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胤宏
2019年寒假,我回山東濱州老家過年,聽爺爺說濱州無棣有貝殼堤島,而且在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三大古貝殼堤中,無棣貝殼堤不僅純度最高、規(guī)模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貝殼堤島。聽爺爺這么一講,我和爸爸媽媽都有了去實地考察一番的沖動。
“貝殼堤島”位于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最北部渤海灣西南岸。距離濱州市區(qū)約100余公里,是濱州市著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海濱旅游度假區(qū)。來到貝殼堤島,放眼望去,海岸線上滿是貝殼,離海岸線越遠(yuǎn),由貝殼堆砌起來的堤岸貝殼含量越高,也越齊整,煞是壯觀、美麗。我忙不迭地奔向海邊,近距離觀看,挖貝殼......
這片海灘上的貝殼,無論是深埋地下的,還是裸露于地表的,貝殼的覆蓋度幾乎達(dá)到100%。我腳踩在這些散發(fā)著柔和光澤的顏色各異、花紋各異、形狀不同的貝殼,想象著它們在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抑或是幾十萬年前,它們是怎樣在這里繁衍生長,又怎樣形成這樣富有特色的貝殼堤。
提到貝殼堤的成因,就得從無棣的地理位置說起。無棣是古黃河的入海口。黃河不僅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歷史上還多次決口、變道和遷徙:黃河攜帶大量細(xì)粒黃土物質(zhì),長時期周而復(fù)始地在渤海灣南岸和西岸遷徙,塑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淤泥質(zhì)海岸。當(dāng)黃河改道后,河口遷徙到別處,隨著泥沙入海量的減少,海岸不再淤積增長,海水變得清澈,種類繁多的海洋軟體動物不斷繁衍生息,從而為貝殼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周而復(fù)始的海浪、潮汐將貝殼搬移到海岸堆積,隨著貝殼的逐年累積,就形成了獨特的貝殼灘脊海岸。更為奇特的是,黃河不斷地改道回遷。當(dāng)黃河水再次光顧貝殼堤時,周圍形成的渾濁的淤泥岸不利于貝殼生長,貝殼堤也因此而停止形成和增長。在貝殼堤外,泥沙淤積成陸,海岸線又向前延伸,貝殼堤則遠(yuǎn)離海岸,或棄于陸上,或埋于地下。因此,由于黃河的反復(fù)的、來回的遷徙,海岸線走走停停,淤泥與貝殼堤交互更替,于是在渤海灣南岸和西岸形成了多條平行于海岸線的貝殼堤,也就成為渤海灣海岸線向渤海延伸的腳印。
看啊,無棣貝殼堤壩見證著渤海海岸的歷史遷移和海陸變遷,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珍貴的海洋自然遺產(chǎn),并成為研究黃河變遷、海岸線變化、貝殼堤島的形成等環(huán)境演變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