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書法的發(fā)展是現代中國文化發(fā)展的縮影,在多元化的現代文化背景下,中國的書法教育也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狀態(tài),可歸納為素質化、專業(yè)化、社會化、休閑化等幾種教育模式。多元化的現代書法教育模式同時也是傳統(tǒng)文化精神在現代社會的傳承。
【關鍵詞】多元化;書法;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30-0010-02
現在的中國社會文化是一種以傳統(tǒng)文化為基調并打上了西方文化烙印的多元化文化模式,書法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現代書法的發(fā)展是現代中國文化發(fā)展的縮影,多元化的現代文化演進過程都在現當代書法發(fā)展的過程中留下了痕跡,在這樣一種文化背景下,中國的現代書法教育呈現出來的是一種多元化狀態(tài)。
古代書法教育是一種以科舉為目的的私塾化書法教育,它集識字和寫字教育于一身,在中國古代是貴族化、精英化的[1]?,F代書法教育與傳統(tǒng)書法教育以科舉制度的結束和現代書寫工具的使用為分水嶺,一方面,科舉制度的結束,使得傳統(tǒng)書法教育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另一方面,現代書寫工具的使用大大弱化了現代教育對傳統(tǒng)書法教育的重視。在現代多元化社會文化背景下,現代書法教育則呈現出素質化、專業(yè)化、社會化、私塾化、休閑化等多元化模式。
一、素質化書法教育模式
基礎教育階段的書法教育屬于素質教育,代表著素質化的書法教育模式。為適應新時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2013年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生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綱要要求,中小學書法教育以語文課程中識字和寫字教學為基本內容,以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書法教育的素質化要求契合現代基礎教育階段的實際,具有代表性意義。
二、專業(yè)化書法教育模式
院校書法教育是一種美術化教育,代表著專業(yè)化的書法教育模式?,F代院校書法教育與傳統(tǒng)書法教育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書法已經成為一門專業(yè),教學理念和課程設置完全是參照現代美術的內容,尤其是在教學及研究的過程中大量引入了西方的美術觀念和手段,其培養(yǎng)目標是現代藝術人才而不是傳統(tǒng)文人。有學者認為,由于中國的現代社會里已經沒有了“士”這樣一個階層,所以現代社會中的書法家已與傳統(tǒng)意義的書法家不是一個概念了[2]。但現代書法家又不同于古代的寫字匠——經生,支撐現代書法教育的,是現代藝術教育體系。書法畢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無論是古代的書法還是現代的書法,所承載的文化精神應該是一脈相承的。
三、社會化書法教育模式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書法協(xié)會培養(yǎng)了大批書法人才,代表著社會化的書法教育模式。書法家協(xié)會聚集了大批書法專業(yè)人士,并通過書法展覽、書法比賽機制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yè)人才,應該說,書法家協(xié)會發(fā)揮著書法藝術的社會教育功能,它與院校書法教育相得益彰,共同發(fā)揮著培養(yǎng)現代書法藝術人才的功能。就書法教育的社會化功能而言,與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并行的中國硬筆書法協(xié)會發(fā)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它是世界上擁有會員最多的一個藝術團體,其中,會員吸收了為數眾多的少兒書法愛好者。硬筆書協(xié)的宗旨是“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大書法”,大書法這一概念的外延幾乎涵蓋了所有與書法相關的藝術門類,它的實踐性意義遠遠大于學術性意義。從實踐角度來考察,這樣一個協(xié)會的確能夠帶動起數量龐大的會員群體在大眾層面開展著書法活動,其對書法文化的傳播與普及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四、私塾化書法教育模式
民辦教育中的書法教育具有傳統(tǒng)私塾化教育特征,教學活動的開展更為自由,它可以把滿足社會需求和發(fā)揮私學理念結合在一起,可以實現不同層次的較為開放的書法教育,它完全可以作為院校教育的基礎和補充。在屬性上也屬于社會化書法教育體系,與書法協(xié)會的關系更加密切。
五、休閑化書法教育模式
從事書法藝術活動已經演化成為一種休閑模式,書法藝術休閑是一種自我書法教育模式,這種休閑文化自古就具備時尚性,這是漢字文化圈獨有的一種文化現象。隨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文化自信的增強,書法藝術休閑方式在大眾層面不斷得到普及,書法藝術和書法教育開始走向平民化和非功利化。
這種文化現象的出現是有其客觀基礎的,其一,把從事書法藝術活動作為一種休閑形式是漢字文化圈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發(fā)達的地區(qū)經濟是藝術休閑現象得以出現的經濟基礎;其二,悠久的漢文化傳統(tǒng)和深厚的漢文化積淀,是書法藝術休閑這種文化現象在漢文化圈出現的文化基礎。書法藝術休閑這一文化現象在當今社會的出現是有其必然性的,傳統(tǒng)書法藝術在文化領域由貴族化到平民化的角色轉變,應該說是時代使然,也是書法藝術發(fā)展內在規(guī)律的一種體現。書法既是一門貴族藝術,也是一門大眾藝術,凡是會寫漢字的人都可以欣賞和習練,即使不識字的人也不妨礙喜歡書法,它是漢字文化圈里的一門傳統(tǒng)藝術,是文化的象征,從文化學角度解釋,這種對書法的喜愛已經成為漢民族的文化基因,融入到了民族血脈中。
書法教育之所以能夠分化出如此多的層次,一是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有關,從文化源頭上來分析,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以儒、道、釋三家為主脈,但三家的源頭都可歸結到易經文化,其指導性意義涵蓋到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所謂“民日用而不知”。書法的本質體現的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正是這一文化特質,使得各個階層的人們都可以喜愛和從事書法這門傳統(tǒng)文化藝術。二是與書法的功能有關,在書法的審美問題上歷來都是眾說紛紜,究其原因,與書法的功能有關,在社會生活中書法有什么樣的功能,也就有什么樣的審美標準?!皶暂d道”指向的是書法的文化性,體現著先哲們的大智慧;“習字消日”指向的是書法的休閑性,體現著士人的文化情趣;“字如其人”指向的是書法的倫理性,體現著道學家們的修為觀念;“以書取仕”指向的是功利性,體現著士子們的進取精神;“書同文字”指向的是實用性,體現著士大夫的實干精神。與此同時,書法高級審美形式的發(fā)現,也會促成書法高級藝術功能的出現??傊?,書法教育的多元化及書法藝術的多層次審美等特征正是易經文化精神的體現,適應著多個層次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俊.“書法藝術休閑”文化現象之我見[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2]叢文俊.當代書法教育的理論思考[J].中國書畫,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