見情感在兒童發(fā)展中也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李老師進一步說,突出情感“不僅有利于學習知識,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而且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兒童的審美情感和道德情感……讓兒童逐漸感受到知識之美、世界之美,在懵懂中依稀懂得‘愛美’‘樂善’‘求真’是多么美好”。這是情感對兒童認知活動的激發(fā)。不僅如此,情感還可以“移入”:“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大自然、移入生活、移入他人”,“使他們成為洋溢生命情感的個體”。李老師的概括是“情能生美”“美能喚情”。不難理解,這種對認識論缺陷的彌補,是教學論的一大進步。
其二,“意境說”與情境教育:以美為突破口與美感性原則。
李老師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情境教育的理論滋養(yǎng)。在研讀中,有一天,“意境說”一下子跳入她的眼簾,進入她的心靈。她將“意境說”的精髓概括為“情景交融,境界為上”,并且說,“情境教育可‘借古人之境界為我之境界’……一切境界無不為我、為兒童所設”。同時,她還從“意境說”中概括出“真、美、情、思”四大元素,選擇了“以美為突破口”,以美的彌漫、充溢,使“工具性包容的知識和實踐,鑲嵌在浸潤了文化藝術的美的情境中,如此,知識變活了,變得有血有肉,變得豐富而具神采”。于是,李老師堅定地提出一個值得倡導的教學原則——美感性,即以美感性優(yōu)化教學,塑造兒童美的心靈。顯然,這又是對教學論的一大貢獻。
其三,操作要義與情境教育:以美為境界與以美其身。
李老師不僅以美為突破口,而且以美為境界,即對于美,絕不能僅僅將其作為教育的手段,不能僅僅是利用美。她的心靈深處始終騰躍著一位哲人的話:“美的發(fā)現(xiàn)的前提是追求?!彼非笫裁茨??“追求的是教育‘美’的境界?!边@樣的主張絕非單憑感覺,其間有不少的理性思考:“我從‘美’與兒童主體性的形成、‘美’與兒童精神世界的豐富、‘美’與兒童最初的人生幸福、‘美’與完美人格的培養(yǎng)等方面,來認識‘美’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來詮釋‘美’的育人功能?!边@四個維度的討論極有深度,它始終圍繞一個核心:美與兒童。李老師說:“一句話,孩子的發(fā)展不能沒有美。”這是一種境界,是崇高的育人境界,即:以美其身,以美育人。這樣的操作要義,閃耀著育人的光彩,是絢麗的、燦爛的、神圣的。以美其身,這一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發(fā)掘出來的思想精髓,抬升了情境教育的宗旨與境界。
(三)關于“教育科研之美”
李老師是從普通小學教師中走出來的兒童教育家。她有信條,有情懷,也有扎根大地的精神;她有創(chuàng)新的追求,有深入探索的勇氣,也有善于總結(jié)、概括、提升的能力;她有深度反思的品質(zhì),還有堅守的意志……這些都是李老師的優(yōu)秀品質(zhì),是她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在諸多原因中,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教育科研??梢哉f,李老師改革、實驗所有的進展和突破都是科研的推進和深入,所有的成果都是通過教育科研所取得的。她說:“教育科研是學者型教師成長的搖籃?!边@一詩意表達科學、準確,充滿著審美的真誠和激情。
李老師說,她在小學已經(jīng)工作了60多年了,深感教育是一門科學,“教育豐富而復雜,需要我們?nèi)パ芯?、探尋少年兒童學習的奧秘,揭示他們成長的規(guī)律”。教育科研成了情境教育發(fā)展的支點,這一支點又撬動了情境教育;教育科研成了情境教育發(fā)展的主線,這一主線貫穿情境教育的始終;教育科研成了情境教育發(fā)展的動力,為情境教育研究源源不斷地提供能量。這一過程辛勞、艱難,但幸福、美好。
李老師說,情境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就是為了兒童的發(fā)展,雖然是摸著石頭過河,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彼岸在哪里她日漸清晰。她的結(jié)論是:“為兒童研究兒童。”那就是,“教育不僅為了兒童的學習,還為了兒童能主動學習;教育不僅為了兒童學習知識,還為了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教育不僅為兒童明天的發(fā)展,還要為他們的童年獲得最初的人生幸?!薄K纳钋懈形蚴牵喊讶松墒炱诘狞S金歲月悉數(shù)交給兒童,“甘愿”“值得”?!盀閮和芯績和保菍和暮诵年P切,是教育科研的核心價值?!案试浮薄爸档谩北磉_了對核心關切和核心價值的認可、奉獻、期許和抵達彼岸的自信與自豪。正是對兒童的核心關切,才有了核心關切、核心價值的取向與定位,也正是“甘愿”“值得”,才讓核心關切、核心價值飛揚起來、美麗起來。
李老師說,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的教育還沒有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我們不能反復地去論證別人已經(jīng)做過的,要有我們自己的東西;國外的先進教育思想要知曉,但只能借鑒,而不是照搬”。她的決心是:“要走自己的路,就必須到中國經(jīng)典的文化中去尋‘根’?!痹趯じ倪^程中,中國文化的精髓,讓她看到了一盞明亮的燈,看到了前面的路,更增添了勇氣和力量。路漫漫其修遠兮。上下求索,讓她的研究在國內(nèi)外開花。國內(nèi)和美、英、日等國的專家這樣評價:“情境教育在世界論壇上為中國爭得了足可自豪的話語權(quán),發(fā)出了回應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國聲音?!痹袊蟮剞k教育,讓教育科研有了魂、扎深了根,生成了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
二、李老師審美品格與審美表達的特點
在李老師的審美探索和審美表達中,厚重的審美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簡要回顧李老師的審美品格與審美表達,就是一次美的歷程,讓我們接受了一次親切而深切的、具體而生動的審美洗禮,也讓我們學會了用審美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李老師的審美品格,并且慢慢學會用審美表達的方式去欣賞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具有“美感性”。
李老師的審美品格與審美表達有著鮮明的特點,值得深入關注和研究。
特點之一:情境性。
李老師的情境教育的顯著特征就是創(chuàng)設優(yōu)化的情境。人的核心素養(yǎng)也是在真實、豐富的情境中培育、發(fā)展起來的,“情境”已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題詞,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世界話語。如果說,情境教育是將知識鑲嵌在情境中,知識生成了價值,成為生命力,那么,“知識—價值—生命力”的過程,正是審美過程,同時生長了審美意義。李老師的審美品格是真實的、鮮活的,生動地孕伏在情境中,可親、可感、可學。這本身就很美。
特點之二:愉悅性。
情境教育讓兒童快樂起來、美好起來。李老師也總是給我們大家?guī)順啡ず蜌g笑,讓我們內(nèi)心充盈著愉悅的體驗。不難理解,為什么李老師的課堂里,學生總是那么興致勃勃、情趣盎然。學習“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學生好似飛上了藍天,飛上了月亮,心中的快樂自然抑制不住地表現(xiàn)在朗讀與表演中;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學生的目光追尋著總理的靈車,眼里滿含著淚水,心中無限悲哀,表現(xiàn)了對周總理的無限熱愛。這一過程,學生的心靈、情感有了豐收,心中自然是愉悅的。審美的愉悅性,充分反映了李老師如詩如畫的教學藝術性。
特點之三:審美與道德的融通性。
李老師說,無數(shù)成功的教學,一切深受學生歡迎的課堂,無不體現(xiàn)一個“美”字,“美”也無處不在地影響著兒童的情感、智慧、道德的發(fā)展。以美育德,以德生美,德美融通,是李老師的一貫主張。這一主張也體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德育與美育的融通和相互轉(zhuǎn)化。從倫理學來看,美就是善;從美學來看,善就是美。這樣,李老師從中華文化傳統(tǒng)中走來,用道德去召喚審美,讓審美象征道德,情境教育從審美的視角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特點之四:真與美的統(tǒng)一與貫通。
李老師的審美表達不僅關注德與美,還將真、善、美貫通起來。從理論上講,真、善、美是相互聯(lián)系的,都圍繞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并因此得以形成與提升。但三者又有區(qū)別,“真”,強調(diào)客觀世界的運動、變化、發(fā)展之中體現(xiàn)出的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性;“善”,強調(diào)人類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目的的達成,即活動的合目的性;“美”,則強調(diào)人類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所生成的智慧、才能和力量的意義。人的這些表現(xiàn)能喚起自己的美感。李老師深諳其間的關系,將三者統(tǒng)一、貫通起來。關于美與善的溝通,上文已有論述??档略f:“審美是真與善的橋梁?!崩罾蠋熯€注重真與美的對話。她所發(fā)掘的核心元素,第一、第二個元素就是講究“真”,給兒童一個真實的世界——符號學習與多彩生活鏈接;追求“美”,給兒童帶來審美愉悅——在熏陶、感染中主動產(chǎn)生學習力。此外,在情境教育的五大操作要義中,“以兒童活動為途徑”“以周圍世界為源泉”這兩大操作要義,也是強調(diào)“真”。情境教育強調(diào)真與美的貫通、融合,而且融通得很自然??梢?,李老師的審美品格具有深刻性,將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起來,用感情的方式表達理念,這就是一種大美。
當然,李老師的審美品格與審美表達,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情感性。這與李澤厚的“情本體”的論述相一致,同時又體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樂感文化”。這一特點我們還可以再論述。
李老師的審美品格與審美表達,有一個核心源泉,那就是兒童。她愛兒童,在兒童中生活,在生活中與兒童一起成長。她真摯、深情地說:“我,一個長大的兒童?!眱和矏鬯?,給她無盡的智慧和力量。兒童是美的,李老師是美的,情境教育是美的。作為播種者的李老師,她的審美品格就在美的歷程中,就在真、善、美的播種中。這些金色的種子,寫就了明天的詩句。
(成尚榮,國家督學,原江蘇省教科所所長,江蘇省教科院研究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工作小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