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聲譽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理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凍,山高水遠,路遠馬亡?!?989年的清晨,一個身影蕭索地走向山海關(guān),臥于鐵軌之上,葬身群岳之間。海子,一個偏執(zhí)的游吟詩人,他消散了自己的人生。他說:“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guān)?!?/p>
李震先生說,海子去后,中國詩歌的先鋒性不復(fù)存在,泛娛樂化的詩歌時代到來。海子的離去,封存了一段詩的絕響。海子的詩是極細膩的,他把自己的對于理想的所有向往化為物象,寫在詩中。字里行間卻充斥著一種深深的自卑感,無力感。他所描寫的所有美好,皆在遠方。而遠方對于海子,是美好的彼岸,亦是地獄的開端。他相信遠方有他構(gòu)想的烏托邦,但又害怕,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1979年,年僅十五歲的海子考入北大法律系。少年英才,那時的海子,是幸運的,那處在改革開放初期年月,正是全民理想主義盛行,文學(xué)環(huán)境純粹的好光景。海子對未來那近乎癡迷般的美好向往,賦予了他的詩句無與倫比的生命力。
這個極富才情的年輕人,有著極其矛盾的性格,他簡單、純粹、帶著赤子的敏感,卻又極其偏執(zhí)、倔強、不入世俗。在海子看來,世間冷暖只有兩極,暖如地血或寒比天風(fēng)。他有時會沉浸于痛苦無法自拔,將自己完全封閉于圍城之中,肆意沉淪,無人可近。他說:“埋了一座城,關(guān)了所有燈?!睅捉d狂的孤獨,讓海子的詩句藏著一絲絲刺骨的絕望,就算桃源幽谷,亦有寒風(fēng)凜冽。
正因途經(jīng)過地獄,才更加渴望天堂,時代發(fā)展的曲折,總是令這個敏感的靈魂愈加孤僻。理想與現(xiàn)實的斷崖式落差,不斷轟擊在他稚嫩的思想上。海子將無限的憧憬寄托在詩中,亞洲銅、草原、北斗,都寄托著他的夢?,F(xiàn)實的創(chuàng)傷,將海子的理想推向神壇,他的遠方,成了不可觸碰的禁忌。“我的燈和酒壇上落滿灰塵,而遙遠的路程上卻干干凈凈?!彼澏兜乜是笾鴫舻南炊Y,卻只敢待在原地,害怕遠方只是蜃樓幻象。夢境與現(xiàn)實的搖擺給予海子的詩一層薄薄的氤氳,感傷入懷。
同屬朦朧派,不同于北島的陰暗曲折,海子的詩似暖陽,卻沒有溫度,暖融融的物象下隱藏著他日漸冷卻的心。最美麗的景象包含著最悲徹的絕望,兩者卻和諧相生,正是海子的詩美妙之所在。那不是詩文,是一個孤獨的魂靈在歌唱。
海子愛這個世界,他愛山川,愛江河,愛天空,愛自由的原野。卻又恨這個世界,恨一切動人不能替他承載理想的事物。他怒吼過:“天空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也感恩過:“從黎明到黃昏,陽光充足,勝過一切過去的詩?!?/p>
我不知道海子是否看見過他的理想國,我記得他說:“挺住,就意味著一切。”他終究還是離開了,有人說,海子的死是為了殉詩;有人說,海子死于妄想癥。但我想,他只是睡去了,睡在那個天際的夢里,睡在他寫過的每一縷花香,每一束陽光,每一聲輕笑,每一寸光陰里。
查海生(海子的原名)啊,其實遠方的風(fēng)就在你方圓一米內(nèi)拂過,美好,就像那首半截的詩。那個如詩一般的姑娘,從未離開,不需追逐,只要挺住,每一次摧殘都將鋪墊最美的盛放。
你在聽嗎?你的詩很美,愿你不再有苦痛,愿你,面朝大海,春暖花開。