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堅持貫徹執(zhí)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樹立“公共植保、綠色環(huán)?!崩砟?,堅持病害“防重于治”、害蟲“達標”用藥的控害思想。以麥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中心,對小麥各生育階段主要病蟲草害采取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綠色防控措施,供種植者參考。
關鍵詞:小麥;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
在小麥整個生長期中,需要關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病蟲草害預防工作,尤其是播種期間。而實際的防護工作則需要結合防治的理念,并在這個基礎上選取農藥防治。值得注意的是,農藥能夠有效地殺除病蟲,但是過多地使用農藥也會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因此,在實際選用農藥防治時,需要考慮到農藥的濃度和實用性。
而小麥病蟲草害工作的開展,則需要從播種期、苗期、返青期、拔節(jié)期4個時期入手[1],采取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綠色防控措施。
1? ?小麥病蟲草害減量控害策略
1.1? ?堅持“綜合防治”的策略
綜合防治的深刻內涵,就是通過多種防治手段的結合,從而提高防治的質量和效率。一般小麥病蟲草害防治工作中,所采用的防治方法有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需要結合小麥生長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采用防治措施,盡可能地為小麥的生長創(chuàng)造出一個無病蟲的環(huán)境。例如,利用化學防治手段,雖然能夠有效地殺除小麥田地中的病蟲,但是農藥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其會對小麥的生長造成不利的影響。并且每株小麥的生長是不同的,需要結合當?shù)氐膶嶋H天氣環(huán)境及地勢條件,適宜地播種,對小麥進行科學的栽培和施肥,才能減少小麥出現(xiàn)疾病的概率。
1.2? ?堅持“主動出擊”的策略
一些病害的發(fā)生會導致小麥的死亡,這是不可治療的病害。不過,可以利用防治措施杜絕這一系列病害的發(fā)生。如針對小麥赤霉病而言,就需要做好充分的防護準備。在小麥抽穗揚花時,可以適當?shù)丶訌娹r藥的噴灑,而不是當出現(xiàn)了病蟲害時再噴灑,如此一來就能有效地杜絕這一類病害的出現(xiàn)。
1.3? ?堅持“一噴三防”的策略
對小麥后期(穗期)的病蟲害,堅持肥藥混噴、殺蟲劑殺菌劑混用的方法,增強小麥抗逆、抗倒能力,做到病蟲兼治,減少防治用工。
1.4? ?堅持“統(tǒng)防統(tǒng)治”的策略
統(tǒng)防統(tǒng)治具有提高藥效、減少用工、減少藥量的效果,已被廣大農民所接受。要大力組織專業(yè)化服務組織,使用高效機械,積極開展社會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解決病蟲草害防治人工不夠、技術掌握不到位、防治不及時等矛盾,提高防治質量和防治效果。
2? ?小麥病蟲草害的綠色防控技術
2.1? ?優(yōu)化品種布局
堅持選用抗耐性較好的品種,降低赤霉病的發(fā)病風險。強化區(qū)域內品種的一致性,以2~3個品種為主體品種,搭配種植3~4個品種,減輕品種“多亂雜”的現(xiàn)象,避免抽穗揚花期拉得太長。這樣做不僅能夠有效地降低小麥出現(xiàn)赤霉病的概率,同時有利于小麥的生長,使其不會出現(xiàn)較大的差異性。
2.2? ?推廣機條播,搞好溝系配套
推廣機條播技術,控減用種量,優(yōu)化麥苗基數(shù),提高田間通風透光性,減輕病害的發(fā)生程度。完善田間灌排設施,提高灌排能力,增強根系活力,促進健康栽培。
2.3? ?積極開展冬前化學除草
推廣“一封一殺”的化除技術,在小麥播種出苗前,每667 m2用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75 g加50%丙草胺乳油 50~60 mL或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00 g加10%芐嘧磺隆30 g進行土壤封閉,控制雜草發(fā)生。當小麥出苗達3~4葉期、雜草3葉期前,每667 m2使用15%炔草酯30 g或7.5%啶磺草胺12.5 g加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00 g或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50 g進行莖葉處理,防除禾本科雜草。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日最低氣溫達5 ℃以上才能用藥,并且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在有寒流到來前3 d,停止使用化除措施。
2.4? ?狠抓病蟲防治
2.4.1? ?適期防控
對于小麥赤霉病,堅持一次用藥主動預防、看天用好第二遍藥。第一次在小麥見花到揚花初期(即10%植株揚花)及時施藥,陰雨或霧露天氣多的年份,隔5~7 d用第二次藥。
2.4.2? ?選準藥種
大面積停止使用多菌靈及其復配劑,選用氰烯菌酯、氰烯菌酯復配劑、戊唑醇復配藥劑,同時注意藥種的交替使用,降低抗藥性菌株頻率。防治白粉病,可選用環(huán)丙唑醇、己唑醇、腈菌唑、氟硅唑等。在麥穗蚜發(fā)生較重的年份,藥劑可選用烯啶蟲胺、醚菊酯等[2]。
2.4.3? ?優(yōu)化施藥技術
施藥技術對藥效有較大的影響。要積極實施統(tǒng)防統(tǒng)治,發(fā)揮專業(yè)化防治組織的優(yōu)勢,推廣高效植保機械施藥。
同時根據(jù)不同的施藥方法,用足劑量、水量,機動彌霧不少于20 kg/667 m2,手動噴霧不少于30 kg/667 m2。為提高藥效,降低化學農藥用量,可在防病治蟲藥劑中增加助劑,如白醋或有機硅等[3]。
3? ?結語
總的來說,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需要充分地認識到病蟲害對小麥的影響,并采取合適的防治措施進行病蟲預防。當然方式的選擇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需要多加利用生態(tài)法,其能有效地提高小麥的防治力度,大大地提高小麥的防治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 1 ] 柳聽海.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6(05):62-64.
[ 2 ] 杜黎明,彭昌家.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科學種養(yǎng),2015(12):128-129.
[ 3 ] 何明杰,杜平.綠色防控技術在小麥防控病蟲害上的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3(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