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
讀書是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一個熱愛讀書的人,不僅能讓自己的知識變得豐富,還能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去擁抱人生。一本書,就是一段人生的寫照,細(xì)細(xì)咀嚼,更能潤澤心靈。
書香伴流年
我從小就對書格外鐘情。那些散發(fā)著墨香的書,就像風(fēng)光無限的叢林,吸引著我去探尋追索。時光匆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從鄉(xiāng)間的田埂上走入城市的樓群,我的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很多風(fēng)景離我遠(yuǎn)去,很多人也離我遠(yuǎn)去,唯一不曾離開我的,是書。
書香伴流年,歲月如花開。有書相伴的日子,美麗而豐盈。“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真是這樣,有書在身邊,就像多了一位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知己,讓我無比慶幸和珍惜。每次得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我都會在心里對自己說:“得之,我幸?!弊x書,是在和許多美好的靈魂對話。讀書時,常常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共鳴,那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妙滋味,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迸c書相守,每一個日子都開成一朵花,馨香為伴,香遠(yuǎn)益清。讀書帶給我的不僅是一時的愉悅,而且是更為深遠(yuǎn)的影響。
書香伴流年,心靈如明鏡。古人云:“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弊x書可以獲取知識,讓人擺脫愚昧。我一直認(rèn)為,讀書更重要的作用是讓我們學(xué)會怎樣面對生活。
多年里,我經(jīng)歷過人生的低谷,也曾陷入生活的困境,絕望時,覺得天空都是暗的。那時候,心靈像一所黑房子,沒有出口。深夜里,卸下所有的負(fù)累,捧起一本書來讀,讀著讀著,忽覺心靈之窗豁然而開。
原來,黑暗之后是光明,絕境之后是坦途。重新抖擻精神,迎接新的黎明。人生得意時,很容易忘形,周圍人的鮮花和掌聲讓你忘乎所以。只有書這位老友會誠懇地提醒你,別忘了自己是誰。每晚臨睡前,與書對話,書會告訴你,人要學(xué)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書香伴流年,人生厚重如書。人生有限,有很多未知的領(lǐng)域我們無法涉足,有很多精彩的生活我們無法體驗。但書可以跨越時空,讓我們的人生版圖得到擴張延伸,還可以讓我們與更多的人心靈相通。
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如同與一個高尚的人談話,能帶給你豐厚的財富。有人說,不讀書的人充其量只能活一輩子,而讀書的人可以活三輩子:過去、現(xiàn)在、未來。
我以為,讀書不能帶著功利性。那些“學(xué)而優(yōu)則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想法,會讓讀書變得興味索然。讀書應(yīng)該像陶淵明一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讀書要樂在其中。
清代名士張心齋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讀到的書,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我相信,等我老了,頭白了,顫顫巍巍的手里,一定還會握著一本書。嗅到書香,我無比幸福和滿足。
(作者王純,選自《現(xiàn)代養(yǎng)生》2015年第19期,有刪改)
點讀
本文沒有記敘具體的讀書經(jīng)歷,卻寫出了讀書的真實感受,耐人尋味。與書為伴,就像結(jié)交了一位摯友,互通心意。一本書就是一捧精神食糧,使人如獲至寶。從鄉(xiāng)間到城市,從少年到老年,時空變遷,讀書的熱情經(jīng)久不減。書,潤澤心靈,使人受益終生。
手捧一卷書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閑事,其實是鬧心的事,太多了,像毛線團,越扯越亂,越團越大,真讓人累。春有百花,夏有涼風(fēng),秋有明月,冬有白雪,長亭短亭,哪一亭不是光陰如玉,明媚如畫?偏偏有閑事在那牽著、扯著,嘀嘀咕咕,翻腸攪肚,真厭煩。無事生非,閑事增煩惱,一個接著一個。
拋開閑事,似乎也簡單,就是不理了,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我自巋然不動。這要看個人定力了,也就是常說的淡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像翻越崇山,有點難。
鄭板橋的主意就好實現(xiàn)多了,他肯定也受了閑事的一些苦,要不然寫詩給人家,也不會一開頭就說: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閑事養(yǎng)精神。
書卷多情似故人。書是有情有意的,不像閑事,總來惹是生非,令人心思不寧。閑事高高擱起,手握一卷書,就像和老朋友閑談,親切歡顏,輕松愉悅,再沒有這樣的好事了。書房里,一卷卷書整整齊齊地立在書架上,宛若高朋滿座,無案牘勞形,無絲竹亂耳,談笑間,光陰已緩緩成了一曲《高山流水》。
清代著名戲曲家李漁曾在家鄉(xiāng)浙江蘭溪建了一座亭子,當(dāng)?shù)刎斨饕宰约嘿澲Y金最多,給亭子取名為“富貴亭”。寫出《閑情偶寄》的李漁當(dāng)然不滿意這名字,后改名為“且停亭”,并為亭子寫了一副對聯(lián):“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p>
“且停亭”,名字取得好,對聯(lián)也寫得好,高出“富貴亭”十萬八千里。富貴能消弭煩惱嗎?答案是否定的,那就且停停。于丹說,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許那并不是一個具體的地方,甚至不是具體的一段光陰,一盞茶,一杯酒,一段琴曲,一片山水意境,都可以走進去,體會生命中的一種從容。
我覺得這“且停亭”就是手中的書卷,一程一程地讀下去,萬卷在胸,自然而然眼界就高了,跳脫出了小局限,人生也就走向了適宜從容。
書香繼世長。一個人身上最好的氣質(zhì)是書卷氣,那是物質(zhì)之外的,精神層面上的,一出場就別致有格調(diào),卻不盛氣凌人,那是一種柔和的光澤。書卷氣不是天生的,而是一點一滴的積累和陶冶,天長日久的滲透,靈魂漸漸就有了書卷的芳香。一個家庭呢,立足于社會,最好、最體面的介紹詞便是書香世家。聽到書香二字,內(nèi)心會不由自主升騰起敬意。而聽到富貴人家,羨慕的成分就多了些,不會生敬心。
書香和精神一樣,無形卻至高無上,主導(dǎo)著人生的走向。
(作者耿艷菊,選自《河北工人報》2018年8月1日,有刪改)
點讀
讀書是一種情致,在書香的氤氳中讓心田開滿鮮花,讓人生多了一份恬淡和自由。本文用雋永的語言,詮釋讀書的詩意,將人帶入書香飄逸的花園。文中舉李漁將“富貴亭”改為“且停亭”的例子,來闡釋讀書對人的性情的影響,又說“書卷多情似故人”,道出了人與書的特殊關(guān)系?!皶憷^世長”,讀書永遠(yuǎn)是人的精神享受。
(本版由青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