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靜怡 韓露 張澤惠
摘 要:豬八戒形象的喜劇效果形成的基礎,離不開明代的社會環(huán)境,尤其是心學思想對當時市民的影響。由此看來,《西游記》在當時被廣大讀者接受,離不開商品經濟影響下市民對人欲的寄托。在作品中,豬八戒的形象最具有世俗性,比較貼近現(xiàn)實生活,雖然是豬身,但他身上的人性也是閃光的,是樸素的充滿人欲的一個浪漫性與現(xiàn)實性相結合的一個人物。
關鍵詞:豬八戒;明代心學;喜劇效果;人欲
在《西游記》中,孫悟空無疑是最出彩的形象,與此同時,他的助手豬八戒也是不容忽視的。豬八戒,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其他稱謂有呆子、木母、木龍等,五行屬木。原是天蓬元帥轉世,因為調戲嫦娥被貶下界,投錯胎成了豬身,后來得到菩薩指點,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修成正果,被封為凈壇使者。在作品中,豬八戒是典型的復雜人物,他不像孫悟空那么正面、鮮明,也不像沙僧性格單一。在豬八戒的思想性格中,顯性的缺點與隱性的優(yōu)點并存,是最貼近真實生活的神話形象。豬八戒這一形象的誕生,與明代人們向往思想解放的潮流密切相關。在理學家宣揚“存天理,滅人欲”的口號下,市民們渴望得到精神的寄托,尋求欲望的解放。作者筆下的豬八戒具備了人的性情,比如貪財、好色,貪吃等缺點,同時也側面表現(xiàn)出來他的勤懇、憨厚、聰明等優(yōu)點。關于八戒貪吃,在第二十四回中,八戒偷聽到童子打人參果吃,便慫恿悟空去偷幾個嘗嘗鮮;在第九十六回中,唐僧喝斥八戒:“你這夯貨,只知要吃,更不管回向之因,正是那‘槽里吃食,胃里擦癢‘的畜生!”在吃飯時,“八戒慌了,拿過添飯來,一口一碗……把那饅頭滿滿籠了兩袖,才跟師父起身?!迸c此同時,八戒的貪色更是不勝枚舉,最突出的一回是在盤絲洞女妖精們洗澡時,八戒色心驟起。在他的缺點中,我認為他的挑撥離間是最令人難以忍受的,也就是貶義的“神助攻”,悟空的幾次離開都是因為豬八戒的煽風點火,本來唐僧驅逐悟空的心不是很堅定,八戒在旁邊神助攻后,唐僧對悟空的恨逐漸增加。第三十六回中寺院借宿,老僧欺軟怕硬,八戒調侃唐僧:“師父老大不濟事,你進去時,淚汪汪,嘴上掛的油瓶。師兄怎么如此獐智,教他們磕頭來接?”悟空講月亮晦暗之理,八戒與唐僧挑撥,說再說下去就耽誤了睡覺。
如上所述,不僅僅是豬八戒,《西游記》中的很多形象都達到了人性、神性與動物性的統(tǒng)一,豬八戒受歡迎的原因,離不開明代心學的發(fā)展。
明代心學,指的是明代中后期王陽明繼胡居仁、陳獻章等人之后,進一步發(fā)展宋代陸九淵的心學而形成的體系。王陽明認為,只有主體之心才是本體,世界萬物都是心的產物。一般觀點認為,孫悟空的形象塑造是最能反映陽明心學的,他從野性的猴子到修成正果的斗戰(zhàn)勝佛,體現(xiàn)了心學“致良知”的觀點,是知行合一的體現(xiàn)。但孫悟空表現(xiàn)的是明代心學的高級層面,豬八戒是低級層面。孫悟空追求的是不受拘束的生活,而豬八戒還停留在對欲望的滿足上。例如八戒還放不下對金錢的追逐,放不下對美色的愛慕,抵抗不了美食的誘惑等等。在大肆宣揚心學時,作者也受到了現(xiàn)實的阻礙?!段饔斡洝凡捎昧死寺髁x與現(xiàn)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把真正想釋放的欲望寄托在虛幻的人物身上,但同時又映照現(xiàn)實。例如豬八戒有欲望,但是作為佛家弟子又要禁欲,唐僧就是一個絕對的禁欲主義者;孫悟空想追求自由解放,但又有緊箍咒在限制。明代心學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實際上也是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在《西游記》中,體現(xiàn)在豬八戒身上的有:如果只是遵照現(xiàn)實,不釋放自己的欲望,漫漫取經路少了八戒活躍氣氛,注定是一條沒有盡頭的死亡之路;如果只是一味地死守心學放縱欲望,豬八戒無疑會變得肆無忌憚,更不用說修成正果??梢钥吹贸鰜碜髡邔τ谪i八戒格外喜歡,也說明作者肯定了心學的價值,肯定人欲。
豬八戒成長過程的描寫,塑造的是一個初級的圓形人物,改變了以前側重扁平人物的描寫。在《西游記》中,豬八戒的形象無論從外表還是內在,都是豐富的,是扁平人物向圓形人物的過渡。例如在性格方面,他雖然懶惰但對于分內的事他又十分勤懇,他諂媚、左右逢源,有時有很真誠、堅定。例如他雖然說路途艱苦想要分行李散了,但是一次次又留下來了,足以見得他的心還是堅定地,只是發(fā)泄心中的憤懣。師徒四人中其他三個人形象,在與豬八戒的對比中,思想性格單一。和孫悟空相比,豬八戒憨厚樸實,悟空靈活聰明,前者左右逢源后者英勇無畏,前者是乖巧的對于統(tǒng)治階層的順應者,后者是統(tǒng)治下的叛逆者??傮w來說,豬八戒性格是復雜的,孫悟空以英勇靈活為主,性格的負面較少。沙僧是師徒四人中存在感最低的形象,這也是因為他性格的單一,屬于不作為的旁觀者。唐僧,以善和堅定的誠心為主,是明代心學影響下最虔誠的信奉者。綜合看來,豬八戒的形象更豐滿,讓人愛不得也恨不得,是一個成功的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相結合的產物。
總而言之,豬八戒的形象反映了商品經濟影響下,世人難以掩蓋或者難以表達的欲望,還側面影射出市民的弱點,即魯迅先生所說的劣根性。明代心學的成熟催生著浪漫主義作品的誕生,豬八戒的形象實際上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在這樣的典型環(huán)境下,歷經磨難后的豬八戒是不斷向好的,這也是心學家所提倡的“致良知”、“知行合一”。那么最后豬八戒被封為凈壇使者,到底有沒有實現(xiàn)心學的最高境界呢?我認為沒有,如來佛祖解釋說凈壇使者是個受用的官職,這還是從滿足他的個人欲望出發(fā)的。佛家宣揚普度眾生,由自我實現(xiàn)到社會實現(xiàn),不再拘泥于自己的小天地,在《西游記》中,唐僧和悟空都有著自己的崇高理想,取經磨礪后他們達到了心學的最高境界。
在三個徒弟中,豬八戒也是最受唐僧喜愛的,豬八戒曾說:“師父時常疼我愛我,念我蠢夯護我?!痹诤芏嗍虑樯咸粕际瞧回i八戒的,這也得益于八戒靈活的個性,與孫行者剛正不阿的性格形成對比,也意味著叛逆的反叛者得不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總之,在明中葉心學的影響下,《西游記》以神話的形式寫佛教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成功,意味著人們在追求理想時要堅定信念,即使自己像豬八戒一樣缺點多,也要在苦難中不斷提高自我。心學影響下的豬八戒雖然是放縱的,但也有佛法、唐僧、悟空的束縛,所以沒有徹底的自由,也沒有絕對放縱的人欲,一切都有所限制,這也是心學發(fā)展的阻礙。豬八戒的劣根性雖然沒有根除,但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改變,他的思想性格的轉變也是預示著圓形人物刻畫的成功,是美與丑的對立,是具有進步意義的角色。
參考文獻
[1]吳承恩.西游記.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6
[2]心學視野下《西游記》中豬八戒形象探析.蘇珊玲.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
[3]翁紹軍.中國學術思潮史—心學思潮.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6)
[4]淮茗.西天路上的凡夫俗子—豬八戒悲劇新說.名作欣賞,2001(6)
[5]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四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