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視劇時代美學精神的內核,一方面體現在對于民族傳統(tǒng)文化與人文情思的主體性認同,另一方面體現在對當下時代文化發(fā)展趨勢主體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回應。中國影視藝術只有進入一個整體綜合的新階段,才能孕育希望,醞釀輝煌,才能在“無代”的綜合中強化個性的創(chuàng)作,迎來一個群星璀璨、百花盛開的影視新世紀。
關鍵詞:時代;群體;女子圖鑒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yǎng)計劃資助課題(2018GGJS204)研究成果。
自20世紀90年代文化消費主義盛行至今,面對全球化的挑戰(zhàn),面對電視劇文化產業(yè)的重組,諸如“拒絕深刻”和種種“泛娛樂化”的跡象也日漸顯明,甚至出現了某些平庸、媚俗的低格調傾向,更甚者還出現了“娛樂至死”的傾向。當文化與資本結盟,我們應當堅持在感官與精神之間取得某種平衡?!吧媾c媚俗”構成了一個文化的悖論。電視劇作為文化產品的商品屬性顯然不應當被無限膨脹或無限夸大,更重要的是,它作為文化產品的精神價值,才是影視美學探究的核心。
近期,由優(yōu)酷出品的兩部反映中國都市題材的京滬版“女子圖鑒”系列劇,已登錄優(yōu)酷網、HD全佳臺等數字媒體播放平臺,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媒體與觀眾的熱議和點贊。中國版“女子圖鑒”改編自亞洲熱門IP劇《東京女子圖鑒》,頂著“洋IP”改編劇、小成本、軟色情、蹭IP等標簽,原本并不是今年中國影視劇市場最看好的作品。然而,該劇自上線優(yōu)酷以來,卻憑借其引發(fā)的“北上廣”青年群體的“陳可們”情感共鳴刷爆了各大社交網絡的話題榜,成為橫貫4-5月份網劇界的話題擔當,網絡點擊量也持續(xù)走高。
一部影視劇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如準確的視角、好的立意、緊湊的情節(jié),等等。然而網媒時代下,情感共鳴式的復合型審美卻成為了判斷一部好劇的重要標準??梢钥隙?,京滬版“女子圖鑒”系列劇就是這樣一部復合型審美形態(tài)的作品,該劇的復合型審美特征離不開創(chuàng)作者對用戶圈層畫像的精準預測,更重要的還是來自高本土化內容、“女權覺醒”社會情緒的正確判斷、“北奔”話題的強輸出,以及勵志成長價值觀所引發(fā)的情感共鳴,等等。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京滬版“女子圖鑒”系列劇在時代美學、群體認同、典型環(huán)境中典型人物塑造等方面進行審美融合中的大膽嘗試做出適當的解讀。
一、時代美學探索,用現實主義精神照亮熒幕
如果說每個時代都有能夠代表這個時代精神的標識物,那么,影視藝術無疑是最能代表當今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風氣的標識物之一。影視劇最具具象性精華、最具理知性情緒記憶的時代美學特性,又恰恰是社會風尚最具象征意味的風向標。
影視劇時代美學精神的內核,一方面體現出對于民族文化傳統(tǒng)與人文情思的主體性認同,另一方面體現在對當下時代文化發(fā)展趨勢主體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積極回應。近兩年,“洋IP”改編劇大行其道,該類劇雖然在宣傳效果上轟動一時,但在收視率和網播量上卻屢屢以折戟為結局收尾。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正是其在內容創(chuàng)作過程中忽視了中國觀眾的本土化審美特性,缺乏本土化審美改造的力度和深度,從而讓觀眾感覺不倫不類,難以產生代入感?!芭訄D鑒”系列劇雖然改編自日本網絡劇《東京女子圖鑒》,但是卻通過“模式引進”的理念實現了人物和情節(jié)在聚焦當下社會文化的嬗變及大眾文化的心理熱點上的原創(chuàng)。所以更加符合主流群體文化消費與個體認知的審美選擇,從而形成了契合時代文化的對應性與和諧性,實現了“洋IP”在本土化過程中的突破。
我們以《北京女子圖鑒》為例,該劇在策劃時就非常明確地被定義為是反映都市題材的“話題劇”。通過話題意義匯聚了時代的焦點和都市女性的痛點,如第二集“懂得飯局文化才能融進北京圈子”所反映的“辦公室文化”,到第十四集“我嫁給了北京男人”所反映的婆媳關系及地域歧視、第十五集“結婚并不意味著你能擁有房產證的另一半”所反映的歸屬感等問題。這些尖銳的話題折射出了當代都市女性的生存現狀及獨立自主的時代觀念,同時還為快節(jié)奏的戲劇推進和時代風貌的展示做了主題鋪墊。
從話題性來審視該劇,《北京女子圖鑒》帶給觀眾的觸動往往最為直接和深刻。這些話題像是一部百科全書,直觀剖白了關于“北奔”女性的職場生存法則、婚戀觀、價值觀、消費觀、交友觀,以面試、辦公室政治、飯局、相親、同學會等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典型場景為依托,更易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增加代入感。
時代與生活總是日新月異、變動不居,都市題材影視劇就是時代焦點與社會矛盾的顯微鏡。因此它的創(chuàng)作既要“沉”于生活,沉得下去,又要善于感應時代脈搏的震蕩和激變,敏銳而又慧眼獨具地去發(fā)現、捕捉并把握新鮮的時代信息和形象,堅守人文關懷,突出藝術個性。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高揚起一股自主創(chuàng)新的時代銳氣,提升中國影視劇在美學精神主體性上的自覺。
二、面對受眾需求,賦予藝術形象以群體的穿透力
社會群體生活是人們的基本生存方式,法國思想家盧梭在其浪漫主義小說《新愛洛伊絲》中描述了這種生存狀態(tài):“在我感受到的所有事物中,沒有一樣能夠抓住我的心,但它們卻攪亂了我們情感,使我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和應當歸屬的對象。”時代發(fā)展所帶來的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必然會攪亂每個人的內心,讓一些思想者感到驚險、刺激、促不設防。只有當個體處于群體之中時,群體成員所共有的價值、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才會顯現出積極的增強作用。反之,當一個社會的群體認同感普遍缺失的時候,就會讓浮躁成為社會的現實,騷動和不安成為社會的常態(tài)。因此,群體認同感的建構往往可以起到重建社會價值秩序的積極作用。
近兩年來,國內影視劇創(chuàng)作雖呈現出回歸現實題材的強有力態(tài)勢,但有的劇集披著“現實題材”外衣卻游離于生活之外,本質上依然是消費主義文化催生下的泡沫劇?!芭訄D鑒”系列劇作為大眾消費的文化產品,不僅是時代的、社會的、思想的產物,還是真實的、藝術的、群體的存在,作品所描述的以陳可和羅海燕為代表的都市女性,她們在愛情中抉擇、在職場上的沉浮以及在生活上所遭遇的難題,都是我們身邊的現實。正如該劇出品人藥軍所說:“《北京女子圖鑒》是個非常接地氣的劇,同時是一部鏡像劇,每個人都能在這部劇中找到你自己?!?/p>
“女子圖鑒”系列劇的閃光點正是在于其正面、直接而又生動地描繪了“都市白領”的階層概念,反映了中國社會日益壯大的都市白領在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上的群體認同。
這種群體認同首先體現在對“個人奮斗”的表達上。小說中的陳可和羅海燕都沒有背景、受過較好的教育,原本可以回家鄉(xiāng)過上安逸穩(wěn)定的生活,卻要留在大城市,“立志成為上海那10%的人”,無不體現了她們對于北上廣都市白領在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上的狂熱認同。
“女子圖鑒劇”雖然穿插講述了女主們的戀愛經歷,但主要聚焦的卻是都市女性群體努力奮斗、實現自我價值的成長故事。主人公們和大多數在北京、上海奔跑奮斗的普通女性一樣,她們在愛情中抉擇、在職場上沉浮、在生活上不斷遭遇難題,但仍然選擇勇敢面對。她們身上所傳遞出的勇往直前、勵志向上等品質,既深切符合了當下都市女性的人生姿態(tài),又為眾多“北奔”“南漂”的陳可們和羅海燕們樹立了人格美學的典范。
與此同時,這種群體認同還體現在對于“職場”的迷思與認同上。該劇對微觀的“職場”場景做了生動具體的展示,同時還建構了該群體對于職場的迷思與認同。職場的邏輯與法則框定了白領群體的思想和行動,也是都市白領群體認同的重要基礎和來源。都市女性在職場中的“成功”主要表現為職位的提升及相應的薪水猛增,從陳可最初的職場小白完美逆襲而為精英女魔頭,從羅海燕初入比特斯AE至奧威的AD,從月薪的溫飽到小資,無不體現了高職務、高薪水對成功界定的約定俗成性。
然而,陳可和羅海燕們對于錢和權的追求又是有理性而有度的。即使在她們職業(yè)生涯發(fā)展進程中不同時期的職位要求、薪水期待不同,但成功的進階無不基于深思熟慮和精密的計算,并細致地體現在為達成目標而采取的種種策略上,目標一旦確定則全力以赴。劇中陳可拿到于楊的單子,既充分發(fā)揮了以情感致勝的職場智慧,為自己導演了一場哭戲,又充分發(fā)揮了嬌楚可憐的女性特點,可以說是其職業(yè)生涯進程得以成功逆襲的漂亮一仗。羅海燕的職業(yè)晉升機會,得益于她從全新房地產宣傳策略角度所提出的“引鳳筑巢”提案。這份提案借用了2017年國內房地產營銷的經典案例,卻為受眾詮釋了“都市白領”群體對于全新生存理念的重新界定,住什么房子并不重要,和什么人在一起生活才重要。因此,最年輕時尚的社交圈、最優(yōu)秀的朋友、價值觀相同的戀人、最與時俱進的環(huán)境等,無不彰顯了典型中產階級的群體審美特征。
“女子圖鑒”系列劇像是一部都市白領的“浮世繪”,通過聚焦平凡女孩陳可、羅海燕“北奔”“南漂”的人生經歷,折射出了當代都市獨立女性的真實生活風貌,及受眾對該群體在個人奮斗和職場迷思中的價值認同,劇中所描繪的關于成長、愛情、職場、生活等多個問題,都能引發(fā)人們對當下現實生活的共鳴。因此,該劇因在引發(fā)觀眾尋找、安慰、鼓勵正在為夢想奮斗的自己上具有了某種群體意義上的廣譜性,又被譽為職場教科書、勵志劇,其正向價值觀不容忽視。
三、典型歸來,以人物性格揭示豐厚的社會與美學底蘊
立人物要遠比造話題更重要。恩格斯曾給現實主義下過一個經典的定義,他認為現實主義除細節(jié)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實地再現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就要求文藝作品能夠通過人物形象塑造,正確反映出歷史發(fā)展和現實運動的傾向性,從而預言社會的發(fā)展,推動人民改變世界的進步活動。
《北京女子圖鑒》以小城姑娘陳可懷揣夢想、執(zhí)意北上為開篇,在不斷地經歷選擇和被選擇中,她誠實面對內心深處的欲望,勇于面對更迭和得失,最終堅定了追求獨立和夢想的腳步?!渡虾E訄D鑒》為我們講述了一無所有的大學畢業(yè)生羅海燕,懷揣堅定目標,在誘惑和困境中逆流向上,最終成為站在城市中心的獨立女性故事。
無論是《北京女子圖鑒》中的陳可,還是《上海女子圖鑒》中的羅海燕,又或是顧映真、斯嘉麗等藝術形象。這樣一個個鮮活而又與時代共脈搏的藝術典型,來自于北上廣都市白領群體中的任一個。但在美學意義層面,她們往往又呈現出某種典型的意義。陳可和羅海燕們作為典型的意義,在于她們打破了當下年輕人重物欲、重享受等群體形象的刻板模式,陳可和羅海燕體現了集體無語下勵志向上的精神風采,她們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愛情、各式各樣的生活,卻依然在自我追求的道路上保持一種自主性。陳可和羅海燕形象所富有的人性、人情及鮮活的生命氣息,令人不禁為之動容而且記憶深刻。即使是劇中出現的女性配角,如上海本地嬌小姐Kate,也是性格突出的典型人物,她在職場里能力突出,但是卻以嫁個好男人為唯一目標,并在追求家庭個人幸福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傳統(tǒng)與現代的交匯點上,Kate人物形象的塑造仿佛揭示了某種被升華出的新倫理、新道德風尚的審美意味。
在當前影視劇創(chuàng)作整體文化素質偏于浮躁、浮夸的市場氛圍里,“女子圖鑒”系列劇所塑造的兩位女子形象可能并不是最“恰如其分”的描寫,但是她們在對當下社會現實特征的把握和尋找自我人格的進程上,卻做出了符合歷史發(fā)展的積極選擇?!芭訄D鑒”系列劇在美學探索上,特別標舉以詩意的現實主義來穿透理想與現實,在一定意義上可謂實現了一次呼喚典型歸來的藝術革命,一次突出并強化電視劇文化品位和美學精神的藝術革命。
四、結語
隨著新技術的產生及新藝術樣式的發(fā)現,影視藝術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文化現象。美國心理學家皮耶茨從全息思維理論的角度指出:“文化中的一切東西都是相互關聯,縱橫絞結的。每一點東西都反映在其余的一切東西之中?!蔽幕恼w綜合性走勢,本質上代表的是人類思維和現代科學的整體綜合化發(fā)展,它必然會對影視藝術整體綜合美學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
當前,影視工作者們已經注意到,中國影視藝術進入到了一個特殊的發(fā)展時期,我們姑且把它稱作是“無代期”。今天的影視藝術越來越綜合化,同時也越來越個性化,甚至出現了通俗劇、藝術劇、主流劇與非意識形態(tài)劇等各種影視樣式既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融合的局面?!盁o代期”會給影視藝術帶來新的痛點,要好劇還是要熱劇,要品質還是要流量,似乎成為擺在當下影視創(chuàng)作者面前的一道永恒難題。作為一部翻拍自熱門日劇的國產網劇作品,京滬版“女子圖鑒”雖然熱度不高、頗受爭議,還存在諸多的不足。但是其在主流劇、通俗劇、藝術劇的美學建構中進行了整體綜合的大膽嘗試,卻是難能可貴的,這是國產影視劇走向品質化的必經之路。中國影視藝術只有進入一個整體綜合的新階段,才能孕育希望,醞釀輝煌,才能在“無代”的綜合中強化個性的創(chuàng)作,迎來一個群星璀璨、百花盛開的影視新世紀。
參考文獻:
[1]盧梭.新愛洛依思[M].何三雅,李平漚.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李麗,碩士,河南大學民生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