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期的戴逵,是著名的美術家、雕塑家。他是繪畫藝術的集大成者,被譽為繪畫界的領袖。他對佛經(jīng)很有研究,對佛經(jīng)故事了如指掌,深知佛經(jīng)要意,故所刻佛像形神兼?zhèn)洹?/p>
晉孝武帝中期,佛教文化在中國已得到很大發(fā)展,特別是佛像藝術一經(jīng)引入,便迅速傳開。當時,會稽山陰靈寶寺慕名求戴逵刻一尊一丈六尺高的無量壽佛木像。佛像刻制完成后,放在寺院里供人參觀,深受好評。可戴逵左看右看,總覺得這尊像的神態(tài)有些死板,情感表現(xiàn)得不夠充分,缺少沖擊力和震撼力,可一時又不知道從哪里下手修改。他向眾人征求意見,但大家都說恭維話,沒人提不同意見。
戴逵想,看來大家是怕我的面子過不去,不愿說真話。于是,他躲到屏風之后,偷偷聽參觀者對佛像的評頭品足,并把褒貶議論都記錄下來:有的說,這尊佛上額太窄;有的說,這尊佛的兩眼太小;有的說,這尊佛的耳朵應下垂,以顯現(xiàn)出風范……諸如此類,他都認真思考,推敲琢磨:佛像雖然是外來的,但一定要符合本地人的審美習慣。于是,他反復修改,經(jīng)過了3年時間,終于刻制成一尊符合佛經(jīng)教義、體現(xiàn)民族風格、深受民眾喜愛的完美佛像。
戴逵最先把外來佛像的形體修改定格為:寬額、濃眉、長眼、垂耳、笑臉、大肚的形象。幾乎所有人都驚嘆:“這就是我們心中的佛??!”此后,世人爭相仿效。這是他對佛教在中國傳播的一大貢獻,一直影響到今天。(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